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什么有对别人指手划脚的坏习惯?

接昨天《美国人造肉公司“背后”的故事》

首先感谢昨天帮我点广告的朋友,今天也别忘了,先谢了!

1

EAT-《柳叶刀》(公益组织EAT是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组织的,陈曾熙是恒隆集团创始人,2014年向哈佛大学捐款3.5亿美元,用以支持该校公共卫生学院的发展,哈佛将公共卫生学院改名为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委员会为了研究吃啥更健康,或者说引导人们去吃更健康的食物,作为公共卫生研究的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就牵头和《柳叶刀》一起来做这件事件。

目标很明确,就是吃啥更健康。但是,美国人就不这么说,非说是“为粮食系统制定普遍适用于全世界所有人的科学指标”。

研究的结论是,少吃红肉、白米、白面,多吃粗食和素食。结果,它非要说 “粮食是改善人类健康及地球环境可持续性的最强杠杆”

有些人会说,一些专业机构和部门都不说人话,国内也这样。

其实,还真不一样。

EAT-《柳叶刀》的这份研究报告叫《粮食、地球、健康》,副标题是“产自可持续粮食系统的健康膳食”

报告导言里有这样一段话:

“全球粮食产业威胁着气候稳定和生态恢复力,构成环境退化和星球边界被侵犯的最大动因。综合以上因素,现状令人心惊,对全球粮食系统的大力改造势不容缓。若不采取行动,这个世界势必落后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巴黎协定》,这一代的儿童将继承一个严重退化的地球,届时有大批人口遭受营养不良和可预防疾病的折磨。

有点像美国科幻灾难大片,先讲有什么什么灾难就要降临了,地球和人类都将面临毁灭的威胁等等。

我们感觉是美国人喜欢忽悠人,但我们发现这个大人类观、宇宙观的视角存在于美国的各个领域,从政治、经济、军事到文化娱乐。

显然,这是拿美国人财大气粗、爱装老大、瞎管闲事儿能解释得了的,即使是美国人就有这样的毛病,那么,他们的这样毛病是咋来的呢?

有人说,知道这些有啥用啊?也解决不了吃不起猪肉的问题。

还真不是这样,能解决我们吃猪肉问题的还真是美国人,要不进口那么多美国大豆干什么。

即便是不为了自己吃肉,就是为了和美国人死磕、打倒美帝也要做到对敌人有所了解——《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再有就是,认清真相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简单,让我们的眼前更明亮,心里更干净。

2

一般认为美国人的运气好,占了北美大陆那么一块好地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种啥长啥;东西两大洋,南北无强敌。说上帝不是美国人,也是美国人的亲戚。

但这种天然优势和资源论解释不了美国的崛起和美国人的高视角(爱举道义的大旗)。

一个最简单的证据就是墨西哥人为什么没有去占美国这块地,他们利用了这块地,但也没像美国人那样牛起来。

这就只有到文化上去找原因。

最早到美国的英国人是英国国内的清教徒。

这里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基督教清教徒。

基督教原来的管理权都在罗马教皇手里,教皇是欧洲的老大,想干啥就干啥,不但以各种名义乱收税、收费,还乱搞男女关系。这就有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当然,还有“因信称义”啊、“在上帝与《圣经》面前人人平等”啊、“俗权高于教权”啊等等主要进步思想。

就这样,各国就都开始了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宗教后的基督教就都叫新教,当然,也有没改的。

在新教中英国的改革比较大,英国国王自己当了本国教会的教皇,等于是政教合一,但在宗教仪式上还保留了一些罗马公教的传统,这就引起了一些新教教徒的不满。这些人反抗,国王就打压他们,这些人被称为清教徒。

当时西班牙人已经发现了北美大陆,到北美大陆开发殖民地。英国也想开发海外殖民地,就鼓励英国人到海外去殖民。

我们对殖民一词有个误解,全是贬义,其实不这样,有开发的意思。

当时英国的国王是詹姆斯一世,这个詹姆斯也是苏格兰国王,在苏格兰是詹姆斯六世。当时的英国就是英格兰,所以现在苏格兰还总要独立。一生没结婚的伊丽莎白一世死后,英格兰没了国王继承人,就把苏格兰的国王詹姆斯六世请过来当国王,到这边是詹姆斯一世,两边当。

詹姆斯一世一面打压清教徒,一面鼓励英国人出国建立自己的殖民地,因为这时候西班牙已经跑出去了。

英国人跑出去建立殖民地的做法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其他国家都是国家出钱、出兵,建立之后国家统治。

