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师刘渡舟治各种疼痛医案

​经方大师刘渡舟治各种疼痛医案

【121】头痛1

刘⨯⨯,男,48岁。

夏日酷热,夜开电扇,当风取冷,而患发热(39.5℃)与头痛、气喘等证,急送医院治疗。西医听诊肺有啰音,诊断为感冒继发肺炎,经用抗炎退热等法,五日后发热与喘已退,而体温恢复正常。惟头痛甚剧,病人呼天喊地、不能忍耐,须注射“杜冷丁”方能控制,但止痛时间很短。不得已,邀刘老会诊。切脉浮弦、无汗、苔白、舌润。刘老辨为风寒之邪,伤于太阳之表,太阳经脉不利,其头则痛,所谓不通则痛也。为疏:

荆芥10g、防风10g、川芎10g、羌活6g、细辛3g、薄荷3g、白芷6g、清茶6g

此方服至第二剂,头痛全止。医院主治医某君指方曰:“中草药的止痛作用,比西药杜冷丁为上,值得研究与开发”。

[按语]本案头痛伴有发热、气喘,为风邪袭肺,遏阻清阳所致。《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即为此意。若风邪稽留经脉,阻滞不通,则往往头痛剧烈,难以忍受,甚则其痛或偏或正,休作无时,迁延不愈而成“头风”。川芎茶调散为治疗头痛之名方,方中川芎走而不守,能上达巅顶,下至血海,行血中之气,长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正如《病因赋》所说:“头痛必须用川芎”。羌活善于治太阳经头痛;细辛善于治少阴经头痛;白芷善于治阳明经头痛,三药相伍,乃治头痛之良剂也。荆芥、防风疏散上部风邪;薄荷、清茶清利头目,疏风散热。服之则使风邪去而清阳升,经脉通而头痛止。然本方毕竟疏风药居多,升散力强,故凡肝风内动。肝阳上亢及气血亏虚之头痛,则非本方所宜。

【122】头痛2

李⨯,男,38岁,住北京市朝阳区。

患顽固性偏头痛二年,久治不愈。经友人介绍,延请刘老诊治。主诉:右侧头痛,常连及前额及眉棱骨。伴无汗恶寒、鼻流清涕、心烦、面赤、头目眩晕、睡眠不佳。诊察之时,见病人颈项转动不利,问之,乃答曰:颈项及后背常有拘急感,头痛甚时拘紧更重。舌淡苔白、脉浮略数,遂辨为寒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利之候。治当发汗祛邪,通太阳之气。为疏葛根汤:

麻黄4g、葛根18g、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6g、生姜12g、大枣12枚

麻黄、葛根两药先煎,去上沫,服药后覆取微汗,避风寒。

三剂药后,脊背有热感,继而身有小汗出,头痛、项急随之而减。原方再服,至十五剂,头痛、项急诸症皆愈。

[按语]本案为风寒客于太阳经输,津液不得濡润,经脉气血不利所致。其辨证要点是头痛伴有无汗、恶寒、项背拘急与脉浮等症,故以葛根汤散寒通经。本方用桂枝汤加麻黄以发汗散邪,又不致使汗出太过而伤津液;加葛根并且重用至16g,在于本品既能发散太阳经邪,又能疏通经络,并能启动津液以濡润经脉。现代研究亦证明,葛根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服用本方可使寒邪散、经脉通、津液升、荣卫和,则头痛、项强诸症自愈。

服用本方之后,常有脊背先见发热,继而全身汗出,这是药力先作用于经输而使经气畅通,邪气外出的反映,为疾病向愈之佳兆。

【123】头痛3

张⨯⨯,女,26岁,北京市门头沟人。

患前额痛,兼见口噤拘急难开,吃饭不能张口,如果强张,则两侧颊车处肌肉酸痛难忍,迭用中西药治疗弗效。问其口渴否,病人答曰:渴而思饮、且口中有臭味、舌苔干黄;切其脉则浮大而出。此火邪客入阳明经络,津液被灼,经脉不利。为疏:

生石膏30g、知母9g、葛根15g、玉竹15g、麦冬15g、丹皮10g、白芍10g、钩藤15g

药服三剂,前额痛止。服至六剂,口之开合如常。九剂则诸症荡然而去。

[按语]此乃阳明经火痛之候。阳明经行于前额,环口绕承浆颊车。火邪上炎,每致前额疼痛、口噤难开。口渴、苔黄、脉浮大皆为阳明胃热之征。然口渴而大便不燥,故用白虎汤加减化裁,直清胃经火热。口渴而噤是胃热伤阴,故加玉竹、麦冬之滋润;丹皮、白芍入血以养阴清络。口噤拘急难开,乃因热生风之兆,故加钩藤平肝以清热熄风。妙在葛根一味,直入阳明经发散火邪,疏通经脉,又能使津液濡润上行,达到治疗目的。

