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幅书法传世名帖 不可不知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
历史上留下了书法名作无数,让后人叹为观止,但小编今天介绍的这10幅传世名帖,是千百年来公认的好作品,不可不知~
1、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局部
说到《兰亭序》,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想当年,小编还能把整篇都背下来。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兰亭序》的真迹已丢失,无处可寻,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最著名,石刻首推“定武本”。
2、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 《祭侄文稿》 纵28.8cm,横75.5cm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颜真卿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局部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通篇波澜起伏,时而沉郁痛楚,声泪俱下;时而低回掩抑,痛彻心肝,堪称动人心魄的悲愤之作。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局部
元鲜于枢在《书跋》中称:“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此评为历代书家公认。
3、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横34.2厘米 纵18.9厘米 行书十七行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文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局部
《黄州寒食诗》全帖虽字字间断,但在笔意上字字相连,气势贯穿,浑然一体;同时真行相间,大小错落,疏密有致,不拘形迹,显得疏朗多姿,自然豪逸,汪洋恣肆。极见意境和性情。
《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4、乾隆皇帝钦点的“三希宝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
乾隆皇帝喜欢书法,在他收藏的所有历代书法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写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最受他的喜爱,由于太喜欢这3件宝贝了,于是就在自己住的养心殿西暖阁专门隔出一间小屋,将它们收藏在这里,这间小屋还被他命名为“三希堂”,因此这3件作品也被后人合称为“三希宝帖”。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纵23cm 横14.8cm 行书四行 二十八字。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中秋帖》
王献之 《中秋帖》 纸本手卷 纵27cm 横11.9cm
释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爲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王献之,东晋大书家,字子敬,山东临沂人。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书史上一直把他父子二人并称为“二王”。
《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
《伯远帖》
王珣 《伯远帖》 纸本 行书 纵25.1cm 横17.2cm
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
5、中华第一楷书——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欧阳询 《仲尼梦奠帖》(局部) 纸本 纵25.5cm 横33.6cm
行书《仲尼梦奠帖》,是欧阳询晚年的行书代表作,所书行书共78字。是欧阳询现存的四件墨迹之一。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文后有元人郭天锡跋:“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永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此本劲险刻厉,森森焉如府库之戈戟,向背转摺,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后又有赵孟頫、杨士奇、高士奇、王鸿绪诸人跋,赞许备至。
6、中华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
怀素草书《自叙帖》 蜀中石氏所藏版本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
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7、米芾《蜀素帖》
局部
“蜀素”乃北宋时四川所造、质地精良的丝绸织物,上有鸟丝栏列,因纹罗较纸粗糙,滞涩难写,且不吃墨、不洇墨,非功力深厚之书家不敢挥毫於上,所以宋代湖北郡(今浙江吴兴)郡守林希收藏此卷蜀素数余年,直至元佑三年(1088)八月,米芾应林希之邀,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方在这卷蜀素上留下墨迹,即兴写下八首诗,卷末署“元佑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芾黻记”,并钤有“米姓之印”,时年三十八。
全卷依序为五言古诗《拟古》二首、七言绝名《吴江垂虹亭作》一首、七言律诗《入境寄集贤舍人》与《重九会郡楼》各一首、五言古诗《和林公岘山之作》二首与七言古诗《送王涣之彦舟》一首。
8、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局部
《草书千字文》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是赵佶四十岁时的精意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作于1112年(宣和壬寅年)。它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
9、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赤壁赋
作品是赵孟頫于1301年创作的。《前后赤壁赋》是苏轼被黄州时期创作的名篇。赵孟頫所书之《前后赤壁赋》为行书长卷,用笔娴熟、精湛。在笔法上直承右军,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赵孟頫博学多才,学识过人,诗文、书画、音律均善,亦旁通佛学,明何良俊誉之为“上万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人物。
10、祝允明《草书诗帖》
祝允明 《草书诗帖》 纸本 纵36.1厘米 横1147.5厘米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草书诗帖》被誉为明代奇才祝允明的草书绝品,书曹植《乐府》四首。
古代民间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也评价道:“天下书法归吾吴,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徵明、王贡士宠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