英国是国家啥也不出,只给出去的人一张英国皇家特许状,你到哪建立殖民地都是合法的,殖民地上的一切财产都是你自己的,英国政府承认你的财产所有权,并保护你。

当时大英海军已经战胜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名声大噪,正是刚要牛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一些清教徒开始去美洲冒险。首先是此地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其次是去了也许能发大财,只说美洲有黄金。

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有100多个人起立了一个叫弗吉尼亚的公司,拿到了一张英国皇家特许状。

1606 年12 月,三艘帆船从伦敦港启航,向西驶往新大陆,船上共载有大约150 个成年和少年英国男子。

他们的主要目的有三个:寻找黄金(像西班牙人在南美洲那样);将西班牙人拒于北美大陆之外;探寻通往富裕东方的新路线。

经过144 天的艰难航行,在付出将近40多人葬身海上的代价之后,1607 年5 月14 日船队驶进北美洲中部东岸的切萨皮克湾,现在位于弗吉尼亚州东南部的一个沼泽地半岛登陆落脚。

对英国人来说,这是他们在北美第一个成功的据点。根据英王的名字,这些殖民者将当地注入大西洋的河流命名为詹姆斯河,定居点就叫詹姆斯敦,整个新殖民地被称为“弗吉尼亚”。

这100多人因为当年大旱,一个冬天下来就没剩几个了,第二年6月又来了100多人,这之后多次有人过来,才成了后来的弗吉尼亚洲。美国前五位开国总统中的华盛顿、杰弗逊、麦迪逊和门罗四人都来自弗吉尼亚(只有接替华盛顿的老亚当斯是马萨诸塞人)。

3

但是提到美国独立的时候没有人提弗吉尼亚詹姆斯敦,而是提13年后在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登陆的五月花号和《五月花号公约》。

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六十六天的漂泊之后,一艘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的英国大帆船在现在美国东海岸马萨诸塞州有一个叫普利茅斯的小镇靠岸。船上共有一百零二名乘客,四十一名成年男子。

“五月花”号靠岸之后并没有人员上岸,谁都知道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船舱里早已污秽不堪了。那么,这些人在船里面干什么呢?

原来,这船人手里没有国王发的殖民地特许证,他们都是清教徒,是不堪国王的压迫自己跑来的。当然,这些人也不是穷人,穷人也出不起钱租船。

这些人要商量一下上岸了怎么办,听谁的?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四十一名成年男子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后来这个公约成了美国的建国之本。

《五月花号公约》的核心思想就是自愿结为公民团体的自治是合法的,然后大家制订法律共同遵守。

可以说,现在美国社会也是遵守着《五月花号公约》的约定,并以此为依据管理社会。

《五月花号公约》的第一句是:以上帝的名义,阿门!

这种说法就是布道词的方式,这说明这些清教徒制定这份公约基础是对宗教的虔诚,没有这种虔诚,那就谁也不会遵守这份在当时就是违法的公约——你们没有皇帝的特许状,还要搞自治。

我们现在看看美国总统就职宣誓要手压《圣经》、国会每次开会议长还要读一段《圣经》,这在欧洲其他新教国家是看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美国为什么在这样的政治场合如此地强调宗教的力量呢?

这就要说到五月花号上岸10年以后,又有一批清教徒到美洲来。这批移民的领袖是一名因为是清教徒被剥夺了公职的律师约翰·温斯罗普,温斯罗普在船靠岸之前做了一次布道。

这篇布道词在美国历史上地位非常重要,可以说仅次于《五月花号公约》。

它的核心意思是,我们到美洲来,不是一般性地建立一个新世界,而是要建设一个“山巅之城”,让全世界都为之注目,都为之景仰。

“山巅之城”这个词宗教意义非常强烈,它不是温斯罗普发明的,而是《圣经新约》里面基督的一段话: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我们能看出,第一批詹姆斯敦移民者的目的大多都是发财致富;而五月花号的移民就是为了自由、民主,建立一个自治的政府;而10年后温斯罗普这一批人完全是为宗教信仰,建立一个世界的标杆和范本。用宗教语言来说就是在人世间彰显上帝的荣耀,是上帝的视角。

这种宗教使命感可以说构成了美国后来发展的精神底层。我们很多人都觉得美国自命不凡,对别人指手画脚,从根子上说就有这种最初的宗教使命感在起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