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2400亿,拼多多Q2财报的3个疑问
在阿里巴巴、京东分别发布财报之后,拼多多2019年第二季度的成绩单也如约而至。
8月21日,拼多多上市一年零26天,因此这一季度的财报也可以看做拼多多一周年的阶段性成果。
财报显示,拼多多总营收72.9亿,同比增长169%,GMV达到7091亿,同比增长171%,年度活跃买家4.83亿,同比增长41%。
10.033亿元的净亏损较去年同期的64.939亿元收窄。非通用会计准则下,二季度净亏损4.113亿元。
总体看,拼多多在这季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8月21日美股开盘,拼多多股价大涨14%,市值342亿美元,接近刚发完财报的百度。
这当然归功于拼多多过去半年的策略,但飘红的数字后面我们看到了些许危险的信号。
拼多多逆流上行?
拼多多发家是从五环外开始的。
微信群里“来,帮砍一刀”、9块9拼团“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靠着便宜、便宜、再便宜,拼多多找准了对价格敏感,又渴求消费升级的用户,硬生生在淘宝天猫、京东之外辟出了一条新的电商之路。
仅仅三年,拼多多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市值最高时达到350亿美元,某段时间甚至超过京东。以一己之力,带火了一个词:下沉市场。
所谓“下沉市场”,通俗说就是三线以下县镇市场,用个更网络化的说法是,“五环外”。
在这片拥有90%国土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约10亿人口。很大程度上,凭借着差异化打法,和病毒式营销,拼多多成为下沉市场上半场的最大赢家。
下半场的出路在哪里?毫无疑问:依然在于人民群众。
拼多多在这场长跑马拉松竞赛中,拿走了先发优势,但当阿里、苏宁、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调转反向觉醒时,要么继续蒙眼跑,要么换条道跑:比如说冲向五环内。
数据显示,拼多多2018财年的GMV为4716亿元,而阿里巴巴2018年总GMV为4.82万亿,不再公布GMV的京东在2018年也有将近1.7万亿元。
这个季度,拼多多12个月的GMV达到7091亿,与阿里和京东相比,拼多多的成交总额几乎不在一个等级。冲向五环内的好处是,消费能力强,客单价能提高,拉新后黏性高。
黄峥为这“三高”设计的这套上攻路线,可以称之为砸钱。
“限时秒杀”,是将知名品牌的正品进行低价秒杀,借大牌实惠的价格吸引一二线城市人群。618期间,官方指导价为5.28万元一辆的五菱宏光,秒杀活动价3.49万元,相当于打了66折。
砸钱之下必有回响,拼多多“限时秒杀”负责人对媒体透露,618期间“限时秒杀”订单增幅同比达320%,超过拼多多同期GMV整体增速。
据36氪消息,拼多多正在考虑将其独立出来,成立「秒拼」事业群。独立后的「秒拼」将扛起进军一二线市场的大旗。
除了限时秒杀,拼多多另一招是推出“百亿补贴”的活动。在拼多多的页面中,“百亿补贴”占据妥妥的C位,点进去是各种大牌产品补贴后的价格,苹果手机甚至有专门的专区。
对于一二线城市用户来说,社交裂变暗含的对人脉资源的消耗让人反感,去掉套路直接给让利,反而能留个不错的印象。
拼多多这套颇能体察一二线消费者的心理。也因此,第二季度拼多多的每个消费者平均消费额也涨到1467.5元,同比增长92%。
不过,这个金额与阿里、京东的平均消费金额来看还有一大截。
对于拼多多的上探举措,相关行业分析师表示:“一二线城市已经是存量市场,想要获得新的增长就必须从竞争对手那里挖过来。但是天猫、京东、苏宁等平台在一二线城市深耕已久,它们拥有更完善的生态体系和基础设施,面对它们,拼多多必须要做好差异化竞争的准备。”
下沉优势正在丧失?
拼多多上行,阿里、京东却在下沉。
阿里刚刚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其70%的新增用户来自下沉市场,其中下沉市场的“倚天剑”聚划算成交同比大涨86.5%。
原本朋友圈里的好兄弟京东,在刘强东回归后,也倒戈一击。「京东拼购」也正在成立独立事业部,在下沉市场发力。今年618,京东通过拼购带来的京东全站新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3倍,拼购小程序订单量同比增长51倍。
上行尚未攻城略地,下沉市场却面临聚划算和京东拼购的双重压力,拼多多在下沉市场的优势也正在丧失。
拼多多看似漂亮的数据也能透露出这一点。这季度,拼多多的总营收同比增长169%,低于上季度228%的增速;GMV同比增长171%,低于上季度的181%。年度活跃买家同比增长41%,低于上季度的50%。
换句话说,无论是营收、成交额还是年度活跃买家,拼多多仍在增长,但增速越来越慢。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拼多多的低价和流量优势正在丧失。
过去半年时间,阿里推出聚划算,与产业带的商家合作,与品牌商家合作定制下沉市场的专门款商品,改善了商品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用优质低价货品对标拼多多原本受到争议的低价货品。
在低价货品这个价格带,聚划算有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带商家,在性价比方面,聚划算能够联合品牌一起下沉,给小镇青年更低门槛享受品牌货品的机会,而这点正是拼多多一直缺失的。
反观拼多多,一度在淘系消费升级的缝隙中,成为低价货青睐的平台。极光大数据6月20日公布的研究显示,淘宝保持着全网最高的用户独占率,80%的拼多多用户同时安装有淘宝。可以这么理解,买苹果手机时大家都会上淘宝,1块钱3包的纸巾,拼多多上就薅个羊毛吧。
在全力剑指下沉市场的阿里面前,拼多多渐失优势。另一面,同样依赖腾讯流量的拼多多和京东很大程度上也有非此即彼的关系。
京东更早接入微信的九宫格,其平台超过四分之一的新用户都来自微信;而拼多多能够迅速崛起依赖的也是微信的社交裂变。
本来,双方在九宫格各自安好,但现在京东要下沉做拼购,拼多多要上行做秒拼。双方的“内斗”一触即发。
最近,京东与腾讯达成协议,京东拼购将成为一级入口,这意味着用户只要点到“发现,”进入“购物”,就可以拼购起来了。
微信入口的获取,意味着至少在腾讯爸爸这一点,京东已经呈领先的势头了。
烧钱换增长,何时能盈利?
上行获取一二线用户,下沉保住市场优势,拼多多最擅长的只有一样:砸钱。
这一季度,拼多多营业支出上达到15.9亿,比上一季度的8.69亿多了将近一倍,占收入的22%。市场销售的费用也从上季度的46.93亿增加到了58.95亿,占收入费用的81%,唯一没有太多增加的项目是研发费用,只有6.1亿,从上季度的12%的占比下降到8%。
怎么解释呢?
为了让一二线用户在拼多多上达成交易,今年5月开始,拼多多狂撒 “百亿补贴”,是真的砸钱补差价。当时这被包装成“美好生活万人团”的形式,到6月,又成为618的主力活动。截止到目前已持续三个月多。
自媒体“增长黑盒”分析拼多多的营销费用除了补贴之外,还包括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其中品牌广告包括对网络综艺节目和网络电视剧的赞助,以及电视广告投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