【124】偏头连面剧痛(三叉神经痛)

陈⨯⨯,女,62岁。

平素性情急躁,遇事易冲动,不能自制。一日因琐事与邻里发生口角,勃然大怒,突然右侧头面拘紧疼痛,不可忍耐。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服药后疼痛非但不减,反而加剧。就诊时以手托颊、蹙眉呻吟不已、心烦、口苦、口渴、便干、溲黄、口颊发麻、流涎。血压135/95mmHg、舌红、苔黄中腻、脉弦滑。此乃胆胃两经之火上攻之证,急清解阳明、少阳两经火热。疏方:

(1)柴胡12g、连翘10g、夏枯草15g、丹皮10g、龙胆草10g、白芍15g、葛根10g、栀子10g、生甘草6g、板蓝根15g、黄芩10g、天花粉12g

七剂。

(2)黄芩8g、黄连8g、黄柏8g、栀子8g

七剂。

两方交替服用。

药后疼痛霍然而止,自觉心中畅快、血压降至120/80mmHg,偶见口角发麻。转方用小柴胡汤加羚羊角粉1.8g(冲服)、钩藤15g,清胆利肝,熄风解痉,病愈。

[按语]阳明胃经行于面,少阳胆经行于头之侧。本案一侧头面剧痛,起于暴怒,又见心烦、口苦、便干、溲黄等症,显为胆胃火热循经上攻。治当清阳明与泻少阳火热并施。第一方清泻胆之火热,兼以凉血解毒;第二方清泄三焦之火热,两方交替服用,促使头面之头痛爽然而解。

【125】面痛

孙⨯,女,67岁。

右侧面颊掣及颞颥作痛,难以忍受,哭叫之声闻于四邻。痛甚则以手掴其颊,然亦无济于事。因掣及牙齿作痛,患者牙齿几乎拔尽。血压190/120mmHg。问其大便,则称干燥难下,小便黄赤而短。切其脉两寸弦,关部滑大。舌红无苔。刘老辨为胃燥伤津,肝胆郁火上犯经络所致。治以清泻胃燥,佐以养阴平肝之法。疏方:

玄参30g、生地15g、麦冬30g、大黄6g、玄明粉6g(后下)、丹皮10g、白芍12g、炙甘草6g

服汤两剂,泻下黑色干粪球数块,面颊之疼痛见缓,夜间已能睡卧。转方减去玄明粉,另加羚羊角粉1g(冲服)、石决明30g、夏枯草16g,以加重平肝潜阳之力。

服至六剂,则疼痛全止,亦未再发,测血压160/90mmHg,诸症随之而愈。

[按语]本案辨证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大便干燥难解,舌红无苔,反映出阳明火热之邪凝结胃肠,燥热伤阴之象;二是脉来寸弦关滑,反映出肝胆有郁火挟杂其间。阳明经脉起于面、齿,肝胆经脉行于头面之两侧,故证见面颊连齿及颞颥烦痛。所用治法,非攻下则燥热不去,不用“增液”则胃阴不复,不佐以平肝潜阳则经中之邪不下。方以“增液承气汤”泄热通便,大滋胃阴,使燥热泻下,有外出之路。加丹皮、白芍、羚羊角、石决明、夏枯草,在于清泄肝胆二经火热,并有养阴柔肝潜阳之功。此方泻燥热而不伤阴,滋水而不恋邪,为彻上承下,胆胃并调之法。

【126】牙痛

郭⨯⨯,女,38岁。

牙疼龈肿、鼻腔及牙龈时常衄血、心烦、口干舌燥、欲思冷饮、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少苔而干,切其脉洪大。此证为阳明胃经热盛,少阴阴虚不滋之候,治当清胃滋肾。处方:

生石膏30g、知母10g、生地10g、麦冬12g、牛膝6g、丹皮10g

服两剂而诸症皆愈。

[按语]案中所用方药为张景岳的“玉女煎”加味。玉女煎为“少阴不足,阳明有余”而设,临床用于治疗阴虚胃火上攻的牙齿疼痛甚效。本案牙疼龈肿、衄血、心烦、小便色黄,以及脉洪大等症,为胃经火热炽盛之象,舌红少苔、口渴,又为肾阴不足之征。火盛、阴虚相因为病,但以火盛为主,故方用生石膏辛甘寒质重,能独入阳明,清胃中有余之热;生地甘凉味纯,善入少阴,养阴清热凉血;知母助石膏清胃热,兼滋肾水;麦冬协生地养阴津又滋胃肺;牛膝补肾于下而引火下行;加丹皮凉血解热平肝。诸药相伍,同奏清胃滋肾之治,损其有余。益其不足,而使病愈。

