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风||王长华:蒙元开国文臣集团中的刘秉忠(下)
2019年第92期||总第355期
参帷幄密谋 定社稷大计(下)
——蒙元开国文臣集团中的刘秉忠
王长华
刘秉忠画像
在蒙元开国文臣集团中,刘秉忠的经历和贡献可谓非同寻常。他辅佐元世祖忽必烈,推行“汉法”,保留并传播中原汉族王朝的正统文化。不但在政治方面开创了一番业绩,而且在学术思想、佛道宗教、建筑设计和文学艺术方面,都有不俗的建树与成就,成为元初不可忽视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学派领袖人物。
大开言路 以正纪纲
君子不因一个人的只言片语而对其人心存偏见,不因人的道德品质的高低而衡量他的言语是否可靠。大开言路,这才是治理天下、安定万民的根本。天地如此广大,日月这样光明,但有时也会被一些事物所遮蔽。能够遮蔽天地的光明的,只有云雾;而能够遮蔽人的明断的,则只有私欲和谄谀取悦之词。常人有这样的缺点,只不过被遮蔽了一颗心灵;人君如果有这样的缺陷,则整个天下就会被遮蔽。因此,君王应该遴选一些正直的谏诤之臣,经常在左右服务,使他们充分发挥讽谕的作用,可以消弭祸端于尚未形成之时,更可以和他们筹划最为机密之事。君子之心,统一于道理和仁义,而心怀忠良;小人之心,归结于利欲,而心怀谗佞。君子处于较高的位置,常常能够包容小人;而小人得势,则必然会排挤君子。明君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不能不分辨这两者的区别。孔子说“疏远佞人”,还说“要警惕那些灵牙利口之徒,那些人完全可以颠覆一个邦国和家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如今的众臣之中,他们的建议中涉及到如何取利的特别多,这种意见,表面上有利于国家,但其实却伤害了民众;更有甚者,他们是想摧残民众而使自己得利。应该将国中人民必用的各种工场和冶炼之所,交付各路课税所,核定税负,其他再敢言说从民众中取利者,应该罢免他们的官职。在古代,圣明的君王不稀罕远方所送的宝物,他们所珍惜的,只有贤能之臣。如果能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虽然发挥的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但这是贤明君王能够成功而必不可少的辅助。在古代的和平昌盛年代,人民的产业比较均衡,自从废井田开阡陌以来,后世因袭了这样的制度而没有恢复。当今之世,困穷者遭到损害,富盛者却获利更多。应当禁止掌管器用钱谷等物之人,不得凭借官势。居官在位者不能侵害民众的利益,商贾与民众应该和气友好地进行交易,不擅夺,不欺罔,这才真正是国家的大利。
国家的刑罚制度,应当参照古代的成法,并根据当今的情况,综合为一法,使人们不敢轻易触犯。应当禁止私自设置牢狱,残害无辜民众。鞭打背部的刑罚应当禁止施行,以彰显国家爱护生民的大德。应设立朝省以统领百官,再分别设置不同部门来管理各方面的事务,使京城、府州、郡县各级官职无不具备,上正纪纲,下行法度,由此天下不必过于劳烦而可以得到治理。当今新君即位之后,可以设立朝省,作为为政的根本。其余百官,不在人员多少,而在有无得力之人。
刘秉忠墓园
忠勤劳绩 一代成宪
元世祖忽必烈对刘秉忠的奏议非常赞赏,全部采纳并施行。刘秉忠又上奏说:“邢州过去有万余户民众,自从战事发生以来,现已不到数百户,民生凋弊,风气败坏,日甚一日,如果任命好官员如真定张耕、洺水刘肃来治理,就可以尽快恢复民生。”朝廷即任命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副使。从此后,流散的民众逐渐回到家园,重新恢复生产。不久,邢州升级为顺德府。
