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这个1300多年的古村,历史悠久深藏不露,很多人没听说过
古老徽州,有这么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迄今已有1300多年,但它鲜为人知,很多人从未听说过,也不知道它在哪里。
它就像是一颗沉默的珍珠,散落在皖南山林中,被岁月掩埋,被时光遗忘。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中的“瞻淇”二字十分风雅,这个默默无闻的古村正是瞻淇村。
瞻淇村文化灿烂,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长安二年,有两位章姓丞相退隐于此,劳作生息。村落三面环山,村口有4棵古樟侍卫,自西向东延伸出一条约1.5公里的主街大路街,是当年徽商往返徽州杭州必经的徽杭古道。
这条古道,不仅是经商之道,也是文化与风俗的交融,它具有深厚的徽州文化和历史人文。在2006年就被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村内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102幢,最有研究价值的有40余幢。如兰芬堂、京兆第、资政第、天心堂、默思堂、承荫堂、宁远堂、九世同堂、居然旧居、存省轩等。
据记载,早在宋代瞻淇村主要以章姓为主,江、罗、郑姓虽然不算多,但宗族势力很强,古代有江、罗、郑,打死人不抵命”之说。但自从公元1201年后,随着汪姓的迁入,瞻淇村主要以汪姓为主,建有汪氏总祠一座和支祠八座。
汪氏家族人丁兴旺,历代有官。在其68世祖俊公通晓风水,看到瞻淇的河流由东向西流,认为大异,日后汪姓可“代代不离百里侯(知县)”,于是就在大坑北岸择地而居。
清朝著名数学家学者汪莱(著有《衡斋算学》等)、北京兵马总司汪曙,江苏县令汪鸿澡,江西九江府府台汪作霖、河州知州汪廷栋等。
其中,汪廷栋精于舆地学研究,曾主持黄河及湟水的治理, 当时闽浙总督为其题“泽洽河湟”匾,现悬挂在默思堂。
当然,瞻淇村自古就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古村。村内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老巷子,是瞻淇村现存最完整的一条明清古巷,名为“老虎巷”。因学子众多,书声琅琅,如虎吼叫,故而得名老虎巷。
单单这条巷子里就出了18个秀才(也有说法是进士),据县志记载有42位,令人意外的是,这42为均为汪姓。
历经岁月沉淀的老虎巷,在今天看来尤其古朴、幽深,味道浓郁,置身其间,恍惚之间是有时光倒流之感。当看到一位村妇从巷子尽头走来的时候,这种感觉颇为真实。这位妇人,正是汪氏家族的儿媳。
昔日辉煌的瞻淇村,今日沉默的古村,它像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扫地僧。
走在这里,灰瓦白墙、石板小巷、雕梁画壁,每一处细小的景致都令我心底荡漾,瞻淇“三雕”堪称徽雕之绝。
有些建筑,在长河中虽有些支离破碎,但质朴的气息依旧是充满生命力,尤其是那精美绝伦的木雕,令我叹为观止。
古宅中,这些木雕散发着古徽州的味道,阳光下,它呈现着岁月的古朴,是一件件古董也是一件件艺术。这种艺术,唯有徽州才能体现出它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但最重要的是,这里完全不被商业污染。它没有琳琅满目的小店、没有文艺小资的民宿客栈、没有各种招牌的餐饮店,更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难得一见的安详宁静令瞻淇村的古韵更为沉稳,不由赞叹,这才是皖南古村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