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神童”,他们年少时智商过人,才华横溢,言行不凡,成为时人追捧和羡慕的对象。
今天,读几首古代儿童写的诗。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便能作诗。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客人听说他聪明异常,便有意考考他,就指着池塘里的鹅问他,能不能作诗一首?骆宾王对着水里的鹅想了一会儿,便写了这首家喻户晓的《咏鹅》,其神童之名便传播开来。《送兄》
唐·佚名(七岁女童)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这是记录在《全唐诗》中的一首五言绝句,据说出自一个七岁女童之手。诗中写景的气氛和离别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对照,显得自然、诚挚,艺术技巧相当高妙。《咏架上鹰》
唐·崔铉
天边心胆架头身,
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
不知谁是解绦人。
崔铉是崔元略的儿子,他小时候跟父亲去拜访韩滉,韩滉见了很喜欢他。他父亲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能力有很大进步。”崔铉接过纸笔,不假思索,很快就写完了。韩滉看后更加惊奇,感叹着说:“这个孩子可以说是有万里前程啊!”《赋新月》
唐·缪氏子
初月如弓未上弦,
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
三五团圆照满天。
这首诗是唐朝开元年间,一位姓缪的孩子,7岁时以神童召试所作。这首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人小志大,准备成就一番经世济民大事业的豪迈气概。此诗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李冶,文学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五六岁,父亲抱她在庭院散步,令她作一首蔷薇诗,她随口咏道:“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于是将她送入玉真观出家,改名李季兰。《高轩过》
唐·李贺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冬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钜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殿前作赋声摩空。
笔补造化天无功,元精炯炯贯当中。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李贺在六、七岁的时候,就能吟诗作对。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十分赞赏他的诗文,便亲自到李家去见李贺,并让他以自己来访为题,即席写一首诗。李贺想了想便挥笔疾书起来,不一会儿,就写成了一篇古体诗《高轩过》。韩愈一看,只见全诗流畅自然,极具文采。本诗写出了韩愈出访的声势,赞扬了韩愈文学上的成就,还道出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咏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据记载,寇准七岁时,其父亲宴请宾客,客人请小寇准以华山为题,作一首诗。当时,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仅仅三步便作出了此诗。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