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2亿人影院痛哭的《妈妈再爱我一次》虚假低俗 我们眼泪白流了吗

八十年代末的一个下午,当全校师生都坐在黑漆漆的影院里哭泣的时候,我却是如坐针毡。《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刚看了几分钟,我就实在看不下去了,假,虚假,太虚假了。小时候的词汇贫乏,让我无法想出更多的形容词。

几十年后,如此的烂片却一直还在蒙骗着国人。直至今日,有人评选世界十大悲情电影,这部烂片,居然还能超过《肖申克的救赎》和《泰坦尼克号》等名片,位居第一。好了话不多说,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部片子到底烂在何处?

序幕是一群男人紧张地追踪,然后是一张惨白的脸。原来是发疯了的黄秋霞躲过了众人的搜索,其智商明显高于这七八个男人的总和,这里也只能“呵呵”了。故弄玄虚的手段,也是商业片为了吸引眼球的小把戏。

正片开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到机场接孙子林志强回家。父慈子孝,一家人其乐融融。紧接着,没错就是这么生硬地过渡。父亲林国荣在家里向儿子吐苦水,也就是为自己洗白。“这十八年来,我每天都生活在自责,彷徨与不安中,是我辜负了你妈。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妈。”标准的肥皂剧的对白,技术含量超低。但凡说出这些话的人,不是人渣就是人渣。

看到这里,竟让我想起了《雷雨》中的周朴园,他曾经对被抛弃的鲁侍苹这样说,“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虽然感觉上有些相像,但品质上却是天壤之别。影片更没有像曹禺先生那样,对周朴园采取批判的态度。当然这也很正常,就本片编导来讲,他就那层次,您就别抱幻想了。

画风转换很快,接着就是林志强在疯人院发现了亲妈,真是无巧不成书。昨天他那人渣老爸还说“我透过各种关系,运用了各种渠道,找遍了全省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的人,就让林志强轻松找到,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也不知道是编导弱智,还是我们太宽容了。

现在开始话说从头了。想当初林国荣带着女友黄秋霞来见家长。林国荣的母亲是一个卑鄙的“唯出身论”者,她以黄秋霞出身问题为由,断然拒绝了这门婚事。问题是既然林家已经打听到了黄秋霞的身世,说明早就知道二人的恋爱关系。那为什么不事先通知林国荣,家里反对他们交往,也就不要带着女友来家里了。

但是,编导需要把全体演员集合在一起,如临大敌一般,然后由一人挑起矛盾,再搞上一个剑拔弩张,势不两立。只有增加影片的戏剧冲突,这样才有看头。这种闭门造车地设置剧情,就是让双方的矛盾表面化,冲突戏剧化,用来照顾那些智商过于朴实的人群。只是主创人员的手法太过拙劣,他们并不善于或者是懒得编一个更实际的情节。成本可以节约,是资金问题。敬业也要省略,那就是人品问题了。

接下来更神了,明知家里不同意,就凭林国荣的空头承诺,没心没肺的二人就直接开始了没羞没臊的生活。烂俗的滚床单,也是烂片的标配,一切为了票房,那是必须的。接下来怀孕,分手,痛哭,喝酒,一系列无脑且无厘头的表演,比周星驰整整早了十年。只是周昨驰是卖笑的,您这里是卖哭的。

黄秋霞到乡下,生下了孩子,并且长到三四岁模样。某一天,黄秋霞给年幼的林志强碗里夹了一块肉,孩子说吃不下。没错,情节设置的还是这么生硬,就是这么咯牙。黄秋霞发现孩子病了,找来大夫一看,竟然发烧到41度半。My God,一个小孩随便能烧到41度半?就算是大人,39度你就迷糊了,40度你就晕菜了。不要跟我说人家用的是华氏度,我懂,华氏41度半相当于1.3摄氏度,这和在水晶棺里躺两天的体温差不多。更奇葩的是,小强从健康状态到41度半,好像是一个突发模式,那个据说是疼爱孩子的亲妈,真的一无所知,是不是一天到晚光顾玩手机了?

