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疾病,有的保险保了,有的保险却不保,这是为啥?
随着保险知识和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投保时如实告知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会发现,同样的疾病有的保险公司会直接承保,有的保险公司却拒保或者条件承保,这又是为什么呢?
所谓风险选择,是指保险人(即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标的(在人寿险产品中就是指被保人)的不同风险水平进行审核、筛选、分类,最终决定将被保人归类在哪个分组,以及是否签发保单或者附加条件签发保单。整个这样的一个过程就被称为风险选择。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不同的个体之间,在风险程度上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对有着不同风险程度的人都收取同样的保费的话,那么对于风险程度低的健康体而言是不公平的,而“体弱多病”的会更倾向于投保,造成“逆选择”。
所谓逆选择,指的是认为损失可能性超过平均几率的人,比损失可能性小于等于平均几率的人,更倾向于积极投保的选择。而这些风险程度高的人,往往为了让自己能够顺利承保而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
而出现这种情况,对保险公司和其他正常的投保人而言,都是会造成损失的。
在我前面发表的《你所不知道的保单分红之秘~》中我已经讲解了,对保险公司盈利与否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分别是死差、利差、费差。
而被保人的身体健康程度影响的是“三差”中的死差。
我们假设预定死亡率是100%。在所有被保人群体中,90%的人群是如实告知的健康体,剩余10%的人群是通过逆选择加入的人群,风险程度分为3档。那么最后的实际死亡率结果可以用下表表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整个被保人群体中有逆选择的人群,并且仅按照标准费率收取,那么就会导致最后实际死亡率高于预定死亡率,也就意味着在死差这块,保险公司出现了亏损。如果在利差和费差一块未实现足以弥补死差亏损部分的盈利,那么对整个产品而言就是在亏损运营,进一步会影响到偿付率,对保险公司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会对健康体的被保人造成不公。
正因为需要保证保险公司正常经营,同时维护客户利益,因此保险公司需要对客户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也就是核保,整个过程是一个风险选择的过程,旨在最大程度降低逆选择风险,同时对客户风险程度合理的进行分类。
整个风险选择的程序可以分为4次:
销售人员:销售人员的选择是第一步,通过与客户交流接触的过程,对客户的投保动机、职业及工作情况、健康状况、生活习惯、财务能力等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果在交流过程中从客户体征明显能看出有不健康的状况,或者投保保额明显与收入情况不符,那么其逆选择风险较大,可以为保险公司初步排除。
体检:如果投保保额较高,或者通过客户告知发现其有潜在健康风险因素,则可以安排客户进行体检,对被保人身体进行检查,通过诊查为核保人员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资料,以便于做出正确的核保结论。
生存调查:在保险合同成立前或合同复效之前,保险公司可以组织调查行政调查人员收集被保人的各项资料,为决定保险合同是否成立或复效提供依据。但是生存调查并非必须进行的,保险公司可以自行判断。
核保员核保:这是保险合同承保前的最后一道关卡。核保员根据业务人员的报告、体检检查结果、客户填写的投保单再次进行审核,判断是否可以承保或者以何方式承保,筛选符合保险公司预定死亡率的被保人,淘汰危险性较高的被保人。
核保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包括有:
年龄、性别:因为年龄和性别都会影响到死亡率。如果是未成年人的话,还需对最高身故保额进行限制。
体重指数:俗称BMI,即体重/身高的平方,一般要求该值在17-26之间,BMI过小或过大都表示身体可能有隐患,容易诱发身体疾病。
现有病症和既往症:了解这些内容是为了准确判断被保人风险发展趋势。有的现症发展缓慢,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预测其将来的风险;有的既往症完全治愈后就不容易复发,这种就可以正常承保;还有的既往症治愈后,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判断其风险。因此核保员了解被保人病史,并获取详尽的病历资料,据此做出准确的结论。
家族史:因为遗传基因的影响,家族史是比较重要的危险判别因素。了解家族的存活、死亡、患病情况,有助于对被保人的风险因素进行判别。
财务状况:如果投保人财务状况不足以长期承担保费,则将导致保单失效率上升。还有就是保额与其收入情况严重不符时,则有保险欺诈和逆选择的可能。因此对大额保单,都需要进行财务状况调查。
职业及工作性质:如果被保人从事易发生意外或者对身体健康有明显影响的职业,那么风险程度也就随之增加了,因此在核保时必须考虑被保人职业,某些职业是直接不予承保的。
个人生活方式:比如是否有吸烟、嗜酒习惯,是否爱好高风险运动习惯,是否有过违法犯罪记录等。这样个人生活都会显著提升被保人风险。
核保人员通过对被保人进行全方位审核后,就可以做出相关承保决定了。一般可以分为标准体、次标体、延期体和拒保体。
标准体的身体状况符合保险公司历史经验数据,这样的群体参加保险,其实际死亡率与预定死亡率是相符的,因此可以无条件承保。
次标体则是因为现症、既往病史、职业因素或者家族遗传等原因,使得其风险高于标准体,但还在可保范围内的群体。对于次标体的承保方式有加收保费、除外责任、减少保额、缩短保障期限等4种方法。但是目前最常见的就是加收保费和除外责任。
延期体多数是因为刚刚罹患某种疾病,其是否能治愈和未来疾病发展趋势尚无法确定,危险程度不明确,无法给予准确合理的风险评估,因此要求延期一段时间再观察是否具备投保条件。延期一般要求达到3个月-6个月以上的时间。
拒保体指被保人的风险程度很大,预期死亡率会超过保险公司可以承受范围的群体。
经过保险公司核保,对投保人群进行了筛选、分类,可以有效控制实际死亡率,降低保险公司运营风险,保护健康的投保人的权利。
以前面那个例子为例,保险公司通过核保,对5%的低程度危险体加费处理,对中高程度危险体拒保。通过这样的处理控制了风险,实现了实际死亡率=预期死亡率。
有的保险产品,我们会发现还会多一个健康体。此类保险是要求被保人统统要进行体检的,投保前核保更严格。
根据体检结果,如果身体状况优秀,则被归类为健康体,享受低折扣的保费。其他的体检结果依然按照标准体、次标体、延期体、拒保体处理。
因此,如果自己身体非常健康的,可以尝试投保此类保险,有希望获得健康体的保费。但如果身体有些状况的,就不要尝试此类保险了。
再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问题:同样的疾病有的保险公司会直接承保,有的保险公司却拒保或者条件承保,这又是为什么呢?
通过本文分析,相信大家应该有所理解了。因为最终的核保环节毕竟是由人来完成的,那么势必会有较为谨慎的核保员,也会有较为大胆的核保员,通常年轻的核保倾向于保守,而老核保见多识广,一般核保员不敢承保的单子,他可能就敢承保。
除此之外,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策略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公司对某种病症比较谨慎,而有的公司对某种病症就会比较宽容。
比如说同样是尿酸偏高,有的偏高了30就要加费承保了,而有的偏高了50也一样正常费率承保。
因此,投保有时候还真是需要一点运气。
此外,身体病症较为显著的,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运气上。可以尝试同时向多家保险公司投保的策略,然后再选择给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核保结论的那家保险公司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