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纯分析文章套路,MERS-CoV, SARS-CoV-1 和SARS-CoV-2编码circRNA的鉴定和描述

导读:

进入2020年12月份,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了全球超过6600万人,造成近200万人死亡。全球的科技工作者都在日夜奋战,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流行病学等等方面研究病毒的特征,希望能够早日研发出新冠疫苗。

来自Briefings inBioinformatics(IF:8.517)的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了3种威胁人类生存的病毒MERS-CoV, SARS-CoV-1 和SARS-CoV-2的circRNAs分析。我们以这篇文章为例,讨论下纯生信文章发文思路,并展示下微生信(http://www.bioinformatics.com.cn)在线绘图平台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背景简介:

冠状病毒(coronaviruses)是一大类直径125nm,基因组大小从26k-32k的RNA病毒,分成4个属:AlphacoronavirusBetacoronavirusGammacoronavirus and Deltacoronavirus。这里分析的3种病毒属于Betacoronavirus 。其基因组构成包括:11个ORF(编码15-16个非结构蛋白),4个结构蛋白(Spike,Envelope,Membrane,Nucleocapsid protein)和5-8个辅助蛋白。除了这些ORFs外,发现在感染过程中,它们还编码一些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例如,SARS-CoV编码的3个small RNAs与肺致病感染相关;SARS-CoV-2包含许多未知ORFs。因此,病毒编码非编码RNAs在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状RNAs(circRNA)是一类共价闭合长非编码RNA,没有3’ployA尾和5’cap。CircRNA主要通过3种机制产生:互补序列介导的环化,RNA结合蛋白驱动的环化和套索(lariat)驱动的环化。CircRNAs可以通过作为miRNA海绵(例如ciRS-7吸附miR-7),结合蛋白(例如circROXO3结合CDKNB1抑制细胞周期进展)或者编码蛋白(例如TC-hsa-PKP4_0070)发挥功能。由于circRNAs不受RNA外切酶影响,表达更稳定,因此它们是理想的biomarker,例如敲除hsa_circ_0000064可以阻断肺癌组织/细胞周期进展,促进细胞凋亡。

文章思路:

结果展示:

我们以文章中的图vs 微生信(http://www.bioinformatics.com.cn)在线作图例图为例,展示下文章的结果。

微生信-让数据活起来!

登录微生信平台(http://www.bioinformatics.com.cn),搜索找到要做的图,整理好待作图数据贴到输入框,选择参数,提交即可一键出矢量图,快来试试吧

以上6张图作图地址分别为:

堆叠线图:http://www.bioinformatics.com.cn/plot_basic_line_stack_plot_060

Venn图:http://www.bioinformatics.com.cn/plot_basic_proportional_2_or_3_venn_diagram_028

堆叠柱状图:http://www.bioinformatics.com.cn/plot_basic_vertical_stack_bar_plot_075

柱状图绘:http://www.bioinformatics.com.cn/plot_basic_group_vertical_barplots_073

密度图:http://www.bioinformatics.com.cn/plot_basic_kernel_density_estimaton_plot_036

3合1图:http://www.bioinformatics.com.cn/plot_basic_GO_term_bp_cc_mf_bar_plot_046

文章中的ceRNA网络图:

总结:

本文以GEO数据库下载的数据为出发点,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了3种病毒中的circRNAs,研究了它们的表达,功能等特征,并将结果存储在VirusCircbase数据库中供查询,为冠状病毒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材料。

能够纯生信发8分的文章,我们认为以下为其加分点,可供借鉴!

1, 冠状病毒,研究热点

2, VirusCircbase数据库,方便查询

3, 分析内容较全面(表达,序列,功能等)、可靠(多种工具)

参考文献:

Identification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ircRNAs encoded by MERS-CoV, SARS-CoV-1 and SARS-CoV-2

https://doi.org/10.1093/bib/bbaa33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