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光达和邹靖华:婚后10天,分别10年,恩爱40载,死后合葬
1932年,红8师师长、25团团长许光达,因在战斗中负伤,经组织的决定安排许光达前往苏联学习并养伤。历经5年留学生涯,许光达回到祖国后,毛泽东亲自签署命令,任命许光达为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教育长。
一个从莫斯科回来的风华正茂的将军,在延安引起人们的注意,更是姑娘们瞩目的对象。抗大又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有端庄贤淑的大家闺秀,风度翩翩的女军官,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不管是大胆一点的女红军向许光达表达爱意还是哪个战友给他介绍对象,都被许光达拒绝了,时间一长不勉有人多嘴议论他清高。别人不知道的是,他是个用情专一的人。早前许光达在老家已娶妻,女方是小他5岁的邹靖华(别名桃妹子)。
许光达原名许德华,他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贫苦农家,因家庭贫苦他很早就当起了放牛娃,但他又特别想上学。每当从学堂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总吸引许光达前去偷偷在学堂窗下旁听,以至于一个寒冷的雪天被冻晕在窗外。教书先生邹希鲁被他的求知精神打动,决定免费收了这个放牛娃做学生。没想到眼前这个放牛娃将来会成为邹希鲁的女婿。
1921年,13岁的许光达考入长沙师范学校,恩师邹希鲁也被调到这个学校任职,在第二年邹希鲁便派人去许光达家提亲,他将9岁的女儿邹靖华许配给许光达。
在许光达20岁的时候跟邹靖华举办了婚礼。结婚的时候邹靖华并不知道许光达是一名共产党员,当时报纸的误导让共产党名声不好。早在1925年的时候许光达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许光达考入黄埔军校,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等革命工作。许光达公开的身份是黄埔学生,这可是个“金字招牌”呀,连岳父大人都为他感到欣慰。
作为一名军人,身处血雨腥风的年代,前途生死未卜,在婚礼上喜悦的同时许光达也多了一份担心。他对邹靖华说道:“桃妹子,人都说有女不嫁军中郎,日日夜夜守空房。你怎么愿意跟我呢?”。邹靖华笑着说:“你干你的大事好了。我会绣花,能自己养活自己。”许光达不敢告诉邹靖华他是共产党的身份,而是试探问她对共产党的看法,许光达又问道:“你心里喜欢哪个党?”没想到邹靖华说了一句让他满意的答案,她说:“共产党!”
战火纷飞,没有太多时间儿女情长,婚后的第十天,由于许光达共产党员的身份被暴露,他不得不连夜离开家。临别时,邹靖华硬咽着对他说:“你快走,走得越远越好!”没想到两人的这一别,就是10年后再见。
1929年,许光达由原名许德华更名“许光达”。他从军事干部训练班结业后奉命来到贺龙领导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12月,贺龙的部队攻克津市,时任17师师长的许光达猛然发现在炮火中的一间民房旁边站着一个姑娘,她不顾危险,东张西望,许光达立刻吩咐身边的参谋过去让她躲开,这里太危险。参谋过去推她躲开,可是她却不愿意离开,反而向参谋打听:“您们队伍上有没有一个叫许德华的?”许光达曾用名“许德华”在部队很少人知道,参谋摇摇头,他哪里知道姑娘找的人正是许光达。为了安全,参谋硬将邹靖华推进屋子,掩上了门。
原来邹靖华本是代表学校来津市参加运动会的,刚好遇到红军攻城,她想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失联两年多的丈夫。
当参谋回到指挥所,在许光达面前提起那个姑娘要找一个叫“许德华”的人,许光达惊讶瞪大眼睛,他根本看不出那个姑娘正是邹靖华。许光达表示自己就是许德华,参谋知道后立马转头想去寻找她,但是条件不允许,被许光达制止了。眼下部队正迅速下撤,敌人又冲进了津市。在枪林弹雨中,许光达就这样与邹靖华失之交臂。
没有许光达在身边的日子,邹靖华除了担忧丈夫的安危,自己同样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回到家乡后的邹靖华,因丈夫的身份让她受到迫害,被带上了“共匪婆”的帽子,还被当街游行示众,身心受到巨大伤害。丈夫生死未卜,但不管多久多难她都愿意等到丈夫归来的一天。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因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爱情和婚姻都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残缺。许光达的婚姻却是个难得的列外。
一晃10年过去,很多战友劝说许光达让他再娶,毕竟兵荒马乱的年代,邹靖华生死未卜,万一她真不在人世,那许光达不是白等了。许光达的态度坚决,他说:“万一她还在,我另娶她人,这不伤透了她的心?……即使她真的不在了我也要见到她的坟,添上一抔土,否则,她是不会瞑目的……。”有缘千里来相会。许光达痴心不改也终将等来邹靖华的到来。
1938年,在徐特立的介绍下,邹靖华决定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家公不放心她独自出远门,便让小姑子许琪莲陪同前去。除了学习,她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在延安革命根据地能够与丈夫相遇。
两个风尘仆仆的弱女子背着两个小包袱上路了,历经辗转终于来了西安。通过介绍信,她们找到了林伯渠。经过一番闲谈,林伯渠得知邹靖华想找许光达。他知道许光达就是许德华,但并没有当她们的面坦言认识许德华的事情。
林伯渠知道很多人参加革命后解除了父母包办的婚姻,另娶他人,许光达会不会也是这样林伯渠不好说。但他留了个心眼,在邹靖华前往延安前,林伯渠给许光达发了一份电报告知许光达,邹靖华跟许琪莲将去延安。
来到延安的邹靖华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被一名小战士造访,说抗大的教育长要找她,邹靖华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教育长竟是自己心心念念了10年的许光达。
当10年未见的许光达站在邹靖华面前,她瞪大眼睛,简直不敢相信,两眼早已被泪水打湿了眼眶。十年的相思全之情全蕴含在泪水之中。
后来,邹靖华被编入了抗大四队学习,随后也入了党,开始与许光达风雨同舟的革命生涯。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也该是领功受衔的时候了,被授予大将军衔的许光达却不开心。不开心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的级别低,而是他觉得自己受之有愧于这个军衔。在他看来,很多资历比他深、贡献比他大、当过他领导的同志却是上将军衔。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向组织要求将大将军衔降为上将,但是最终被组织驳回。这让许光达很是苦恼。后来妻子跟他提议:“军衔降不下来,要求降低行政级别行不行,不就同别的大将有所区别了吗!”许光达听了妻子的提议后向组织打了报告,没想到还真批了下来。许光达连夸赞邹靖华真是个贤内助。这也是许光达在十个开国大将军中,唯一比其他人低一级的行政五级的原因。
邹靖华与许光达共同历经40年的风雨,终于在1969年划上了句号,那一年许光达去世。在许光达离开35年后,邹靖华驾鹤西去。家里人将邹靖华跟许光达合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在苍松翠柏环抱中,这对革命伴侣再次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