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及怕水冷


理洵,陕西西安人,居于西安。博学善文,时人誉之“洵公”,别署新雨堂。书评人、作家,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擅于文艺评论及随笔写作,出版有《与书为徒》《猎书记》《魏晋风流多少事》等著作多部。

书话三则

文 | 理洵

怕水冷

钱谦益和柳如是,一位是名流,一位是名妓,他们二人的结合,在明末清初,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有关钱氏投水的事,终究还算是有着滑稽色彩的趣闻。清人江熙《扫轨闲谈》之《蘼芜记闻》云:“乙酉王师东下,南都旋亡。柳如是劝宗伯死,宗伯佯应之。于是载酒尚湖,遍语亲知,谓将效屈子沉渊之高节。及日暮,旁皇凝睇西山风景,探手水中曰,冷极奈何!遂不死。”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引用了这段文字,但他对此基本持否定态度,考证说:“尚湖西山皆在常熟,当南都倾覆时,钱柳皆在白下,时间地域,实相冲突。此妄人耳食之谈,不待详辨。”看来是靠不住的。

黄裳先生在《关于柳如是》一文中说,明清易代之际,野史笔记特别喜欢记载有关柳如是的佚闻逸事,她一时竟成了新闻人物,大抵和牧斋关系密切的人还肯说些好话,此外大量的则是丑闻。但他对这则趣闻却还是持肯定态度,他说,“当然,这也是野史传说,难保没有出入。但我总想这也是假造不来的。钱牧斋的走下水池,试了试又走了上来,是典型人物的典型动作,不是任何‘天才’所能想象得出的。”

这件事,在《虞阳说苑》里也有记载,《虞阳说苑》是民国年间常熟人丁初我编印的一种丛书,收入了记录当地晚明清初社会种种形态的几十种笔记、纪事 ,但对这件事的记录却似乎更加突出了柳如是。“乙酉(即顺治二年)五月之变,柳夫人劝牧翁:是宜取义全大节,以副盛名。牧斋有难色。柳奋身欲沉池水中,持之不得入。是时长洲沈明抡馆于尚书家,亲见其事,归说如此。”似乎是钱氏并没有下水,而柳隐则是想下水却被人拦住了,且有目击证人。还有就是没有指明投水地点。

不过,《说苑》中还记录了一件逸事,似可和此事互相参补。其《牧斋遗事》云:“后牧斋偕柳游拂水山庄,见石涧流泉,澄洁可爱,牧斋欲濯足其中,而不胜前却,柳笑曰:此沟渠也,岂秦淮河耶?牧斋有恧容。”用黄裳先生的话说,柳冷笑着问钱:你当这是秦淮河么?只一句话,就吐露了她对钱牧斋的鄙视,厌恶。

另外,清人顾公燮《消夏闲记》中说,“宗伯暮年不得意,恨曰:要死,要死。河东君叱曰:公不死于乙酉,而死于今日,不已晚乎?柳君亦女中大丈夫也哉!”当钱牧斋剃发降清后,与诸降臣及妻室北行去燕都时,柳隐是没有追随的。

从上面的几则笔记可以看出,钱谦益的投水事件基本上是可信的。与钱谦益一样在朝廷更替的政治考验中表现的极为无耻的人物还有一位,龚鼎孳,同是晚明政坛的重量级人物,他纳妾名妓顾横波,余怀《板桥杂记》中的勾人心魂者,有人问他为何不当日殉难,他说:“我本欲死,奈小妾不肯何!”连几百年后的诗人郁达夫也吟诗说了:“莫怪临危难授命,只因无奈顾横波。”钱的怕水冷和龚的怕小妾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女人能做出来的事情,作为大丈夫的男人,是不见得就做得出的,呜呼哀哉。

神话

知堂老人一生写下的小品文章大致在三千篇左右,四十多个本子,真正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坐席的文字,是从和兄长鲁迅断交的一九二三年七月开始出现的,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实在让人感到有些意思。这些文字,和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他与钱玄同、孙伏园等人创办的《语丝》杂志有很大的关系。一九二八年他发表《闭户读书论》后,过了十年的隐逸生活,而后作品风格更加成熟,成了真正的知堂文字,为世人所刮目。

知堂老人在七十五岁时应曹聚仁之约为香港《新晚报》撰写大型回忆录《药堂谈往》,写了整整两年时间,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完稿后易名《知堂回想录》,一九七四年在香港出版。我看到的本子是一九九五年三月敦煌文艺出版社的本子,书名为《苦茶》,加了副题是“周作人回想录”。前言中说,这书是在周丰一及周的家人的支持下在大陆正式出版的,莫非我们有幸看到了首次印刷的正版图书?

这书的内容明显不同于知堂老人的其他文字,它是自叙传,我们能从中知道许多掩藏在历史背面的东西。我是在每晚睡前翻上几节,因是给报刊写的东西,每节都很短,读起来也方便,并不觉得累,昨天才读到第十四节,他大致八九岁的样子。他的童年,是和鲁迅一起度过的,家里的大事,有祖父周介孚的科场舞弊案,父亲的死等,虽给家里带来风暴,但他们读书的氛围却总是很好的,李越缦在他的笔下多次提及,这是读书人十分羡慕的事情。大人有大人的劫难,孩子自有孩子的百草园,周家也不例外。

周氏父亲的病用现在的说法是肺结核,吐血,鲁迅的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里有很多这方面的描写,象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他们采用中医治疗,但周家所请的中医使用的疗法委实是非常奇怪的,药引须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还有一种方法是吃宿墨,因为墨的黑颜色能盖住血的红颜色,充分体现了中医“医者意也”的治疗观,真如神话一样。病人终究是越治越重,到后来终于不可治了。

知堂老人在文字中提及鲁迅的地方颇多,似乎并没有断过交一样,没有火气,娓娓道来,解释些鲁迅文字中的疑惑,订正些小的失误,让人能想起那句“兄弟阋于墙”的老话,人世的恩恩怨怨,都付笑谈中了。

鲁迅在三味书屋中的那张桌子,是家里花两块钱买的,知堂说,“后来关于这书桌流传有许多神话,说这桌子是楠木的罗,又说鲁迅因为要立志不迟到,在桌面刻有一个‘早’字罗,这些话我却是不知道的了。”中国是有着丰富的神话的国度,神话有时却是十分苍白的,制造一些出来讲给小孩子听,大致也不好——大人有时是挺有意思的。


向度文化
微信号:renwenxiangdu

本平台文章皆为作者授权首发,转载请留言后台接洽。

点击购买《铁未销集》作家签名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