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傳》與《新證》
紡絲成綫,有字曰叀zhuān:
▲《漢語大字典》截圖
專與叀,義相仿佛。專有紡磚的意思,後來寫作磚。專有轉動的意思,後來寫作轉。專有成團的意思,後來寫作團。專有轉動摶聚的意思,後來寫作摶。
專加人,爲傳zhuàn:
▲《漢語大字典》截圖
人一生之事譬如絲絲縷縷,史家擷取之,“紡之成綫”,“纏之成團”,爲傳。傳著於竹帛爲《傳》,例如《漢書·蕭何傳》。
偉大時代偉大人物之跡,其主要者、綱要者、重要者爲經。參見“何謂經”。經著於竹帛者,爲《經》。
抽繹經中素材,施以己意,“紡之”,“摶之”,使之成綫索,成體系,曰傳zhuàn。著於竹帛,爲《傳》。
古有占筮活動曰“易”,其中筮者也稱“易”,而筮書稱“《易》”。
“易”有多種,夏、商、周之“易”謂之“三易”。取其一種爲經,爲“易經”。“易經”有書,即《易經》。
抽繹“易經”及《易經》中之素材,施以己意,“紡之”,“摶之”,成線索,成體系,著於竹帛,爲《易傳》。
古詩歌所在而有,取其主要者三百首傳唱之,爲“詩經”。
“詩經”有樂有詞,拋卻音樂,僅著歌詞於竹帛,爲《詩經》。
《詩經》僅歌詞也,而“詩經”兼有樂曲,故《詩經》小於“詩經”。
抽繹《詩經》中之素材,施以己意,“紡之”,“摶之”,成線索,成體系,著於竹帛,爲《詩傳》。
有人這樣抽繹,有人那樣抽繹。有人這樣“紡”,有人那樣“紡”。有人這樣“摶”,有人那樣“摶”。因方法多端,故《詩經》唯一而《詩傳》多種。《毛傳》是其一種。
《毛傳》流行於世,鄭玄挑選經傳片語,加以訓釋,亦施其“紡”,亦施其“摶”,成《鄭箋》。
《毛傳》《鄭箋》流行於世,朱熹復集毛、鄭及各家訓解,施以己意,“紡之”,“摶之”,成《詩集傳》。
《毛傳》《鄭玄箋》《朱熹集傳》,大致皆走“傳”的路子。
揚之水《詩經名物新證》不走“傳”的路子,是另一種。
《詩傳》抽繹《詩經》中素材而用之,《新證》則擷取周代社會生活中與詩相關之各種事物,加益於《詩經》。一取一予,路數不同。
《詩經》乃偉大時代偉大人物之跡,《新證》據考古材料增益其跡,豐富其跡。
抽繹《詩經》現有素材者作《詩傳》。向《詩經》添加素材者作《新證》。
有朋友來廚齋,說:“揚之水沒有經學童子功。”廚子答:“童子功可以傳東西而未必擅長加東西。揚之水往《詩經》裏加東西,充實其事。”
把錢貫裝滿府庫屋室,其字曰實。充實其事,即“實事求是”之“實事”。
考古學家不必有經學童子功。一百年來考古學家們對經學之貢獻蓋遠超有童子功的一干人。考古學可謂新時代經學。
考古之學,《新證》之法,境界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