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福群【常拴富】
福群儿,在我们不大的村子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
他“父亲”赵银堂,祖籍赵湾村。银堂命运舛剥,六岁丧父,十八岁丧母,三十岁没娶上媳妇,孤苦伶仃过日子。后来,银堂当了兵,在中原野战军。他与枪同高,步子碎小,一路小跑。晚上连长找银堂,给了路费,退了兵,他磕头道谢!部队写了条子,证明不是逃兵。
当兵一天算不上退伍军人,当过兵,地方政府认可。把他安排到我们庄上,分了地,给了三间宽敞的祠堂,娶下一个寡妇。寡妇带一个孩子,取名福群儿,村上人叫他牛犊儿。
福群儿该什么姓?当无考略。姓氏推演,西汉赐姓刘,唐朝赐姓李是荣耀,是显赫;又《阿Q正传》记载:
在未庄,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报到村里来,阿Q正在喝着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其时几个旁听的人倒也肃然地有些起敬了。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个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太爷打了阿Q的嘴巴,警告他不配姓赵,此后阿Q便没有赵姓。
我们庄上只有银堂一家赵姓,便没有赵四爷,福群儿姓了赵,叫继父银堂叔叔。
龙生龙,鳯生鳯,福群儿和银堂并无血缘,但身材依然短小,猥琐。他生性愚钝、口吃、吐字不清,叔叔叫“嘟嘟”,队长叫“推场”,多种因素相加,是福群没有上学的原因。
到了劳力,福群儿干不了几样农活,整天干拉车的活计。到上工的时候,他提上搭肩、拉绳,等队长指派去东坡儿还是西坡儿,记工本上干什么活儿一栏全是省略,……6分,……6分。
二十岁后一大转折,开始新的专业——垫圈。从麦场上挑了麦秸到牛圈,一担担挑土盖上,一日日重复,一年年劳作。他的钩担又粗又圆,从立春到立冬光着肩,上身很黑,但不油亮,白色的皮屑开张皴裂,记工本上干什么活一栏又全是省略,……8分,……8分。
福群儿三十多了,多想有一个女人,触摸一下也好。在一片小树林里,他抱了一个中年女人,被抓了满脸的血印子,又被中年女人的男人狠打一顿。
天无绝人之路,四十岁那年福群儿大婚,娶一户山顶人家的姑娘。腊月二十四日,新娘包个严实,小推车推下山来,三百头的火鞭劈啪一响,成婚!去看新娘的人议论纷纷,说新娘像个小猴儿,头脸拳头大小,只出气,不吸气,哎,活不成!老实人不懂什么孔孟,公公和儿媳睡一个房间,公公前炕,新娘后炕。公公听后炕声响,就叮嘱:“福群儿,福群儿,别动她,不识团打!”
到大年初三,福群儿去丈人家拜节,同样包得严严实实。半山腰歇息,打开一道缝一看,新媳妇停止了呼吸,“喜(死)了!”无终生遗憾,福群儿也是娶过媳妇的人。
银堂过世,葬回趙家湾祖茔。福群儿就给人帮工挣碗饭吃,或有八块、十块的报酬。
福群儿生活维艰,村上把他送到乡里的养老院,一住几年,是他一生中顶好的日子。
福群儿有病了,一天天加重,村上把他从医院接回家里,派专人喂药,料理生活,一个月下来,福群儿告别了祠堂,也去了另一个世界。
庄上没有赵家的坟,福群儿和新婚过的妻子葬在了村后的山坳里。坟包上长满了杂草,鸟儿飞来飞去,有谁知道这里安息着一对夫妻,埋藏着一串离奇的故事。
【作者简介】:常拴富,林州人,教育工作者,退休后开始写作,或有诗歌、散文、小说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