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乾隆皇帝关于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诗

乾隆皇帝

  清高宗实录第一千四百三十四卷记有一首诗:

  《红毛英吉利国王差使臣马嘎尔尼奉表贡至,诗以志事》

  “博都雅昔修职贡,英吉利今效荩诚。

  竖亥横章输近步,祖功宗德逮远瀛。

  视如常却心嘉焉,不贵异听物翊精。

  怀远薄来而厚往,衷深保泰以持盈。”

  【译文】

  葡萄牙曾派使臣进贡,

  英吉利又来表示忠诚,

  从王亥太章不曾到过的遥远之地过来,

  我们祖宗的威名功业已威震遥远海洋。

  我虽然平静待之但心中怎能不欢喜?

  不迷惑那些奇异之说和炫眼的事物。

  礼貌厚赠这些远方来客,

  保持内心宁静安泰而守持圆满。

  【何新读史杂记】

  此诗是典型的乾隆馆阁体,中规中矩,充实圆满,四平八稳。

  但是此诗也透露了乾隆此时面对英国远方来使的复杂心情,记述了面对这个重大国际外交事件时乾隆皇帝的内心意态。

  此事的缘起如下:

  1792年即清乾隆五十七年十月,两广总督福康安奏报朝廷,一个名叫英吉利的远方国家,要派遣使臣来华祝贺乾隆皇帝的八十寿辰。事实上,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1792年乾隆已经八十二岁了。两广总督将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管的一封书信翻译成中文附在奏折之后,信中写道:

  “暎咭唎总头目官管理贸易事百灵谨禀请天朝大人钧安

  敬禀者: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向有夷商来广贸易,素沐皇仁,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晋京叩祝,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

  今我国王命亲信大臣,公选妥干贡使吗嘎尔呢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唯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物产丰盈,我国王感激不尽,现在吗嘎尔呢即自本国起身,因贡物极大极好,恐由广东进京,水陆路途遥远,致有损坏,令其径赴天津,免得路远难带。

  为此禀求大人代奏大皇帝,恳祈由天津海口或附近地方进此贡物。想来必蒙大皇帝恩准,谨禀。西元一千七百九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云云。”

  第二封信:

  暎咭唎国总头目官管理贸易事百灵谨呈天朝大人,恭请钧安

  我本国国王,管有呀兰地嘧吨(英格兰)、佛兰西(法兰西)、嗳仑(爱尔兰)等三处地方,发船来广贸易。

  闻得天朝大皇帝八旬大万寿,本国未曾着人进京叩祝万寿,我国王心中十分不安。我国王说称:“恳想求天朝大皇帝施恩通好。凡有我本国的人来广,与天朝的人贸易,均各相好,但望生理愈大,饷货丰盈。

  今本国王命本国官员公辅国大臣吗嘎尔呢,差往天津。倘邀天朝大皇帝赏见此人,我国王即十分欢喜,包管英吉利国人与天朝国人永远相好。此人即日扬帆前往天津,带有进贡贵重物件,内有大件品物,恐路上难行,由水路到京,不致损坏,并冀早日到京。另有差船护送同行。总求大人先代我国王奏明天朝大皇帝施恩,准此船到天津,或就近地方湾泊。我惟有虔叩天地保佑天朝大人福寿绵长。

  乾隆阅信后批示:“其情词极为恭顺恳挚,自应准其所请。”

  (据考证,这两封信是广东巡抚郭世勋组织人意译的,所翻译并非原话。写信者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弗兰西斯·培林爵士。)

  马嘎尔尼勋爵,George Macartney,1st Earl Macartney;1737年5月14日-1806年5月31日。

  1792年,马嘎尔尼勋爵奉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命率舰队及使团出使访华。

  马戛尔尼于1792年9月26日从英国朴次茅斯港出发,沿欧洲、非洲海岸南下,经南非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抵达澳门。

  马戛尔尼勋爵使团阵容庞大,五艘大船均全副武装,其中最大一艘为“狮子”号,是载有64门火炮的一级巡洋舰。这个使团与其说是外交使团,还不如说是一支特遣舰队。

  1793年6月19日,英国人在澳门停泊数日后,沿中国海岸线北上,6月21日抵达舟山海域。7月12日离开舟山海域北上,7月23日进入渤海。

  8月5日使团在天津大沽口登陆上岸。其后陆行,8月21日方到达北京。

  1793年9月14日,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了马嘎尔尼使团。这是近代中西外交历史中一件大事。

  滞留热河期间,马戛尔尼曾经四次觐见乾隆皇帝。

  9月26日,马戛尔尼返回北京,10月5日在圆明园向乾隆皇帝展示使团携带的礼品。

  10月7日,使团离京。12月29日,到达广州。1794年9月5日,马嘎尔尼使团回到伦敦。

  48年后,英国派遣远征舰队对华发动战争,由此而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而后来中英关系的一切变迁,似乎正是以马嘎尔尼的此次访华之行为开端的。

  国内的历史研究者多以为马嘎尔尼的访华是单纯的国家交往行为,很少人知道历史后面还有更深一层的秘密。这次访华之行的真正推动者及出资者,不是英国政府而是跨国公司东印度公司。

  而且,48年后的鸦片战争也是这家公司发起并作为主要出资者进行的。

  东印度公司要求英国政府派遣使节到中国的初始原因,是贸易问题,主要是想解决中英贸易的不平衡,中国方面累积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而导致英国常年出现巨额财政赤字。

