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10月1日开始,部分人利益将受损

本文大概
1832字
阅读需要
4分钟

昨天,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一则重磅通知,从今年10月1日开始,互联网保险就要正式实施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了。

《关于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

《通知》出来之后,一片叫好之声,认为这是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保险市场,堵住互联网保险销售环节中的漏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当然了,这些好处自然是存在的,但我看问题的角度比较特殊,互联网保险销售可回溯管理正式实施后,暗藏一隐忧,有可能会对部分消费者不利。

一、为什么要推动互联网保险销售回溯?

在说这个隐忧之前,我们先说下为什么要做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这件事?

这和近年来互联网保险飞速发展是分不开的。从已有数据来看,2013年保费规模仅有291亿元,而2018年已增长至1845亿元,这还是在2017年、2018年原保监会集中治理万能险,造成保费规模有所下降的结果。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增至8774亿元。

互联网保费增长趋势(来源;安信证券)

然而在保费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互联网保险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也开始呈爆发式增长。

去年银保监会接到1.99万件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是2016年投诉量的7倍,销售误导和变相强制搭售等问题突出。

这就是银保监会要出台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通知的原因,目的就是要规范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解决投诉暴露出的问题。

二、《通知》的两个核心

《通知》内容比较多,但核心要点就2个,一是要确保保险消费者的知情权,二是要建立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

1、确保保险消费者的知情权

在最早的互联网保险销售过程中,保险条款、投保提示、免责条款、风险提示书等重要内容都隐藏在投保页面的最下方,投保人很容易就忽略了。

后来经过监管的一轮治理之后,现在必须勾选上我已阅读这些内容,才能进入到下一步开始投保。

但是投保人勾选了,并不代表投保人真的就都阅读了这些内容,有没有掌握重要信息是个未知数,仍然存在不小的风险。

因此,《通知》规定在4个地方需要设置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自主确认已阅读的标识:

  1. 保险机构应当设置提示进入投保流程页面,提示投保人即将进入投保流程、需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投保人在销售页面的操作将被记录等内容,保险中介机构还应增加客户告知书;

  2. 对免责条款进行逐项展示,并以网页、音频或视频等形式予以明确说明;

  3. 以死亡为给付条件、且被保险人与投保人不一致的保险产品,应展示被保险人同意投保并确认保险金额的内容;

  4. 对健康告知提示进行展示,并说明尽到如实告知义务后果说明等内容。

这些保险合同相关的关键信息节点都需要单独展示,并且需要消费者点击确认已阅读。

2、建立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

保险机构要负责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资料的归档管理,可回溯资料应当至少包括销售页面,投保人、被保险人在相关销售页面上的操作轨迹和投保期间保险机构通过在线服务体系向投保人解释说明保险条款的有关信息。

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并保存,有助于在发生保险纠纷时进行销售行为回溯,使其可供查验,辨明原因和责任分界。

三、可回溯管理实施后暗藏的隐忧

实施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但其实也暗藏一隐忧。

我国的保险现状是,如果发生了理赔纠纷并上诉法院,消费者都是赢多输少。因为我国《保险法》规定,当双方对保险合同条款有不同理解的情况下,法院需作出有利于被保人和受益人的解释,这叫做有利解释原则。

这种情况在互联网保险尤甚,由于互联网保险销售页面之前对保险条款、投保提示、免责条款、风险提示书等重要内容没有做到让投保人完全确认。一旦发生保险纠纷,保险消费者很容易通过这一漏洞为自己进行抗辩。

甚至有人故意带病投保,希望通过并不严谨的互联网保险销售流程,从而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带病投保(图片作者王金辉)

而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实施后,合同重要信息都要单独展示,并且经过投保人点击确认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这就没理由再攻击保险公司没有向自己展示合同重要信息,也没有理由说自己投保时没有注意了,因为都经过自己确认。

互联网保险销售流程变得严谨了之后,就不太好钻空子了。对某些消费者而言,这反而是不利的因素了。

不过,保险业要发展,互联网保险销售流程的规范是必然的事情。可回溯管理的实施,也保护了大部分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只有少部分别有用心的消费者可能会利益受损。

这也提醒我们,投保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条款和重要信息后再点确认,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只要如实告知健康状况,符合投保条件,未来理赔一定是非常顺畅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