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与科学精神

1

今天是2月14日——情人节。

在过去年几年中,情人节是一个倍受争议的话题。

无论是对圣诞节还是情人节的争论,都代表中国人从文化方面开始走向民族主义。

从改革开放之后的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到前几年排斥西方文化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说明中国人在经济能力增强、有了一定经济话语权之后,开始追求文化话语权。

文化的话语权与经济话语权不同。

经济话语权可以用供给关系来呈现,我们不为世界提供一些工业产品,不回收世界垃圾,世界经济就会出问题,这种表现比较明显。比如,这次疫情造成的产业停工就会使一些产品出现断供,直接影响其他国家产品的出货,这是产业全球化的结果。

这些年我们追求文化上的话语权,文化话语权就不像经济话语权那么好衡量。就是你输出的文化产品对人家来讲没有刚需,有没有都行,不像手机充电器,中国一不生产全世界手机就都断电。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是西方文化的输入国,这个历程叫西学东渐,可以推到明朝末期。为什么会“西学东渐”而不是“东学西渐”呢?我们最后给答案。

可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就是中国人接受西方文化的四十年。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追求文化的话语权了呢?

因为有些人觉得,我们活得越来越不像中国人了。

这是一种错觉,中国人从来都是中国人,无论我们怎么接受外来文化,西方人从来就没有把我们当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更准确的说法是,这四十年是中国人按照自己的意图接受西方文化并加以改造的四十年,把西方文化为我所用的四十年。这和我们把西方的技术拿来实用化是一回事。

不同的是,我们把西方的技术实用化之后,我们可以把实用化的产品返销回技术输出国,但文化能吗?显然不能。

文化是本土产品,在那儿能长说明它适合哪儿的土壤,嫁接后的品种挪回本土就水土不服。

但因为经济发展的成功,我们认为文化的输出也是可行的,我们想主导文化的话语权。

当这种输出不可行之后,我们开始在国内强调中国文化话语权,文化的话语权其实是文化正统论。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我们现在的文化挺不正宗,哪儿来的都有。

那么,回归正宗,回到哪儿才算正宗呢?

这个东西你不能泛泛地讲——回归传统文化。

这个传统文化是民国的呢,还是大清、大明、大唐、大汉,甚至是先秦、远古的三皇五帝的传说呢?甚至更近一点的,回归到改革开放前的无产阶级文化。

谁都知道,那儿都回不去,现在的就是现在的,现在的东、西混合式文化就是现在中国文化的正宗。

这和饮食文化一样,饮食文化是文化最底层的组成部分。正宗的往往是改良过的,而并不是原生的。川菜是这样,兰州拉面也是这样。改良普及的成了大众产品之后,原产地的产品却成了小众,属于大众的就是正宗。

当无法回归到小众的时候,强调正宗的人就会拿大众群体特点说事儿,我们共同的群体特点就是都是中国人,中国人干嘛要过外国人的节呢?

这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兴起代表这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自我定位的偏差和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担忧,或者叫发展困境。

民族主义的特点就是排外,既然不能改变外部因素,就进行内部清理,就不让过洋节。

这就是这些年排斥洋节的根本原因,如果能意识到这是发展困境,这个困境也就不存在了。

2

情人节的来历本身就是传说,和我们民俗节日很多都是传说是一样的。

一种是,在公元269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禁止年轻男子结婚。他认为未婚男子可以成为更优良的士兵,一结婚生子就有了后顾之忧。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罗马的兴盛依靠的就是对外战争,主要是对人口的掠夺,把战俘变成奴隶,进行廉价的生产劳动,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力,再去打仗。

克劳狄二世对罗马的统治只有短短两年(268年-270年在位),这一阶段是罗马中期。前期是共和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就是西汉王莽的新朝之前到三国的汉献帝时期。罗马的中期是从汉献帝时期到东晋南北朝这一段,是罗马的帝国时期。

克劳狄二世的身份背景不是很清楚。268年9月,他作为罗马皇帝的最高将领,指挥罗马军队打败了哥特人。当时哥特人的势力很大,从意大利的北部一起到法国,再到西班牙都是他们的势力范围,他们经常到罗马城来抢劫。

克劳狄在击败哥特人的一场关键战役之后,罗马皇帝很快就死了,而克劳狄被宣布为皇帝。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也有人说他把皇帝杀了,但没有证据。不过他在返回罗马城之后,要求元老院善待原来皇帝的家人和支持者,这有点像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兵变之后善待柴家后代。

克劳狄是第一位军人出身的罗马皇帝。他当皇帝之后经过一系列战役成功地收复了西班牙,并征服法国的一部分。269年年末,克劳狄二世准备讨伐入侵的潘诺尼亚国(今天的匈牙利、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及奥地利的部分地区)汪达尔人,但还没出兵就在270年年初死于瘟疫。

这样一个能战的皇帝当然不希望年轻的男子早早结婚生子,而当时的一个名叫瓦伦廷的教士违反了皇帝的命令,不但秘密替人证婚,还为年轻男子主持婚礼,引起皇帝不满,结果被收监,据说瓦伦廷于公元269年2月14日被处决。为纪念瓦伦廷教士的勇敢精神,人们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纪念日,成了后来的“情人节”。

另一个传说,瓦伦廷是早期基督徒。

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是公元393年,是100多年后的事。

那时基督教在罗马还异教,信基督教者有可能被处死。瓦伦廷为了掩护其他被抓的教徒,主动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而入狱。意思是你们不用找别人了,传教这些事都是我干的。

在牢狱中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克劳狄二世听到这一奇迹的时候,非常害怕瓦伦廷的影响力会动摇他的政权。于是,为了杀鸡儆猴而下令将瓦伦廷处死。传说在瓦伦廷行刑的早晨,他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信的落款是:“来自你的瓦伦廷”。重见光明的少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日是2月14日。