英国人描绘的乾隆皇帝接见使团中的英国少年斯当东

  【英国人关于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的一首诗】

  马嘎尔尼勋爵访华时候,1793年倫敦出版的一部詩集中,也有一首记叙这个事件的詩。诗曰:

  Proud China,rich in silver ore,

  On Clive’s grand scheme.……

  shall yield her store,And ample funds supply……

  【译文】

  “驕傲的中國,富足的银库,

  由于克莱夫Clive的远大策划……

  要掏空她的倉庫,攫取豐富的資金……”

  詩中所提及的Robert Clive罗伯特·克莱夫(1725-1774),是近代英国的著名英雄,东印度公司的一个武装职员,英屬印度的建立者。他在1757年以数百人的军队击败对手,征服印度,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对孟加拉和印度地区的统治,成为英国任命的印度总督,在印度建立“双重管理制度”。

  据引述此诗的台湾历史学者黄一农说,此詩有一个頗長的原註,表明:Clive曾经建议英王必须要征服中國,以中国的财富来弥补當時英國庞大的国库贸易赤字。

  克莱夫的继任者,1786年至1793年間擔任印度總督的查尔斯·康沃利斯Charles Cornwallis(1738-1805),根据克莱夫征服中国的设想,拟定了执行方案。马嘎尔尼的来华访问以及要求互派使节常驻以及开放口岸通商,只是这一系列策划的第一步。當時甚至有些英人期盼馬戛爾尼能說服乾隆皇帝,每年对英国進貢(pay us an annual tribute)一千萬英鎊給英國,由英國負責維修長城,以遏阻韃靼人的侵略。並希望調動英國艦隊征服日本,且將其併入未来的大中華殖民帝國。

  黄一农说:

  “前詩的作者不詳,雖然他並不代表官方立場,且對中國的實情也欠缺瞭解,但從此詩的刊傳,可知在十八世紀末,當自認是「天朝上國」的乾隆皇帝視馬戛爾尼為貢使時,也有英人期望中國向大不列顛帝國進貢。

  事實上,馬戛爾尼亦曾聽聞Robert Clive欲在中國大陸建立一塊的計畫。亦即,英使來華的目的,加強商貿及通使,或只不過是其表面或近程的企圖而已!“

  “馬戛爾尼雖期盼能在西方甫逐漸成形之國際法的精神下,以主權平等的方式進行外交覲見,卻又毫無保留地接受貢船才擁有的免稅待遇,並對易貨、購物等無關外交之事務,提出許多與使節身分不太合宜的要求。”

  (台湾学者黄一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八本,第一分)

  印度,名义上是英国的,实际上它的全部财务和军队都是隶属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总督也是东印度公司幕后提名推荐的。

英国画家亚历山大描绘的避暑山庄

  两首诗,从中外角度记述了这一段应当令国人难以忘怀的历史往事。当时骄傲自得的乾隆皇帝显然完全不知道貌似恭顺的英国人的真实来意。

  而四十八年后的1840年,虎门海域响彻云霄的隆隆炮声,其实不过是实施东印度公司策划已久的既定方针而已。

  历史虽常有忽然与偶然,但其背后则自有其固然与必然。读史至此,不禁唏嘘也!

  【乾隆皇帝诗附注】

  1、博都雅即葡萄牙。英吉利,英国。

  2、职贡,进贡,朝贡。荩诚,忠诚。

  3、竖亥横章,传说人物。竖亥,即王亥。横章,即太章。传说曾经测量大地长度。南北为竖,东西为横。

  [《淮南子·墬形训》:“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凡鸿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渊,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

  高诱注:“太章、竖亥,善行人,皆(夏)禹臣也。”《后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山海经》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三百里七十一步,又使竖亥步南极北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七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4、远瀛,远洋。翊,明(《尔雅·释言》)。翊精,明亮精美。

  5、薄来,厚往:回报礼物多于所赠。

  6、衷,诚心。泰,安宁。盈,圆满。

英国人描绘的珠江

英国报刊关于马嘎尔尼访华的漫画

  这幅《皇帝在北京朝廷接见外交使团》,作者是英国讽刺漫画家詹姆斯·吉尔雷(James Gillray,1756-1815)。

  【余絮】

  1860年10月7日,当英法联军的士兵冲进圆明园进行劫掠时,在一处皇家库房里,他们发现了当年英王乔治三世精心挑选委托马尔嘎尼送给乾隆的现代化武器礼品:两门先进的榴弹炮、牵引车以及炮弹。

  据马尔嘎尼的观察,乾隆皇帝及满清大臣对这种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武器,既不感兴趣,也没有任何震惊或惊讶。皇帝甚至连看都不看,就吩咐臣子放进了库房。盖太平盛世,偃武修文也。

  马嘎尔尼在其《日记》中写道:

  “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武力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满洲人打仗爱用弓箭,当我告诉他们,欧洲人已放弃弓箭而只用来复枪打仗时,他们愕然不解,认为在奔驰的马上射箭,比站在地上放枪豪迈。”

  在此后的许多年里,天朝人遗忘了这些武器,更没有想到过使用,所以所有的子弹、炮弹一发都没少。

  英国人对此深深感到庆幸。于是,他们将这些枪炮运回了它们67年前的产地——英国阿塞纳尔兵工厂。

  【亚历山大的访华速写】

  使团随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随行创作了大量的速写

乾隆皇帝便装

乾隆皇帝在圆明园

乾隆皇帝骑马

乾隆皇帝

避暑山庄的皇帝宝座

  (2019-11-2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