俺虽然愚笨,也知道捏造这些情节,就是为了给后面黄秋霞三步一磕头去拜佛做铺垫。孩子病不重,不值得去拜佛。孩子病很重,编导又不能自圆其说。只能在这里耍无赖,就这样了,老子说他41度半,他就41度半了。就是让你们看当妈的拜佛不容易,就是让你们跟着哇哇大哭才解恨。

一路煽情的拜佛就此开始,也不知道这是为救孩子,还是替编导们“消业”。反正是拜完佛,那个超高烧41度半的孩子,连打针都没有感觉的小强,睡了一觉竟然痊愈了。亲,请问,您这是魔童转世的吗?我求编导你也长点心吧,俺村里的老人们都说,撒谎的孩子容易尿炕的。

接下来就是小孩子们打架,人家骂小强是没爸爸的野孩子。妈妈回来还要打手板,孩子哭着找妈妈要爸爸。来来来,编导们也不容易呀,让我们再哭一遍吧。人都说,俗气的桥段和劣质的电影更配呦。

镜头转到林家,林国荣新娶的媳妇因为贫血不能怀孕,这个病因也实在是新奇特,俺也懒得追究了。只是林国荣一家祖上积德,有上万年的传承,不能在这一辈断了香火。于是就想到了黄秋霞的孩子,就又打起了小强的主意。这脑筋急转弯,俺真是玩不过你了。

一通流水账般地操作,最后林家良心发现,打消了接走孩子的想法。双方又回到了相安无事的状态。但是,如果剧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只能无疾而终。所有情节,甚至不如长舌妇们的碎嘴唠叨更精彩。

投资方的目的,当然不是给邻家大妈提供谈资,他们的目的是赚钱。所以,更加无厘头的操作开始了。真不好意思,这里又提到了无厘头。只是这种无厘头在台湾版的使用说明中,有一个更接地气的说法,叫做“胡编乱造”。

那么,主创是怎样脑洞大开,胡编乱造的呢?

黄秋霞突然坐在小强的床边哭,没错,编导就是百折不挠的强势,所以场景转换还是一如既往地咯牙。只见大颗的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掉。原来,她要让小强回到林家,美其名曰是不让孩子成为孤儿。当有两个家可以选择的时候,黄秋霞果断选择了富贵的一方。

也就是说,她竟然认可了当年林国荣他妈的“唯出身论”,并且极度赞同当年由于出身不好,被棒打鸳鸯的下场。还眼含热泪地对林国荣他妈说:“当年如果是我,我也会这么做的”。

只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如此三观尽毁的电影,当初是如何通过审查的。而人为制造悲剧的根源,竟是早已经被批倒批臭的“唯出身论”。此时的黄秋霞已经和恶婆婆同流合污,哪里值得同情呢?

但是,所有的肮脏都被煽情掩盖了。小强被奶奶带到林家,请注意,又一轮飙泪开始了。一边是亲妈想孩子,一边是孩子想亲妈。眼泪哗啦哗啦的,就跟不要钱似的。眼泪当然不是要钱的,眼泪是用来赚钱的。

小强逃离林家,跑回亲妈这里。母子重逢,接着哭。光哭不行,哭长了让人厌烦。看来导演是个老手,要让演员一边哭一边说话,这样效果更好。说什么,说早市上的小白菜现在也打农药了,这可不行。当然是怎么煽情怎么说。重逢先是激动,再就是审问,然后是吓唬。逼着孩子做保证不再逃跑。这还不算完。接下来是打手板,认错,吓唬,再做保证。反正一切有背人伦的操作都来一遍。就是为了刺激,刺激那些早已缴械投降的观众,让你一次哭个够,最好能哭到电解质失调。

在这里暂且,我们暂且相信这部影片是有剧情的。那么剧情中,小强是作为传宗接代的“种”,才被带回来的。林家视他为掌上明珠,所以,他没有逃跑的必要。而且,黄秋霞是送货上门,林家是感谢黄秋霞的,应该不会有禁止探视的要求,更没有要求断绝母子关系。一个和海南省差不多大的小岛,巴掌大的地方,想见个面还不是分分钟的事,非要搞成生离死别吗?

