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沙一中到鼓浪屿二中——印尼归侨周宝琴女士口述(三)
时间:2021年3月1日 3月4日 3月9号
地点:鼓浪屿
口述者:周宝琴
记录:任中亚
周宝琴,祖籍安溪,1941年出生在东爪哇岛岩望港,1958年归国,在鼓浪屿生活近半个世纪。退休前为厦门一中英语老师。
口述记录12千字,拟分为《早年在印尼的生活片段》、《一家人分三批回中国》、《从长沙一中到鼓浪屿二中》、《我的先生,我的婆婆,我朴素的婚礼》、《成了鼓浪屿媳妇》、《在鼓浪屿的生活片段》六期推出。
衷心感谢周女士提供的珍贵记忆和照片。
鼓浪屿的过往需要更多的讲述和记录,欢迎大家提供真实故事、线索及资料,支持参与!
三、从长沙一中鼓浪屿二中
当时很多人回国,回国就都想去北京、上海、广州,国家就动员大家到人少的地方。我二哥二姐听祖国分配,去了长沙一中读书。
我和三哥1958年回国,也去了长沙一中。
我们当时回国,除了箱子,还有很厚的帆布袋。箱子里装衣服啦,盒装饼干啦,巧克力啦;帆布袋里就装脸盆、被褥、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等,还装肥皂。我想起来了,当时我用肥皂洗衣服,同学在旁边说:哇,那个肥皂,一抹就起泡!
(少女周老师在印尼)
虽然我们在印尼有保姆伺候,但到了国内,也马上就适应了,什么都自己动手。这要归功于我妈妈,放假时妈妈会要求适龄的女儿下厨看大人操作。有一段时间,傍晚我得一床床地赶蚊子,放蚊帐。我们家人多,因此床也多。还要沿墙角喷灭蚊剂。
还有,集体洗澡,在公共场所脱衣服。也适应了。
吃的呢。几人一桌,大家都是站着吃。饭用竹筐盛。长沙的米好啊。我们没有吃稀饭,都是干饭。问题是那个菜。比如苦瓜,切的细细的,炒得很干。这就是菜了,没有别的。或者地瓜泥,那也是菜。没有别的。
到了考试的时候,菜就丰富了,又有辣又有肉。不过我报的是无辣椒席。那些印尼侨生,在印尼都是吃辣椒的,但是在长沙,也都跟我一样,报无辣椒席。长沙那个辣,他们也受不了。我那个班有几个走读生,会从家里带辣椒油。那个我当然吃不了。他们很高兴吃。
当时国内物资贫乏,我那些同学,都穿黑布衣服。看见我穿裙子,窃窃私语:裙子两层的!我们在印尼都穿内裙。这些衣服我带到国内,还继续穿。
我爸爸妈妈1959年回到厦门,我和三哥就从长沙一中转到了鼓浪屿二中念高二。
我三哥和我差一岁,我们从小一起上学,这次转学到鼓浪屿,也是同班。
鼓浪屿的同学跟长沙的同学穿着就不一样了,不会穿黑布衣服。不过大家也都挺朴素的。同学中也有家境不好的。有同学家里养羊,身上还带有羊的气味。
(1960年代鼓浪屿侨生,紫日收藏)
鼓浪屿不能入户口,我爸爸妈妈在在莲坂买了一座闽南老房子。我和三哥就在二中寄宿,住在高中部,就是现在漳州路的音乐学校。
1960年印尼开始排华,很多人回国,这些人就被安排到集美华侨补习学校、集美侨校、集美中学。这几个学校解放后就开始接收侨生。突然回来这么多,学校就把原来的学生调到其他各个学校去,二中也接收了几个。
当时住宿的人不多,我们女生大概两三间,十来个人。
我们女生的宿舍在楼上,男生宿舍在楼下,四人一间,有高低床,但我们都睡下铺。卫生间在地下室,洗漱都在那儿。
住宿的同学我记得有一个叫黄秀英,是鼓浪屿人,她家里太挤了,经济情况也不是很好,她也来住宿。她不太跟别人交往,但是很会念书,后来考上北京邮电学院。
我们那届还出过全国高考第一名,叫陈善同。
当时的校长是陈碧玉。陈碧玉在校长当中是顶呱呱的。
当时,厦门一中校长王毅林、集美中学校长叶振汉、双十中学校长李永裕,人称“厦门三雄”,没有包括陈碧玉,但是陈碧玉校长业务非常好,什么课都能听,经常去各个班级听课。她今年过世了,102岁高龄。
她还帮过我们。
(1960年代二中高中部)
我和三哥的户口在二中,我们是集体户。
那时物质比较贫乏,政府根据户口来定粮票,过年还有一些票证,可以分到多少鱼,多少肉。我跟三哥既然是集体户口,政府也会分配给我们这些东西,那放假的时候我们要回家,我们就想带一些粮票回家,但是管事的总务不让我们拿,他要给我们食堂票,但食堂米票只能买食堂的饭,我们跟校长讲,她就跟总务讲,我们就拿到了粮票。还有过年可以分鱼分肉的票证,也拿到了。
在鼓浪屿学习的时候,我们偶尔也会出来玩。二中有一个农场在海沧,有时候我们几个住宿的接到通知,“农场的菜来了。”我们就要去码头,把菜扛回学校。
我们周末回厦门莲坂家,平常就在学校。我们吃食堂。长沙的食堂是固定的饭、菜,二中食堂不一样,要吃什么,可以自己选,有蔬菜,豆腐,一点肉,比长沙条件好一些。
到了节日,学校食堂就把我们这些集体户票证分到的鱼肉烧好,一人一份,在学校吃掉。
题外话:
我印象最深的有几个老师。我高二的班主任吕纯瑜,穿旗袍。夏天布旗袍,秋天尼旗袍,那尼旗袍可以两面穿,一面蓝色,一面枣红色。再冷一点,她就套上毛线衣,不是开襟,是套头的,很好看。她人很温和,当时住日本领事馆,后来搬到厦大。她丈夫是厦大中文系系主任。
俄语老师江月仁,很漂亮。她照相的时候,书是这样拿的,很有气质。她穿西装,胸口有一条小手帕。夏天她穿短袖衬衫,会在外面披一件短袖外衣,跟我们不一样。我是俄语课代表,她跟我挺好的。——我们1958年回国,在长沙一中就开始念俄语了,转到鼓浪屿二中,继续念俄语。国内1962年开始跟苏联关系不好,学校就不教俄语了。那时候我已经读大学。
二中还有一个老师叫蔡瑞南,也教俄文,这个蔡老师是一个人物。听说他以前跟香港一个很美很美的女的谈恋爱,后来不成,还自杀。他终身不娶。他的头发总是这样挂在一边。他穿衣服,夏天,全白;秋天,上白下黑;冬天,全黑。他走路,笔挺笔挺。他是鼓浪屿人,家里一尘不染。他会作画,插花等,很有艺术细胞。
当时鼓浪屿二中三个老师姓吕。一个叫吕良德,比较胖,英语很好,我们叫他胖吕;(胖吕老师的故事可戳:永远的吕良德老师)一个教数学,人很老实,样子比较不好看,嘴巴是这样的,同学叫他猪吕;我的班主任瘦瘦小小,我们叫她风筝吕。
我们给老师起绰号,但我们很尊敬他们,教数学的吕老师1968年离世,许多同学去送葬,志强(周宝琴老师的丈夫)也在其中。他们还自做花圈,因为当时没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