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记】李周龙 丨龙门寺记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龙门寺记

□ 李周龙/ 文

鲁班之乡,景色之南,南眺凤凰展翅,北枕柏塔巍峨。省道玉带东西舞,渡槽巨龙南北飞;水库明镜映蓝天,林木挺拔擎白云;龟蟠鱼跃石彰传说,九井十泉水吟乡愁;龙门古刹垂千古,呈显东南一半灵。
岁在辛丑,节气春分,余游龙门寺。出城、过镇、至村。日光暖暖,和风煦煦,桃红梨白,杨柳吐青,屋舍俨然,街道明净,新燕呢喃,行人熙攘,杏月风光美,乡间气象新。
登石阶、进山门、入寺院。布局四合,四神至尊:堂殿佛祖,南殿观音,西殿龙王,东殿关公。佛祖离苦得乐,观音普度众生,龙王行云降雨,关公忠义护国。不同而同,同佑黎民。余尊诸路神者,土地、药王、周仓、关平、十八罗汉也。神本是人,人死封神;感恩功德,尊敬寄托信仰;净化心灵,祥瑞庇荫子孙。
庭中百年古槐两棵,树干如龙,树冠如云。地面大理石铺就,供台花岗岩搭成。四十七尊神像,皆黄铜铸作,鎏金溢彩,栩栩如生。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创意巧妙,壁画天成;佛香袅袅,馥郁浓浓;梵歌绕绕,悦耳动听;琉璃屋瓦,金光灿烂;飞檐斗拱,别具匠心。
寺中现存古刻石有三:康熙四十九年、乾隆四十七年、道光二十一年,悉为重修碑记。今人董氏永吉,考《重新林县志》及多种史料,求证得之,龙门寺始建于宋嘉佑(宋仁宗)年间,明弘治(明孝宗)年增修,修葺之举,几经多矣。
守寺老妇秦氏,八十有四,与寺结缘久也。问寺之原貌,答曰:昔有三院三门———前院为三门南殿,现存寺址;中院为二门中殿,主持与众僧住所;后院为一门北殿,长工仆人住地,另有作坊之舍。寺后有寺营良田八十余亩。时僧人、长工、仆人有几十号。晨钟暮鼓,经音绕梁,香客盈门,佛事庄重。
世事多变,正道沧桑。民国二十八年(1939),国民党党部劝返僧人,林县简易师范学校于龙门寺开办。师十余,生八十,班二,设国文,数学,史地,教心学课程。翌年,日军扫荡,被迫停办,师生投入抗战前线,其后均为林县教育力量之中坚。八路军组织县南抗击日伪,龙门寺为临时住所,于此开会办公。1944年,南景色小学此地开办。五十年代始,中、后院仍为学校,前院开办供销社、信用联社。至八十年代,中、后院改建教学楼,前院供销社、信用社搬迁,龙门寺重复宗教功用。几易寒暑,殿屋破漏不堪,部分倒塌;荒草丛生,人迹寥落。近几年,托盛世之福,幸善人之举,得贤达之助,捐资百万,投工上千,彻底改造整修,方呈现今日之辉煌容观。
登临钟楼,心旷神怡,学堂书声琅琅,公路人车如流;麦苗青青,菜花黄黄;步履匆匆,春耕忙忙。放眼绿水青山,感慨千秋往事。嗟乎!美哉龙门寺,不养于深闺,不藏于深山,与红尘同沐风雨,共患苦难,纵使百千年过去,此地办公、办学、办社之红色印记,仍千年名刹最壮美之篇章。
——  The  End——

李周龙   采桑镇北景色村人,退休教师,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采桑分会副会长。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