当然需要了,还是老套路,人为设置矛盾,故意制造高潮。所有的情节,编导说了算。圈钱的目的是白纸黑字,手段更是有恃无恐。而且一遍不过瘾,咱再来一遍。

小强被黄秋霞送回去后,再度逃离林家。黄秋霞接到消息,先不着急找孩子,咱先哭一通再说,谁让咱有瘾呢,台下的观众也趁热打铁,咱们再嗨一次。

最后黄秋霞在庙里找到小强。但这还不算完,怎样让人更心痛呢,就是让倒霉的人再倒一次霉。让黄秋霞从庙里高高的台阶上摔下去,就像让孩子高烧41度半一样,这主意出的同样很给力。我们为编导的阴损所折服,更为影片终于接近尾声感到庆幸。

问过医生朋友,人摔到头部,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认知障碍。但像黄秋霞这样,脸上浮现出诡异的笑容,肯定是精神病了。但这种病,却不是外伤能造成的。只是医学常识在编导眼里,算个什么鸟,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要钱。

好了,现在又回到影片开始的时候。儿子学成归来,疯人院母子重逢,谁也不欠谁,妥妥的大团圆结局。

从剧情角度出发,这本身是一部三观不正的影片,最后女主角竟然认可了拆散自己家庭的“唯出身论”,肯定了这种“天生贱民”的思想。也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把持,她下决心把小强送回林家。而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最早是随着封建王朝的垮台而消逝。只是在这部电影中,其又是借尸还魂,只不过换了一个光鲜的“母爱”作为包装。

所谓的悲情,则更是靠无中生有的杜撰,为谱新曲强说愁。每一场痛哭前面的铺垫,都是虚假的,经不起推敲的。所幸的是,剧组找了一个叫谢小鱼的演员,他在片中的表演也甚是惨烈。黄秋霞的扮演者杨贵媚,更是奉献了神经制的表演。但无论如何,每个缺乏逻辑规律的故事,都是瞎编。每场缺乏事实支撑的痛哭,都是撒泼。

从制作角度出发,在这部影片中,所谓的母爱,不仅仅是被编导当成一个噱头,更是挂在外面的一个羊头。母爱是伟大的,父爱也是伟大的。每一种爱都值得歌颂,但每一种爱都不应该被拿出来,作为骗钱的工具。以低俗的手段,极尽煽情之能事,是对爱心的猥亵,是对智商的戏弄,是对金钱的渴望,是对人性的污辱。

八九十年代,正是港台经济迅猛发展时期,大陆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由此,很多国人带着对港台生活的羡慕,捎带着变成了对港台文化地推崇。加之当时国内反应现实生活影片的匮乏,所以,当这部电影在大陆上映的时候,很多人在心理上早已经选择了投诚。再加上这部影片,其商业手法运用得还算成熟,所以就造成了一种哭遍全国的势态。

而这部电影在台湾,却是票房惨淡。上映没几天,就仓促下架了。金像、金马等奖项更是没有一点同情心,连个提名都舍不得给它。同为炎黄子孙,两岸三地人民对于母爱的理解,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关键还是在于,当时的台湾,商业片早已经肆虐多年。对这种小成本,低质量的片子,观众早就具备了免疫力。在老司机面前,你就别玩什么套路了。

敢于对这部以“母爱”为噱头的电影发起挑战,还是得有些勇气。呵呵,事实总是让人感觉又臭又硬,所以很多人并不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