还有一种说法,原来罗马人过一个节叫牧神节。

在罗马城刚刚建成时,周围还是一片荒野,大量的野狼徘徊于此,对他们的羊群和牧羊人进行袭击。民间说有一个神叫卢波库斯承担着保护牧羊人和羊群的责任,罗马人每年2月15日都会祭奠这个神,叫牧神节,其实也是一个庆祝春天的节日。

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之后,祭祀众神的习俗逐渐被人们淡忘,因为只有一个神了。但是教士们为了保留节日所带来的这份乐趣和欢乐,将牧神节改为圣瓦伦廷节,因为这时的瓦伦廷已经是基督教的圣人。就将原来牧神节的2月15日改至2月14日,进行了二合一处理。之后圣瓦伦廷节逐步演变为男女之间相识、交换礼物的社交节日。

公元496年,罗马教宗圣基拉西乌斯一世宣布彻底废除了牧神节,因为基督教是一神论,所以把2月14日定为圣瓦伦廷日,这个节日就逐步以情人节的姿态盛行起来。

3

中世纪的时候,情人节在英国最为流行。当时还流行一些风俗,比如他们把当地未婚男女的名字分别写在纸条上,把写有纸条的姓名分别装在不同的盒子里。然后,未婚男女就开始到装着异性姓名的箱盒之中抽签。当名字被抽出后,他们会互相交换礼物。女子在这一年内成为男子的“情人”。女子还会在男子的衣袖上绣上女子的名字,而在这一年中照顾和保护该女子就成为该男子的神圣职责。

1965年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天主教立法大会)结束之后,天主教士们整理在史实上不确定,或不真实存在的人物,发现瓦伦廷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史料无法证明,只是传说。

1969年,圣瓦伦廷日被教会废除,现在天主教圣人历已经没有圣瓦伦廷日。

于是,这个节也就与宗教无关了,变成了一个彻底的世俗节日,直到二十一世纪之后,这个节日完全被商业化。

一个文化现象被商业化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载体,不再具有单一文化的特指。

当然,今年是没有中国人过这个节了,也不用争论、骂仗了,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停止了。

情人节的演变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环,那就是1969年圣瓦伦廷日就被废除。这体现了一种科学的精神,那就是实事求是,能证明有的就是有,不能证明的就是没有,哪个圣人都不好使。不能为了美化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圣人继续说谎。

从公元200多年到1969年,一千六七百年了,该不要的还不要。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也是“西学东渐”,而不是“东学西渐”的原因。

因为,我们的文化就没有这种精神,对过去的圣人、伟人往往是加以美化处理,不管他存不存在。

(0)

相关推荐

  •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12-(2)克劳狄

    第二节希律.亚基帕和国王克劳狄:暗杀.荣耀和蠕虫 皇帝卡里古拉荒淫.暴戾.凶残.喜怒无常,公元41年1月24日,一些仇恨他的禁卫军策划并刺杀了卡里古拉(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按书中的说法,亚基帕一直陪 ...

  • 罗马帝国的崩溃:三世纪危机(上)

    公元235年,中国正处于三国鼎立时期,而欧洲此时也出现了重大变乱,罗马皇帝亚历山大 赛维鲁被叛乱的罗马军队所杀,从而引发了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在此次危机中,由于罗马帝国的经济基础--奴隶制度的进一步 ...

  • 他是罗马皇室公认的呆瓜,却因一场意外成为皇帝,想不干都不行

    克劳狄乌斯(全名:提贝里乌斯·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尼禄·日耳曼尼库斯)是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第四任皇帝.不过与历史上那些顺理成章继承皇位的君王有所不同的是,克劳狄乌斯的皇帝宝座得来的却是相当 ...

  • 罗马皇帝克劳狄大帝,雄才大略号称“哥特人杀手”,可惜死早了

    伟大属于罗马 在罗马三世纪危机的动荡中,曾出现了几位力挽狂澜的雄主,第一位带领罗马人打退蛮族侵略的皇帝,名叫克劳狄二世.克劳狄帮助整个帝国扭转了极为不利的残破格局,让罗马恢复了她往日的荣光. 一.克劳 ...

  • 多一点科学精神

    读丁肇中的演讲稿<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很有启发. 他说,中国人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思想,却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去.我们太过于清谈,而忽视了探索和实验.而这,对于科学发展来说,是最大的不足. 从中, ...

  • 青少年科学精神的养成需要精心设计

    姜姝 日前,在2021年福建省科学学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暨科学教育改革培训班上,众多学员亲历了一场"有理论.有案例.有实操.有互动"的头脑风暴.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迅表示,科学教育要 ...

  • 作文题“科学精神”分析二则

    一.如何分析材料?分析材料发现写作重点和写作内容.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屠呦呦多年来潜心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为 ...

  • 保持自由的科学精神

    近些年,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也速度惊人,特别是对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和转化.但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和科研创新方面,总觉得与我们的发展速度不匹配.全国上下的科技人员已经非 ...

  •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自然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集中表现在:主张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 ...

  • “赛先生”的性格——科学精神的内涵

    现在恐怕没有人再否认:带领全世界开启近代社会大门的是欧洲人. 在近代历史的早期阶段,欧洲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除了在经济方面发展了资本主义萌芽之外,在思想方面也确立了重要的近代启蒙精神. 所谓的启蒙精神其 ...

  • 逻辑推理与科学精神:从“罗素是教皇”说开去

    转自: chinanews.com/cul/2011/07-20/3197173.shtml 小故事 英国曾有位大学者,他面容消瘦,目光温和而睿智,常端着烟斗,一派绅士风度地冷观世界,在哲学.数学.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