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作用!
平时大家都喜欢说“发炎”,所谓“发炎”就是发生了炎症,炎症是机体对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典型的表现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为炎症导致的疼痛,是困扰他们生活的一个主要问题,所以非甾体抗炎药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见的用药之一。
临床中经常用到的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洛索洛芬、美洛昔康、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帕瑞昔布都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有个小窍门分享给大家,其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命名有个特征,它们的通用名常以“什么什么松”结尾,比如“泼尼松”、比如“地塞米松”等。
对强直性脊柱炎有什么作用?
强直病友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新骨形成。强直病友骶髂关节可以出现骨质破坏和骨性融合,脊柱受累可伴随包括肌腱韧带、椎间盘、终板及骨突结构在内的异位骨化,韧带骨赘从相邻椎骨生长,最终相连形成新生骨桥,形似竹节样改变。这些病理变化进一步影响强直病友的身体机能,严重降低病友生活质量,最终导致残疾。因此,抑制新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非甾体抗炎药可以一定程度抑制新骨形成,阻止强直的放射学进展,持续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强直病友的炎症反应和延缓放射学进展,并最终可能延缓甚至阻止残疾。因此,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强直的一线用药。
01
胃肠道
02
肝脏
在治疗剂量下,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的生化异常,但谷丙转氨酶指标明显升高的发生率,低于2%。
03
神经系统
04
泌尿系统
可引起蛋白尿、管型尿,尿中可出现红、白细胞等,严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在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肾脏疾病发生的风险率是普通人群的2.1倍。
05
血液系统
部分非甾体抗炎药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
06
过敏
特异体质者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
07
心血管系统
有研究发现,非甾体抗炎药能明显干扰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上升。另有报道,服用罗非昔布18个月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
08
妊娠期
非甾体抗炎药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产前、产后和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某些胎儿短肢畸形、阴茎发育不全。
非甾体抗炎药虽然可以引起上述诸多的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患者在短期服用该类药物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微,能耐受,而且停药后不良反应即可消失,不会对该类药物发挥疗效产生影响。现在已有许多非甾体抗炎药的品种作为非处方药(OTC)使用,患者不需要凭医师的处方就可以直接在药店里购买到OTC品种。因此,大家有必要了解非甾体抗炎药的安全使用知识,切记胡乱用药。
①在临床应用中,应避免联合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非甾体抗炎药。
②存在胃肠道不适或消化性溃疡者,优先选择COX-2抑制剂而非传统非甾体抗炎药,必要时加用胃药。
③对于仅有心血管高风险,而无其他风险因素的患者,考虑优先使用萘普生。
④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同时,如情况允许注意避免使用利尿剂、ACEI/ARB类降压药等可能同时影响肾脏灌流的药物。
⑤非甾体抗炎药具有封顶效应,应避免超剂量用药。过量用药,疗效不增加,但是副作用会显著增加。
⑥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进行必要的血液、肾功能监测。
⑦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避免长时间大量用药。比如,痛风的患者治疗应立足于血尿酸的控制减少痛风发作,而不是长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
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应立足于抗风湿药和/或生物制剂对病情的控制,而减少对非甾体抗炎药的依赖。再比如,骨关节炎的治疗,也可以考虑使用病情改善药物及关节腔注射药物等。
来源:sinomune赛诺中和
附:强直性脊柱炎(AS)日常康复锻炼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