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签约作家)丨关于教育
关于教育
作者:王玉(签约作家)
邻居的留言:
姐,有空写写教育乱像吧,奇葩的教育,孩子如何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长,书包沉得我都拎不动,天天作业弄到晚上十来点,昨天两个作文,惯例是写不好第二天群里点名,放学留下重写,孩子一个作文本忘了带,我不知道今天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还有就是现在好学生都去培优,老师的孩子都去新东方上课,我们的孩子怎么办,不工作没饭吃,新东方更上不起。
班级群到晚上11点多了,仍然都还在打卡,过课,第二天早上不到7点就要起床,孩子的休息不能保证,恶性循环。
好学生也这样啊,教育是不是病了,还病得不轻,听说有学校为应付检查,先把孩子练习册收了,然后检查后再发了。
看到她的留言,让我想起了前几天江苏一家长因批改作业退群热搜。引起了不少家长的纷纷议论,才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
从邻居的留言我来总结一下现在的教育,随着社会迅速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就那么几本书,现在的孩子书包确实沉的拎不动,每到一个学期结束,孩子背回来的书总有几本是新的,说用不上也没讲过。
希望教育局部能关注研究一下,孩子们的副科书能不能减少,小孩子背着累,大孩子季度拿回来当废品。还有就是个别学校乱收费的行为。
现在学生作业都是通过短信与群来完成,现在的孩子作业实在是多,写到大半夜才完成,然后家长再传班级群里面,完不成或者有个别问题老师群里面点名批评。
说句心里话,现在老师、家长、学生都累,老师呢!其实也是打工赚钱养家,老师也有孩子,但是家长呢!就像邻居所说,不工作连饭都没得吃,难不?
现在好多家庭还处于底层阶级。夫妻的工资要开资生活消费,然后还每个月还房贷车贷,压力挺大的,孩子们呢!每天围绕写作业背书,还有各种辅导班,孩子们也累。
人类都是为钱而活,现在好多家长都是为了工作,背井离乡来到另一个城市打拼工作,身边如有老人帮衬还好点,没有老人帮忙,只能边工作边照顾孩子。其次还有把孩子留给父母出去打工的人。
没有不劳而获的人,都在拼命赚钱养家,没有老人帮忙的家长,下班累一天既要做饭还要辅导孩子作业,难免会有满腹牢骚而已,那老人带的孩子呢?现在好多家长辅导小学作业还可以,初中基本上都辅导不了,更别说让老人辅导,能行吗?
就像那位为批改作业退群的家长,让家长批改作业也是各别老师,说句公道话,批改作业本来就是老师的工作义务,让家长来批改作业合情合理吗?那还要老师干嘛了?家长都累一天了,晚上再给孩子批改作业,都会崩溃至极。
现在孩子都是逆生长,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孩子也不一样,现在各样化的辅导班出现,加上高额辅导费,让低层的家庭孩子驾取不了。就像邻居所说,老师的孩子都去上新东方了,普通家庭孩子真的上不起新东方。
咱不能否认辅导班不好,这个要看个人实力,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有的感觉自己辅导不了,才把孩子送辅导班,也有家长确实没有实力送孩子去辅导班,也有个别家长图自己省事把孩子送辅导班的,也有家庭条件好的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等等吧……
归根结底这个还要靠孩子自己,难道说没有上过补习班的孩子都没有成才吗?难道上过高额补习班的孩子都成才了吗?不是这个理念。有的孩子独立性强,有的孩子靠督促,有个别的孩子就不学让家长头疼。理清楚,每个孩子的天赋是不一样滴。
现在有奇葩的老师,也有奇葩的家长和学生。不是说孩子去了学校就全托付给老师了,老师应该把本职工作做好,不要节外生枝,家长应该与老师配合,站一条直线上,孩子更应该听老师的教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长更快。
孩子的学习和老师、家长是息息相关的,老师教书育人是本职,“老师教孩子似如树苗一颗,是既要施肥、又要浇水。”而家长呢!需要配合老师适当的管理一下,让这颗树苗不弯不斜,有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培养,我相信他能长成“森天大树。”
昨天看到三门峡市义务教育学校书面家庭作业管理5条规定,也希望我们市教育局也能赶快落实到位。
我希望不管是老师也好,家长也罢,都能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彼此理解,才会更融洽利于孩子成长。
作为老师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尽力、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能在学校完成的作业尽量让学生在学校完成,能晚上少布置点作业尽量少点,因为孩子们正在成长,需要充足的睡眠,家长工作也很累,不能每天陪孩子到深夜。
但愿我们市能像三门峡义务教育规定那样,小学1-6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严禁教师在微信群QQ群等布置家庭作业。
家长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做到纠正错题的能力与习惯。老师要做到不让家长代劳批改作业。
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管控孩子玩手机电脑使用时间。督促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
家长要保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不少于9个小时。
老师师德不配位也是极个别的,老师也是人不是神,老师工作确实辛苦,但愿各位老师注重自己的身体,家长也要工作,也挺累的,辛苦一天还要陪孩子到深夜。
但愿家长与老师之间:能彼此做到三换。“”互换、互解、互通。”站在一条直线上去培养教育孩子成才。
文/王玉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王玉,女,河南焦作人,年月出生,自营店,本人爱文学创作,旅游,徒步,唱歌,打羽毛球。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