【127】口眼[口+呙]斜

张⨯⨯,女,26岁。

时值炎夏,乘长途汽车返乡,面向敞窗而坐,疾风掠面,当时殊觉凉爽,抵家却发现左侧面部肌肉拘急不舒,口眼[口+呙]斜。视其舌苔白而润;切其脉浮。辨为风中阳明经络,正邪相引所致。治当疏解阳明之风邪,兼以缓急解痉为法:

桂枝9g、白芍9g、生姜9g、大枣12枚、炙甘草6g、葛根15g、白附子6g、全蝎6g

仅服两剂,汗出邪散而病愈。

[按语]面部为阳明经所行。手阳明经“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足阳明经起于鼻之交[安+页]中,循鼻外入齿挟口,绕承浆,循颐,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风中阳明经络,阻碍经络气血不利,经脉拘急,发为口眼[口+呙]斜。正如《金匮要略》所说:“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口+呙]僻不遂”。选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在于本方既能解肌祛风以散邪,又能疏通阳明经络以解痉,敷畅营卫,升津滋脉为特点。加白附子、全蝎者,以增强祛风之力。

桂枝加葛根汤有双向调节作用,散中有补,通中能润,祛邪扶正。近世多用于治疗颈椎病之头项强痛,冠心病的胸背疼痛等症状,效果理想。

【128】项背痛

丁⨯⨯,女,39岁。1993年4月28日初诊。

患颈部关节疼痛数年。现颈项后背酸痛重着、不可回顾,上臂屈伸不利、腰部酸困、手脚冰凉。每遇阴天下雨、症状加重、痛不可忍。带下量多、色白、粘腻。口不渴、时有恶心、厌油腻、小便短黄、大便溏薄。曾服用“芬必得”等药物,当时痛减,过后疼痛如故。舌苔白厚而腻、脉沉。证属风湿相搏,郁于太阳之经。治当祛风胜湿,以痛太阳之气。用羌活胜湿汤加味:

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炙甘草3g、蔓荆子10g、藁本6g、防风10g、桂枝6g、生姜6g

服五剂,项背之痛即止、带下减少,仍舌苔白腻、小便短黄。转方用胃苓汤:

苍术6g、厚朴10g、陈皮10g、生姜10g、茯苓30g、猪苓20g、桂枝10g、白术10g、泽泻15g

药服三剂,诸症皆愈。

[按语]本案为风湿侵犯于太阳经输,经气不利之证。太阳经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膀胱经“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湿伤太阳,经气不利,故见颈项疼痛、连及腰背。湿邪循经入府,气化不行,则见小便短涩。湿性重着粘腻,故疼痛伴有酸沉困重感,以及带下粘腻、舌苔厚腻等症。治应祛除太阳经之风湿,方用羌活胜湿汤加桂枝、生姜,以通太阳之经气,并能止痛降逆。服后当微发其汗,可使风湿尽去,如发汗太多则恐风去湿留而痛不能止。

【129】项背拘急1

刘⨯⨯,男,41岁。

患病已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问其大便则称稀溏、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刘老辨为脉浮、汗出恶风为桂枝证;项背拘急而强几几为太阳经输气血不利所致;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大论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仲景示人,有汗的用桂枝,无汗的用麻黄,故本证当用桂枝汤。项背强急,应加葛根;又大便不利,为“太阳阳明合病”,而葛根能走上彻下,疏解“二阳”,切为病之所宜。

桂枝15g、白芍15g、葛根16g、生姜12g、炙甘草10g、大枣12枚

服药后,不须[口+双+双]粥。连服七剂,诸症皆爽然而愈。

[按语]本证在项背强急的同时,并见下利、下坠与脱肛,实补原方之所略也。后世有用本方治疗外感不解,又有下利之证,每获效验。此外,本方用于治疗风寒背部痹痛,以及下颔关节炎等,亦有较好疗效。

【130】项背拘急2

张⨯⨯,男,48岁。

患项背拘紧而痛,几几然已限制活动,并见汗出恶风。脉浮弦、舌苔薄白而润。刘老辨为太阳中风,经输不利之证。为疏:

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0g、炙甘草10g、大枣12枚、栝蒌根30g[此处疑为“葛根”而非“栝蒌根”,但剂量不详]

此方服十剂,症状大减,但终不了了。左侧颈部仍时发酸痛,并见体疲肢倦、少气无力。切其脉软大无力。辨为正虚邪留,清阳之气不能上升。为疏:

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0g、炙甘草10g、当归12g、陈皮10g、升麻3g、柴胡3g、葛根6g、生姜3片、大枣7枚

此方服至六剂,以上诸症霍然而瘳。

[按语]桂枝加葛根汤古方也;补中益气汤时方也。古方不全应,继之以时方而愈,此乃“古今接轨论”之义也。凡头目、项背在上之病,由于正虚而清阳不升,补中益气汤大有用武之地,不可不知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