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八卦推演破阴阳之象
八卦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文化符号被大部分中国人了解,虽有所了解,但大多数中国人可能并不知道八卦的创立内涵、八卦的哲学思想、八卦的真正用途用意以及八卦所蕴含的精深学问。
八卦可用来起数,可用来推演人生,四季、五行、气候、时间、时运,可用于建筑、设计、美学、语言、书法绘画、择时选址....
其中用于中医中药治疗方面只属八卦阴阳观的冰山一脚,虽然八卦对于医学的运用只属冰山一脚,但是这种指导却推动和支撑并主导着中医的生和灭。古代先贤医家以八卦的基本阳阳观创造了辉煌的医学史,并护佑了华夏千年健康。在传统文化兴盛的古代,阴阳观几乎根植在了每一位读书人心中,故有“秀才学医,笼里抓鸡”“不为良相宁为良医”的说法,因为他们从小学习的就是传统经典文化。而今天的中国,连学习中医的学生和运用中医治病救人的中医从业者也未必懂得何为八卦,何为阴阳,更不用提运用和把阴阳随时铭刻心中。
心中没有阴阳,没有整体的“一”,中医要想发展定是前途渺茫,更别提靠经验或记住几个方子就混入中医队伍的越来越多,导致目前所谓的“中医疗效不佳,忽悠患者”等中医乱象。本来最精深严谨的一门科学,成了“最简单易学的大众技能”。真的如此吗?中医界的这些“水分”迟早会腐朽掉伟大的中医,只是时间迟早问题。
为推动中医明理进步,我借博大精深的八卦推演来解说一下什么是阴阳,什么是中医的阴阳,如何运用阴阳来用药用针推拿导引,我将八卦推演了一遍,请看下图。
再按照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排列布阵后得出先天八卦图。我们用“ ─”表示阳,称为阳爻,用“一一”表示阴,成为阴爻。当天地未分,混纯未开时,由一元之气构成的宇宙处于阴阳不分的状态。清阳上升为天,浊阴下降为地,即“道”的运行。有了天地之阴阳,即“道生一,一生二”,即阴阳本为一体。只不过我们用阳表示天,用阴表示地,天地一体,天损地损,天荣地荣。阳为父为天①,阳中再分阴阳,在图中为②,②的阴阳中再分阴阳为③,即分三次,以阳为基础再分阴阳,三生万物,以三次再分来表示万物。
按照①②③的顺序从下往上累积就构成了一个卦象,以最初的阳爻(父)经过三次再分形成了乾、兑、离、震四个属阳的卦象,并且从卦象上看四卦的阳气从震开始呈现逐渐递增之势,从太极八卦图上可以看出一年之中阳气的增减变化,人的一生生机的增减变化等等。
同理以阴为母为初爻,三分明阳,按照母子相生关系,从下住上①②③的顺序累积得到巽、坎、艮、坤四个由阴化生出来的卦象,且从图上可以看出阴逐渐长,阳逐渐降的规律,直至三阴凝聚成地,象冬。
构成太极图后,由混沌分出来的最初阴阳二爻形成了一个阴生阳长,阴降阳藏的动态轮回变化图,这就是阴阳的奥秘。
阳阳本是一体,我们为了描述和表达一件事物时更形象地将一个整体分为两面。这两面并非是事物本身,而是这件事物的两个相对属性。脱离了这个统一的整体,就无法谈阴阳,阴阳本身不存在。对于中医来说,很多病人或者大夫都习惯说某人阴虚或阳虚,或某人肾阴不足或肾阳不足,在用药治疗上,也会用大量养阴或养阳药。这是违背中医阴阳之理的治疗,肯定也不会有太好的远期疗效。因为阴阳本是一体,没有单纯的阴虚,也没有单纯的阳虚。阳虚定有阴虚,阴虚定然阳不足。必须同时调理但有侧重,如六味地黄丸与金医肾气丸的制方思路。从一个方中能看出大夫水平的高低,
同理用升发的药必须伍以肃降之药。用行气的药则要配合收藏的药,用针灸或推拿顺推下引膀胱经之气,则须顺推上引肾经之气方能显效。同理用针调太阴肺之气机,在鱼际上如左手针尖方向向心,右手针尖则要逆心。只有这样才能将阴阳调和一致使之正常运转,因为此时我们将肺经看成了一个整体,为一组阴阳。
同理如果要治疗气机不出的咳嗽病,在大量宣肺药中应配伍少量如牡蛎之类的降气敛肺药。如果气机出的太过,用药时要在大量收敛降气药中配伍少量麻黄之类的宣肺通阳药。
没有阴也没有阳,没有升也没有降,没有出也没有入。为医者不可不思,不可不虑。这是阴阳在治疗中最简单的体现,其中深意至精至遂,至深至奥,也极其简单。就如八卦的推演一样,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智慧。
任何事物都如最初的阳阳一体分合而来,最终演变成了复杂的世界。八卦继续推演就是周公的六十四卦。其中奥秘深不可测。但阴阳的规律值得我们任何一个人深思。如事业已至巅峰(至阳)就该全身而退进入阴的流转,否则不顾规律,一味妄求就会倾家荡产或名声扫地甚至落入法网。老子云:“功成而身退”,如历朝开国功臣,不退者,有几人有好的归宿。名利者,不可用尽。
为医者更当如此,用针用药推拿导引更须明理,如果不能把握患者具体的气机运行态势而妄用针药胡乱推拿,将毁坏病人身体,扰乱患者正气,消耗他人阳寿,此罪过天地人皆不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