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4四因制宜法因人情

题文诗:

尧治天下,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

乃命后稷,为大田师,奚仲为工.其导万民,

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

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

泽皋织网,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所无,

以工易拙;四民分业,交能易作.离叛者寡,

听从者众.譬若播洒,棋丸于地,者走泽,

方者处高,各从所安,有何上下?若风遇箫,

忽然感之,清浊.猿得茂木,不舍而穴;

狢得埵防,弗去而缘.物莫避利,就其所害.

邻国相望,是故鸡狗,之音相闻,足迹不接,

诸侯之境,车轨不结,千里外者,各得所安.

乱国若盛,治国若虚;,若不足;

,若有余.虚非无人,皆守其职;

盛非多人,皆徼于末;有余者,非多财也,

欲节事寡;不足者,非无货也,民躁费多.

先王法籍,所作,其所因情,真法法情;

其禁诛者,所为,其所守也,合乎人心.

  
 【原文】
  故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大田师,奚仲为工。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泽皋织网,陵阪耕田,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是故离叛者寡,而听从者众。譬若播棋丸于地,员者走泽,方者处高,各从其所安,夫有何上下焉?若风之遇箫,忽然感之,各以清浊应矣。夫猿狖得茂木,不舍而穴,狟狢得埵防,弗去而缘。物莫避其所利,而就其所害。是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而足迹不接诸侯之境,车轨不结千里之外者,皆各得其所安。

    故乱国若盛,治国若虚,亡国若不足,存国若有余。虚者,非无人也,皆守其职也;盛者,非多人也,皆徼于末也;有余者,非多财也,欲节事寡也;不足者,非无货也,民躁而费多也。故先王之法籍,非所作也,其所因也。其禁诛,非所为也,其所守也。
【译文】

所以尧帝治理天下,是任命舜为司徒,主管教化;任命契为司马,主管军务;任命禹为司空,主管工程建筑;任命后稷为大田,主管农业;任命奚仲为工师,掌管百工。尧帝就是这样,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让住水边的从事渔业,让住山林的从事林业伐木,让住川谷的从事牧业,让住平原的从事农业。各种地方均有适合它的行业,各种行业又有适合它的器械工具,各种器械工具又均有它的适当用途,各种用途又有适合使用器械的人。湖泽地区的人编织鱼网,捕鱼捉虾;丘陵地带的人耕种田地,生产衣食。这样就能用自己所有的物品去换回自己所没有的物品,用自己能够生产的物品去换回自己不会生产的物品。

因此,离叛的人少而听从的人多。这就好像将棋子和弹丸倒撒在地上,圆形的滚入低洼处,方形的停留在高处,它们各自有了自己的适宜安稳归宿,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如同疾风吹过箫管,忽然振动空气,使长短不一的竹管发出高低、清浊不同的乐音。那猿猴得到一片茂密的树林,就不愿舍弃而去打洞;貉与豪猪有了在堤防上挖的洞穴,就不愿离开再去攀援树木筑巢建窝。万物都不会避开对自己有利的、而去接受对自己有害的东西。所以会有邻国居民互相张望、鸡犬之声相闻、足迹无须踏进邻国、车辆不必达到千里、人民各自按本性舒适生活的状况。

所以混乱的国家好像很兴盛,政治安宁的国家好像很空荡;将灭亡的国家总感不足,长存的国家总觉得有余。空空荡荡,并不是人烟稀少,而是人们都在各自持守着他们的本职;兴盛热闹,并不是人丁兴旺,而是人们都在离开本职追求末业。觉得有余,并不是财富特别多,而是人们的欲望相当有限和节制,浪费的事也很少发生;感到不足,并不是说国家财物匮乏,而是人们的欲望相当大且无法控制,浪费的事也经常发生。所以先王的法典,并不是他们凭主观创造出来的,而是他们因循事物的规律制定出来的;他们的禁止、惩罚的措施,也不是任意编造的,而是在严格遵守某种客观实际而设定的。

(0)

相关推荐

  • 司徒兰芳:《离开了就别来安慰我》【伤感+同步】

    [00:02.00]<离开了就别来安慰我> [00:04.95][伤感版] [00:06.95]演唱:司徒兰芳 [00:09.76]词:雨袂独舞 [00:12.55]曲:梁帅 [00:14 ...

  • 亚(yà娅)亞 <书·牧誓>:"亚旅."<诗·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则无膴仕."<诗·周颂·载芟>:"侯主侯 ...

  • 司徒庙景区-----邓禹草堂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中国东汉初年军事人物,南阳新野人.邓禹十三岁能背诵<诗经>,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元年(新莽地皇四年,23年),刘秀奉命平定河北,邓禹人在南阳新 ...

  • 审清浊,知部分

    ​审清浊而知部分: "清",面色光泽鲜亮,属阳 "浊",面色晦暗夭然,属阴 "部分": 身体 各部反映 在面部的 诊察分野 庭者,首面也 阙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5四民分业因人制宜

    题文诗: 治世之体,其易守也,事易为也,其礼易行, 责易偿也.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 乡别州异,农农言力,士士言行,工工言巧, 商商言数.士无遗行,农无废功,工无苦事, 商无折货,各安其性,不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21仁鄙在时利害在命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21仁鄙在时利害在命 题文诗: 仁鄙在时,故不在行,利害在命,而不在智. 败军之卒,勇武遁逃,将不能止;胜军之陈, 怯者死行,惧不能走.故江河决,沉冲一乡, 父子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20去朴返侈贫富相去

    题文诗: 衰世俗以,智巧诈伪,饰众无用,贵远方货, 珍难得财,而不积于,养生之具.浇天下淳, 析天下朴.滑乱万民,以清为浊,性命飞扬, 皆乱以营.贞信漫澜,人失情性.于是乃有, 翡翠犀象,黼黻文章,以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9各乐所安天下均平

    题文诗: 重生者不,以利害己;立节者不,见难苟免; 贪禄者不,见利顾身;好名者不,非义苟得. 此相为论,譬冰与炭,犹钩与绳.何时而合. 若以圣人,为之中则,兼覆并之,未有可是, 可非者也.飞鸟主巢,狐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8取行各异皆得所便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8取行各异皆得所便 题文诗: 世称古人,多高其行,并世而有,与古同者, 而弗知贵.非才下也,时弗宜也.故六骐骥, 或四駃騠,以济江河,不若窾木,处世然也. 立功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7事周于世务合于时

    题文诗: 道德之论,譬犹日月.江南河北,不能易指; 驰骛千里,不能易处.取舍礼俗,犹居室宅, 东谓西家,西谓东家,皋陶为理,不定其处. 故取舍同,诽誉在俗;意行虽钧,穷达在时. 成汤周武,累行积善,人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6度量公行法苛民诈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6度量公行法苛民诈 题文诗: 北人无择,诽舜自投,清泠之渊,而其不可, 以为世仪.鲁般墨子,以木为鸢,三日不集, 而其不可,使为工也.高不可及,莫为人量; 行不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4体道反性不化待化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4体道反性不化待化 题文诗: 老子有曰:治大国也,若烹小鲜.为宽裕者, 曰勿数挠;为刻削者,致其醎酸.宾有见人, 于宓子者,宾出宓曰:宾有三过:望我而笑, 其是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3虚静形君至是无非

    题文诗: 剞销锯陈,而非良工,不能制木;庖丁用刀, 十九年刀,如新剖硎.乃由游乎,众虚之间. 若夫规矩,钩绳也者,此巧之具,非所以巧. 故瑟无弦,虽师文者,不能成曲;徒弦也者, 则不能悲,弦者悲具,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