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一)
一口气写了很多小学数学有关的,接下来再写点初中的换换口味。
之前说过现在中小学数学最大的问题在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一种整体的观点来看数学教育。特别是从高考的角度来看的话,这种情况就能看得非常的清楚。
我之所以花大力气讲因式分解,就是因为这部分在初中代数的教学中被大大弱化,但是这玩意又极其有用,可是却从来不会作为一个单独的考点来考你;而式的运算起根儿上说来自于对数的运算的熟悉。而应用题的过程分析,那种逻辑分析推理反而更像是对几何有用。所以我们学数学一定要从整体上来看,不能割裂地、孤立地、静止地来看待问题。
你看,跟贼老师学数学还能学辩证唯物主义,真是一举两得啊。
如果你仔细地把我之前关于多项式运算和因式分解的文章看完了,那么接下来的这部分再学会,可以说你的整个中学时代的运算就过关了——对,高中再烦的解析几何你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当然,我们还是会在课堂的基础上做一些拓展,毕竟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确实不够我们打的。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肯定是先研究一元一次方程。
在之前的应用题系列中,已经有很多的家长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各种列方程就上了。对于小学来说,怎么把方程解出来是最主要的,换句话说,对小学生来说,方程是具体的,但是对初中来说,要开始学着解抽象方程。
所谓的抽象方程,就是指方程的系数不确定,然后方程的解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甚至变化到一定程度以后,解就不存在了。而且小学的方程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的方程更多的还是从代数的观点来看问题,因此重点是不一样的。
那么要会解一元一次方程,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以后不特别说明,方程未知数均为x,y,z等,a,b,c一般为系数)。
要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首先来看什么是方程。
所谓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而形如ax+b=0(a,b是实数,且a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我们可以看到,当a=b=0时,不管x取值是多少,方程永远成立,所以此时方程有无数的解;
当a不等于0时,方程有唯一解;
当a=0,b不等于0时,方程 无 解——因为0乘上任何数不可能等于一个非0的数。
所以,对于一元一次方程,作为一个初中生来说,一定要认识到问题的核心在于a。方程的解的个数是由a直接决定的,所以,一元一次方程带参数讨论,时刻要记着x前面的系数讨论进去。
我们都知道,讨论的基本原则是不重复,不遗漏,但是老夫教了这么多年,深知要让学生真的做到这六个字又谈何容易呢。
但是说容易也真的不难啊!
任何一个考点,一定对应到书上某个知识点,你就把知识点里最核心的东西抓住,一般来说考肯定就考最核心的部分啊!一元一次方程如果要考根的个数,那x前的系数不讨论这题目还有什么好做的呢?既然a是最重要的,那你只要看见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下意识想想,这个a会不会出问题,自然就能大大降低遗漏的可能性啊!
比如我们来看:解方程:
仔细想想,一元一次方程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没错,x的系数是核心问题。
那么x的系数什么时候是0呢?很显然a=1/2和-1/3的时候都是0.
于是我们立刻知道:只要a不等于这两个值,方程就有唯一解,此时两遍可以消去3a+1,得到x=1/(2a-1)
a=-1/3的时候,方程变成了0×x=0,此时x是任意值;
a=1/2的时候,方程变成了0×x=5/2,这时候不管x是多少,方程都不可能成立,所以方程无解。
对于解题的关键,我们称为题眼。而题眼往往和本知识点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紧密相关,因此在学习基本概念的时候,抓住什么是最根本的东西,才是真正抓住了关键。对于带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来说,题眼往往在于x前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