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先行,OPPO 的转变成为手机行业预警信号
将「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OPPO 是一家营销驱动型手机公司:“充电 5分钟,通话 2小时”让全世界记住了 VOOC闪充;庞大的 OPPO 明星家族在业内前所未有,成功切中了年轻用户的消费需求点;近年 OPPO 更是深入微电影领域,通过表达情感来唤起消费者内心共鸣……
但你可能已经发现,现在 OPPO 似乎已不再那么热衷于营销了。最新的 OPPO R17 系列没有任何代言人出镜,也不再签约新明星。反而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在了新品上,一些新机也拥有不错的性价比。
人们纷纷感慨 OPPO 变了,它不再是大家熟悉的 OPPO 了。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OPPO 一直潜心于技术研发,只不过之前它在营销上的光芒太盛,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 OPPO 的技术实力。
曾被营销光环遮盖的技术研发
2018年是 OPPO 涉足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七个年头。在这七年里,OPPO 推出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也有不少精彩的Slogan。而在这些背后,可以看出OPPO 从未放松过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例如 OPPO N1 的旋转摄像头和 OPPO N3 的电动旋转摄像头,让不少喜欢自拍的用户享受到前后置摄像头共用拍照所带来的乐趣。OPPO Ulike 和 Ulike 2 提供了极致美颜功能,预示了时下美颜自拍的行业趋势。
OPPO R9s 首创定制 CMOS 玩法,联合索尼共同研发 IMX398传感器,并支持速度和精准度升级的双核对焦功能。OPPO R17 Pro 则是业内第一款搭载 TOF镜头的智能手机,大大领先于主流国际厂商。
一代经典旗舰 OPPO Find 7,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天际线呼吸灯外,还首发了 VOOC闪充、采用多帧合成技术的 5000万像素超清画质功能等等。
在今年推出的 OPPO Find X 上,超级闪充版和兰博基尼版首发了 Super VOOC闪充,再加上灵活的潜望式双轨结构、3D结构光人脸支付以及 93.8%屏占比的曲面全景屏,都无不让人惊艳。
深耕前沿技术,为产品储备大量专利
而在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布局上,OPPO 也一直是手机厂商中的“拼命三郎”。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中,OPPO 发明专利数量高达 1222件,位于第 8 名。2018年上半年 OPPO 发明专利授权量高达 1555件,位于第 3 名。
而在 2018年前三季度的国际专利授权量排行中,OPPO 的 PCT 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为 781件,位居第 4 名。
从曝光的专利也可以看出,OPPO 在技术上的布局并不比其他厂商少。无论是曾经的无边框,时下大热的异形全面屏,还是未来即将到来的折叠屏产品,OPPO 都有丰富的相关专利。
而就在昨天,诺基亚官网发布公告称与 OPPO 签署多年的专利授权协议,这无疑将解决 OPPO 在欧美等海外市场的专利纠纷风险。目前,诺基亚拥有 12000 多项专利,涉及 5G、Wi-Fi、手机设计等领域。
其实早在今年 2月,OPPO 在华盛顿州贝尔维尤市获得了 8项美国专利,主要涵盖多载波通信系统技术,同时该交易中还包括了两项同一技术领域的中国专利。此外,OPPO 还获得了夏普 3项美国专利,涵盖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设备和通信方法。强大的专利储备,将为 OPPO 扫清出海专利障碍。
作为能够取代传统指纹识别的高安全性生物识别功能,3D结构光技术一度被手机厂商热捧。然而在安卓厂商中,OPPO 最早完全支持 3D结构光人脸识别+微信、支付宝支付。
2019年被认为是 5G手机元年,OPPO 曾明确表示将会是首批推出 5G手机的厂商。而其也早就对5G网络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测试。10月 27号凌晨 4点 47分,OPPO 在 5G通信协议实验室中完成了 5G 上网测试,5G手机量产商用可期。
为了针对手机流畅性的痛点,OPPO 也曾在 10月 11日推出 HyperBoost 加速引擎,其共分为系统、游戏和应用三个层面。例如在系统层面加入了 OPPO 自主研发的感知调度方案,能够以 0.2毫秒的单位对底层硬件实现动态调频,从而让应用启动速度提升 31.91%。而在未来,HyperBoost 还将加入 AI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和自动适配能力。
近日,OPPO ColorOS 迎来了五周年,其借此推出了全新的 ColorOS 6,在交互、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其实 ColorOS 中也融入了 OPPO的一系列前沿技术,例如 OPPO R17 系列所搭载的 ColorOS 5.2,就大力强调 AI,例如智慧识屏、AI智能助手等功能,让用户实际体验更上一层楼。
为何 OPPO 要走出舒适区,放弃自己以往最擅长的路?