癸丑(公元1253年)年,刘秉忠跟从着忽必烈征伐大理国。明年(公元1254年),大军征讨云南。在参赞军机事务时,刘秉忠常常提醒忽必烈,天地有好生之德,王者应当奋其神武而不好杀,以故城破之日,没有妄杀一人。己未(公元1259年),刘秉忠跟从忽必烈大军征伐南宋,又以在南征云南时所说的话竭力参谋上奏,是故大军所到之处,保全活命者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向刘秉忠询问治理天下的常道、休养民众的良法。刘秉忠即搜集历代典制,参考古代制度中适宜于当今者,条列后上奏。世祖于是下诏,建元纪岁,设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隐逸之士,都被量才录用,朝政经济、文化教育等都焕然一新。
刘秉忠虽然经常侍奉于元世祖忽必烈左右,但始终不改旧日僧服,时人称他为“聪书记”(刘秉忠法名“子聪”)。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翰林学士承旨王鹗上奏说:“秉忠长期在藩王府邸侍奉,已经多年了,参与帷幄密谋,酌定社稷大计,忠诚勤勉,劳苦功高,且政绩显著,应当得到褒扬和崇敬。当今天子圣明,登临帝位后,万物也应该焕然一新,而秉忠仍然穿着村野平民的服装,自号‘藏春散人’,使臣等深深地感到不安,应该正其衣冠,赐以显要的官职,以示尊崇。”忽必烈阅览奏章后,即日就拜刘秉忠为光禄大夫,职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还下诏,将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嫁给刘秉忠为妻,赐第奉先坊,并且把少府宫籍中的监户也赏赐给他。刘秉忠领受诏命后,更加勤勉不已,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是有关国家大政的事务,都知无不言;而忽必烈也言无不听。由是,他受到皇帝的宠幸和信任就更加隆厚。闲暇之时,常常受到皇帝的顾问,他就推荐可以备用的人才,以便将来担当大任,凡是被他所推荐和提拔的,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
当初,忽必烈命令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水北选择一块土地,建设城郭于龙冈,三年后完工,名为开平城。不久就升格为上都,而以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1267年),又命刘秉忠建设中都城,并兴建宗庙宫室。八年(1271年),刘秉忠上奏,建国号为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另外,比如颁布官员礼服,举办朝仪,发放俸禄,议定官制,都是从刘秉忠开始的,因此,刘秉忠被誉为“一代成宪”。
至元十一年(1274年),刘秉忠扈从世祖忽必烈到了上都,这个地方有一座南屏山,刘秉忠就筑造了一座精舍居住下来。这一年的秋八月,刘秉忠无疾端坐而卒,享年五十九岁。
忽必烈闻讯后十分震惊,为之哀悼,对群臣说:“秉忠侍奉朕三十余年,小心谨慎,做事缜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精于阴阳术数,占卜大事,知晓未来,若合符契,只有朕知道,他人没有听闻过。”忽必烈下诏,由内府出钱,买棺敛葬,并派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送着刘秉忠的灵柩,还葬于大都。十二年(1275年),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又赠太师,谥文正。元仁宗时,又进封刘秉忠为常山王。
刘秉忠自幼好学,到老不衰,虽然位极人臣,却斋戒别居,以果蔬为食,终日淡然,和平时没有两样。自号藏春散人,每天以吟咏诗词自我消遣,其诗萧散闲淡,和其为人极其类似,有文集十卷。刘秉忠没有儿子,以兄弟刘秉恕的儿子刘兰璋为后嗣。
