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厨房 | 探寻一碗念念不忘的「美龄粥」,当思来处不易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随息居饮食谱》
你有哪些割舍不掉的美食记忆吗?
在六朝古都南京,流传着一则上个世纪的美丽典故……
据说民国时期,宋家三小姐宋美龄因饭菜不合口味、消化不良,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茶饭不思、毫无胃口。厨师翻阅书籍,在白粥的基础上加以糯米及山药,以豆浆熬粥。宋美龄食后胃口大开,尤为钟爱。
想必到过南京的朋友都识一道「美龄粥」,此粥闻名遐迩,除了与其清甜香糯的滋味、金陵古都的悠长底蕴相关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宋美龄饮此粥得以长寿一说。
↑“美龄粥”视频制作流程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官方视频号,每周都有食疗等中医养生视频推送
其实,以豆浆煮粥并非百年前之首创,古时便有医术记载,名为「甜浆粥」。
粤人以腐浆煮粥食,名甜浆粥,大能补虚羸。
——《本草纲目拾遗》
《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作为五谷之首的“稻”,在中国的耕种与食用历史皆有数千年,更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
从中医的角度讲,粳米味甘、性平和,入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之功,亦能养五脏、壮气力。李时珍认为其可“治一切诸虚百损”。
粳米亦有药用。在《伤寒论》中便应用粳米一味。
白虎汤以石膏配知母来清热生津,然石膏为矿物药,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难溶于水,药性难以发挥。
仲景先生以粳米汤调和石膏的峻厉重坠性质,又能养护脾胃,且能引热下行,恰如其分。
米粥是国人早上餐桌上最经常出现的一道佳品。其健脾胃、益气力,且容易消化。晨起一碗粥,更能畅达胃气、升发阳气。
尤其是浮在上面的“粥油”,更具滋养补虚之性,且容易吸收。民间亦有“粥油赛人参”一说,对于年老、体弱、大病久虚之人尤为适宜。
然而,如今的精制大米,祛其外层谷皮等成分,导致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均大打折扣,留下的胚乳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营养成分十分单一。
因此,以豆浆搭配粳米尤为适宜。
浆煮熟未点者为腐浆,清肺补胃,润燥化痰。
——《随息居饮食谱》
豆类称作“菽”,亦是五谷之一。豆浆有补益正气、清肺化痰、润燥通便之功。以甜浆煮粥,刚好可以弥补单味粳米蛋白质利用率不足的缺憾,亦能调理虚证,增强营养。
在美龄粥当中,还加入了糯米一味。许多人对糯米的情感油然复杂,糯米美味,尤其制成粽子、年糕、糍粑等风味美食;但其黏性大,多食不易消化,但这并非代表糯米一无是处。
糯米性味甘温,归肺、脾、胃三经,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的作用。糯米虽不如粳米好消化,但其滋补之力与营养成分都是更为全面的。
至于糯米是养胃还是伤胃的?这与其制作方法相关。
糯米被制成粽子、糕点之后,由于其黏性较大,易被挤压成型,相同体积的分量增多;加之其中含有重油重糖的馅料,若冷食则黏滞难化。
反之糯米粥则被称作补中益气、温养胃气之妙品。糯米中的支链淀粉在煮粥的过程当中更容易糊化,从而被人体消化吸收。
《食宪鸿秘》中亦有记载一味食疗方「神仙粥」,以糯米、葱、姜、醋熬制而成,是风寒感冒初起的第一食疗方。糯米粥对于脾胃虚寒、腹泻等人群更是对症之佳品。
因此,要想发挥糯米真正的价值,其做法、用量、温度皆缺一不可。
最后要提到一味山药。
甘平。煮食补脾肾,调二便,强筋骨,丰肌体,辟雾露,清虚热……肿胀、气滞诸病均忌。
——《随息居饮食谱》
山药,味甘而性平偏温。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山药多宜蒸煮食用,其味甘入脾,有健脾益气之功,对于脾阳不足的人群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可增强气血生化之力,濡养四肢肌肉。
此外,山药色白入肺,补益的同时兼有散寒祛邪之力。山药煮粥,对于风寒感冒初期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山药有补气之力,对于肺、脾、肾之气皆有固摄作用。因此,可用于缓解脾虚泄泻、小便频数等症状。
山药常被称作“长寿因子”,加入美龄粥中绵密柔和,更增补益之性。
一锅粥的灵魂与温度,要追溯其从田间禾稻,辗转至寻常人家的灶台炉火之上。
清朝著名美食家袁枚亦有提到一锅好粥的真谛——
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
——《随园食单》
在平凡的一日清晨,伴着熹微碎光,煮上一锅清淡柔和而富有营养的美龄粥。
从颗粒分明逐渐至糊化浓稠,整个房间弥漫着水汽氤氲,米香味当中夹杂着豆浆的清甜。
一锅恰到好处的糜粥,最平淡的一日三餐,亦是最简单的幸福滋味。
我国水稻的栽种历史已有数千年,而真正从饥荒缺粮到实现全民温饱的年代不过短短数十年。
袁隆平院士穷尽心血,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提高产量,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养活了亿万国人,给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更走出了国门,造福了全人类。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田间逐梦,禾下乘凉
以感恩之心,尊重粮食,致敬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