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哨”的草书,获书法展最高奖,能不能别这么“轻滑”?

在当代书坛,很多作者爱好参展,并通过在展览中入展、获奖,逐渐成为书坛的名家。甘肃的崔双胜就是这样的书法家,他多次在全国书法大展入展、获奖,尤其是在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上,获得最高奖——优秀奖。

崔双胜

评价一个书家的作品,标准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可能是天壤之别。因每个书家的成长背景不同,其书法作品中总会体现出各自的风格。作为70后的崔双胜先生,没有科班出身的学书经历,能做出今天的成绩,实在让人敬佩。

书法的路子正不正,关键在取法上。南宋姜夔的《续书谱》一开篇就说:“真、行、草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八分、飞白、章草等。”说明古今皆把取法问题摆在重要位置。

崔双胜第三届草书展获奖作品

崔双胜在草书展上获奖的作品,为抄录的《古人书论句》中堂,以王铎草书为基础,行笔流畅而洒脱,轻活而多变,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写草书要特别注重节奏的变化,从一点一画到一字一行,最后通篇行与行之间也要有互动变化。局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点画的轻重、长短、粗细、大小等。通篇的节奏变化由各部分融合在一起,主要表现在行气、间距方面。

崔双胜草书作品

作品是否耐看,关键看细节的处理,而细节的本质就是局部的变化。此作从局部上看,点画之间的粗细、长短,结字的大小、欹正,以及墨色变化丰富,但是很多长线条和牵丝多为侧锋,缺少古厚之气。

从整体看,书写迅疾,线条轻滑,扎不进纸,故“火气”太大。全篇点画尖峭过多,缭乱不堪,难免有些花哨,给人一种漂浮的感觉。

书法中的组合关系都是以对比的形式出现的。作品中前几行的字写得拘谨,后几行的字则写得灵活多变,奔放自如。但整幅作品没有充分表现出点线面的对比关系。

崔双胜草书作品

离合断续是节奏表现的一大关键。孔颖达《礼记·乐记》疏云:“节奏谓作止,奏则作之,节则止之。”草书重时间节奏,尤其强调离合变化,在书写时,什么地方连贯,什么地方断开,间断距离的远近、疏密,都是要精心考虑的。

当代书法注重章法,因此就强调了行与行和字与字之间的变化,这幅作品充分吸取了王铎草书作品中的“涨墨法”,使得作品墨色变化丰富,因而使作品中浓墨和淡墨之间的关系能拉得开,这也是出彩的地方。

崔双胜第三届草书展获奖作品

草书中的“白”往往具 有独特的美学意义。而这幅作品中,整篇章法留白均匀,只注重了长线条的空间分割,如第三行的“军”、第四行的“序”和第六行的“瘦”,却忽略了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的空白变化。

清代书法家王澍说:“习书者,不懂篆隶二法,乃不善书矣。”现代人写草书,在这方面尤其薄弱。崔双胜先生亦是如此。

崔双胜临米芾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