刘秉恕字长卿,喜好读书,弱冠之年(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就跟随着刘肃学习《易》学,深明理学。他的兄长刘秉忠,常年侍奉世祖,以推荐士人自任,但涉嫌私亲,惟独不推荐刘秉恕。周围的人将这个情况上奏给世祖,刘秉恕这才得到召见,和其兄长共同侍奉在世祖的潜邸。世祖曾经赏赐刘秉忠千两白金,秉忠推辞说:“臣本一介山野鄙俗之人,由于侥幸而承蒙您的厚爱,衣服器用都出自官署,白金没有用。”世祖说:“爱卿难道没有亲戚故旧送给他们吗?”刘秉忠再三推辞而不允许,于是接受后就立即散发给其他人,将二百两给了秉恕,秉恕说:“兄长勤劳多年,应该得到奖赏,秉恕没有功劳,怎么能冒领恩赐呢?”始终不肯接受。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刘秉恕被擢升为礼部侍郎、邢州安抚副使。二年(公元1261年),赐金符,迁吏部侍郎。三年(公元1262年),邢州升格为顺德府后,赐金虎符,为顺德安抚使。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转任官职于司法行业,改嘉议大夫,历彰德、怀孟、淄莱、顺天、太原五路总管。淄莱府有被判处死刑的六名囚犯,当时案件已经审理完毕。刘秉恕怀疑其中有错误,经他详细复查审理后查明事实,六人得以改判不死。他所到之处,都有惠民政策。被召还朝廷后,任命为礼部尚书。后来又出任淮西宣慰使,会省宣慰司,历湖州、平阳两路总管。平阳有一年遭逢饥荒,人民生活艰难,缺乏粮食,刘秉恕便开仓赈饥,救活了很多饥民。终年六十岁,去世于官任上。
刘秉忠是元朝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明施教令 开设学校
天下的民众没有听闻过教化,现在监狱中被关押的囚犯应该从轻赦免,应该给民众施以明确的教化和命令,使他们知道畏惧,这样犯法者自然会减少。设置教化命令,不宜繁琐,应该沿袭过去王朝的旧例,增加民间所必须设置的十几条,就足够了。教化命令设定后,凡是所犯之罪不至于死者,都应该经过审判,然后判决,犯死刑者则要经过复奏再议程序,然后听凭上级审判决断,这样就不致于使刑罚伤及无辜。
天子应该以天下为家,以万民为子,国用不足,取之于民,民用不足,取之于国,互相需要,就如同鱼水关系一样。但凡一个国家,都要设置府库,开设仓廪,这也是为了帮助民众;民众有身有家,经营产业,开辟田野,也是为了资助国家的用度。现在应该理算清楚官民之间所欠债务负担,如果确实是因为应当承担的差赋所借的,就应该依照皇帝圣旨,一本一利,由官府归还。凡是赔偿没有理由的,或者因为立了虚假的契约所负的债务,以及偿还超过原来的本金的,全部进行赦免。
民众缴纳粮食距离官仓很远,常常为运送粮食要花费十倍的费用,应该从就近的官仓缴粮,以利于运输。而驿道所经过的路、州城,饮食招待费用偏重,应当根据所需费用核准后发放。关隘与市场、渡口和桥梁等处的正税,应当取十五分之一,而且应该遵从旧制。禁止各级官吏强夺横取,应当实行减税法,以利于百姓。各个官仓的损耗费太重,应当令其权衡度量后根据平均数,设立统一的标准,使重量、容量、长度的标准都达到统一,以存信用而去欺诈。珍珠贝壳金银的出产,都是经过了反复的淘沙炼石,极其艰难,一旦被用来缠绕丝缕,装饰皮革,涂抹木石,妆饰器仗,只取一时之华丽,就废弃如微尘,而没有发挥它们的功用,实在是太可惜了,应当禁止这样做。除了帝王贵胄、功臣大官,他们的礼服有规定之外,无职之人不得僣越。当今土地虽广而民生凋弊,赋敛繁重,民不聊生,如何尽力耕种以丰厚产业?应当派遣一员劝农官,率领天下百姓致力于农桑,经营产业,才会大有益于国家。
在古代,地方上的学校一直未曾荒废,当今各个郡县虽然有学校,却并不是官方开办的。应当遵从旧制,修建三学(唐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设立教授,公开选择才俊之士,以儒家经义为主要学习内容,词赋、时论和策论次之。再加上科举的设立,已经符合大汗皇帝的圣旨,这样来看,这些措施都容易施行。开设学校后,应当让开国功臣的子孙首先接受教育,选拔通达事理的才俊之士担任教职。
刘秉忠规划元大都
王长华,甘肃陇
西人,中国报告文学
学会会员,甘肃省作
家协会会员,甘肃省
杂文学会会员,现供
职于一家媒体。
题签:魏新河
编辑:静悟斋 微信号:wbz201611
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