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的制度怎样终结战国时代,且没太阻碍日本近代化|文史宴
文/Shiki
因为江户幕府的闭关锁国等政策跟明朝颇像,大家可能认为德川家康是日本版朱元璋,其实这与历史事实差距极远。德川幕府不但不是秦制,而且一直在维护封建制,其对商业和货币的认知也远非朱元璋可比,哪些地方该集权哪些地方改分权也很门清,所以日本虽然体量远小于明朝,近代却更好转身。
在400年前那场定鼎天下的关原之战以后,德川家康论功行赏,把西军大名的土地转封给他的盟友们。东军胜利者接受了败者的土地,从老窝挪出,被称为“改易”。其中外样就主要迁到西国,一门和谱代接管他们原来的领地,比如福岛正则转封至安艺广岛之后,松平忠吉接管了他的尾张清州。
关原之战中的德川家康
战国时期关东农业商业普遍落后于关西,东军外样转封关西获得更大的石高,而德川家在扩张势力的同时,还可以利用他们监视原来西军的大名,各取所需。
到大坂冬之阵的时候,家康退居大御所,亲率前田、毛利、岛津这些西国大名进行筑城、上洛,让儿子秀忠出任将军,在后方统领东国大名,往后秀忠和家光也分别坐镇东西控制局面。
德川幕府依仗人数众多的家臣和比较和睦的盟友,安然避开了织丰政权的悲剧。
取得中央权威的德川幕府,颁布了《禁中武家诸法度》和重新确立石高制,前者严格规定“一地一城”,禁止大名在自家领地随意筑城、在险津要隘修关,大名和武士们被要求集中在各地的城下町居住。
为了加强地方和幕府的一体性,每个大名每年都要到江户居住,履行一定的公职,这种制度被称为“参勤交代”,到后来,外国大使也要定期进行参勤。
大名尽管拥有完整的土地自主权,但他们从领地进入畿内,就因为频繁消费,被动纳入了幕府中央的经济体系中。借助统一的市场,幕府可以在不触动其安身立命的土地分封制度前提下,完成对各地封建主的收编。
石高制则不同于完全由土地决定权力的室町时期的在地制,也不同于织丰政权以货币流通来衡量经济产出的“贯高制”,属于二者之间温和的折中品,以土地产出来进行经济评估,是日本货币流通不足,仍然需要实物决定经济水平的过渡产物。
跟室町时期和江户享保以后的“有毛检见”(每年频繁计算土地的实际产出)不同,江户石高制长期采用的“亩引检见”,是一种短期测量,长期沿袭的形式,并不反映实时经济水平,也不仔细检括农民新开垦的,或者未接受统计的隐田。到幕末的时候,很多地方的石高成为了表高,实际产出超过不止1倍。(大司马按:因为没有中原王朝时不时的“括户”,日本农民的税收长期根据德川幕府初期的田亩数来征收,日后新开垦了田亩不增税,负担是在逐渐降低的。)
以上作为可以说是幕府趁热打铁,将权力等级划分的依据固定在自己权力最稳定时候的经济状态。如果用今天的例子来作比喻,倒像美国的选举人制度,按照长期估测的人口比例来划分选举人票数。幕府中央的一些职位,像勘定奉行、町奉行,大多按石高级别来选人担任的。
为了稳固这种格局,江户前期严禁土地买卖,限定士农工商的等级藩篱。这类带有强制力的政策推行起来之所以这么顺利,除了德川前三代的个人能力和威信,德川家和亲系一门掌握的武力和资源,足以碾压其他所有大名也是重要条件。
德川幕府的基本盘
德川家把东国的粮食产地北陆,主要金矿佐渡伊豆、主要银矿石见鸟取、主要对外口岸长崎、商业中心大坂,统统纳入直辖,对于势力范围以外的矿山,征收高额的运上金,然后设立专业的金银奉行管理全国矿产,监督各藩的运作。这样本身不具备直辖全国能力的幕府,其法令足以覆盖全国。
德川幕府能够树立强大的权威,最重要在于,日本一向是讲究权力寻租的社会,这些政治结构的变迁全部建立在不破坏原有寻租链条的基础上,才使中央权力行使起来如此方便。(大司马按:而那些原有的寻租链条,日后则成为日本政治一元化的阻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阻遏了秦制化。)
江户的武家统治,建立在对家臣团灌注儒学忠义观和认可当地利益的基础上。大名们自然不敢在当地为所欲为,他们不希望下面的人下克上,也不会对将军下克上,这样的忠义观在日本层层传递,在将军向大名宣称合法性的同时,大名也向本地的臣民宣称合法性。
若单纯在武家内部讨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那么合作往往比对抗大。不要说作为德川死忠的亲系大名们,就连毛利、岛津这样,之前参加了西军,后来又策动倒幕的边远大藩,很长时间内也忠于幕藩体制,甚至曾经是幕府红人。成熟的封建制,根本不存在“我臣下的臣下不是我的臣下”这种说法。
如此分权和集权自洽的情况,才得以有过渡到近代的平稳秩序。
安土桃山时代(大司马按:即织田丰臣时代)以来,日本的货币体系大体依照矿地来分布。金矿主要分布在松前、陆奥、佐渡、甲斐,银矿分布在出羽、山城、但马、长门、石见,关东用金,关西用银的传统深入人心,甚至充满了东西对峙的火药味。
为了保持稳定,德川幕府没有强行在全国统一金币,而是因循金银平行流通的传统,在金银币以外,为了完成货币独立,幕府大力推行撰钱令,发行大量品位较低的本国铜钱来驱逐永乐钱。
就这样,日本近世独特的金银铜三币并轨制成功落地。其中金是计数货币,银是称量货币,金货由大到小分为大判、小判和一分金,银货分为大额的丁银,小额的豆板银,品位都达到80%,金银铜按1两金=50匁银=4000两铜钱来兑换。金币采用4进制、银币采用10进制。
战国时代武田家累世经营,已成气候,甲斐金作为最成熟、信用度最高的货币体系,被德川幕府直接照搬,以4进制、两分朱为计量单位。不仅如此,幕府同样遵循室町甲斐的权力寻租链,任用曾为室町幕府打造过金具的后藤庄三郎负责金货铸行,称为“御金改役”,任命汤浅作兵卫负责银币铸造,两个家族都世代传承这个工作。
日本的商人势力很大
为了制衡,幕府又设立金座役、银座役,由勘定奉行任命,跟金银铸行进行相互监督,防止其中一方中饱私囊。
金银座都自主进行材料采购,然后在市场贩卖获取利润,再向幕府上缴“幂加金”“运上银”作为营业税,相应的,幕府也按铸造额比例支付一些“分一金”“分一银”作为手续费给他们。
政府官僚和承包商的相互合作,达成两者在权力和金钱各自领域的利益,幕府独占货币铸造、发行、品位的权力的同时,承包商拥有几乎完整的私营运作权力。
通过这种寻租,德川政权给整个国家打上自己的钢印,货币杠杆也逐渐取代封建关系,成为幕府维持秩序稳定的工具。这也是接下来我们讨论在地方分头权力强大的日本,幕府依然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做到令出政行,而且屡屡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