其实仔细想来,OPPO 从来就不是一家纯粹靠营销成为如今世界前列的手机厂商。那么,为什么 OPPO 最终会选择放弃以往强调营销的路线,转型成为一家技术主导的手机企业呢?原因其实想来并不难。
1、OPPO 市场地位成熟,用户忠诚度较高
OPPO 已经不再是一家刚刚涉足智能手机领域的厂商,作为国内和全球市场的领先企业,其早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品牌形象、溢价、供应链和规模,产品也形成了一定的用户忠诚度。根据 MobData 研究院公布的 2018 Q3 各省份品牌来看,OPPO 拿下了中国 12个省份的 TOP1,品牌认知度极高。
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白热化,OPPO 现如今专注于品牌全球化发展。今年伴随着OPPO Find X 在巴黎的亮相,OPPO 也成功进军了欧洲市场;此前其也随同OPPO R11s 进入了日本市场。随着由国内品牌向国际品牌转型,OPPO 需要通过强大的技术实力来让国外消费者直接认知到。
在这种情况下,先前为了打响品牌声誉的营销玩法,如果还套用到现在的 OPPO 上,就好像在给大人穿小孩的衣服一样,根本不合适。
2、玩法被友商跟风,代言人、冠名策略转化率不高
尽管 OPPO 拥有庞大的明星家族,但现在的手机厂商基本都会有几个代言人。可以说靠代言人来提升购买转化率的方法,已经被友商彻底跟风。要想单纯的从这条路去获取更多的提升空间已然行不通。
同样的,诸如综艺节目冠名、电视剧赞助等营销策略,也只不过是基础策略,并不能根本依赖。因为同样采用这类玩法的手机厂商也有很多,单纯追求曝光率并不能突破现在市场中的份额水平。
这是因为,这类同质化的营销策略,只能提升品牌到达率,却并不能提升品牌形象,更不能提升品牌忠诚度。粉丝今天跟着这个明星,明天追着那个明星,手机厂商在他们心中只是“金主爸爸”,可以感恩膜拜,但却鲜少在心智上获得品牌认同。这些弊端对于用惯了的 OPPO 来说,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3、OPPO 产品线划分逐渐清晰,品牌基因也在转化
OPPO 目前主推的产品线共有四条,即旗舰 Find 系列、中高端 R系列(包括R Pro)、中低端 A系列和性价比 K系列,各自都有面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可以说非常清晰。Find 系列负责提升品牌形象,满足高性能、强设计需求的用户群体,R系列面向强调拍照和颜值的用户,K系列照顾到对性价比有追求的线上用户,而 A系列则能吸引到入门级别的消费者。
在这种清晰的产品线下,OPPO 的品牌基因也在随之转化。OPPO 从以往只推 R系列一条产品线转化成现在的多元产品线,正是看到了不同产品线对于品牌的多元发展有各自的用处。
而在营销层面,不同产品线也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例如 Find 系列强调的科技美学,应该突出的是 OPPO 的设计感和技术力,就并不需要代言人去抢走产品的注意力。而 R17 和 R17 Pro 上新技术卖点也证明了,即便是惯用明星的产品线,也可以尝试着“去代言人化”。在未来,OPPO 可能会更倾向于就产品本身去做营销,而不是去生搬硬套。
就个人看来,OPPO 从营销转向技术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作为一家手机厂商,OPPO 最终还是要靠产品来留住消费者,而非各种营销手段或者套路。而对于行业来说,OPPO 主动舍弃以往路线,或许会给其他厂商一些启发:只是盲目地学习友商的营销手段,最终却很容易被抛弃。在扎堆请代言人、冠名综艺的现在,其实厂商们应该思考一下,前方没有学习的目标,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对于 OPPO 来说,抛弃以往的“营销教科书”的光环,转型成消费者感到陌生的“技术先驱者”,显然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这意味着这家厂商将会走出舒适区。
在刚刚过去的几天里,OPPO 副总裁沈义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OPPO 明年研发投入将会超过今年的 40亿,好的项目不设限”。而在今日刚刚举行的 OPPO 科技展上,OPPO CEO 陈明永首度明确表示:
明年 OPPO 的实际研发资金投入将直接提升至 100亿,未来还将逐年加大投入。除了提升研发实力外,未来还将整合供应链,开放引入专家技术人才,提升科技实力。
这些举动对于鲜少在公共场合透露研发投入数字的 OPPO 而言,便已经说明了:以技术驱动品牌,在未来或将成为 OPPO 的新标签。
本文编辑:JQ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