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珠子灯》阅读练习及答案

珠子灯
汪曾祺
①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元宵节前几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几个女佣人,穿了干净的衣服,头梳得光光的,戴着双喜字大红绒花,一人手里提着一盏灯;前面有几个吹鼓手吹着细乐。远远听到送灯的箫笛,很多人家的门就开了。姑娘、媳妇走出来,倚门而看,且指指点点,悄悄评论。这也是一年的元宵节景。
②到了“灯节”的晚上,这些灯里就插了红蜡烛。点亮了,从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接连点几个晚上。平常这些灯是不点的。屋里点了灯,气氛就很不一样了。这些灯都不怎么亮(点灯的目的原不是为了照明),但很柔和。尤其是那盏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异常安静。元宵的灯光扩散着吉祥、幸福和朦胧、暧昧的希望。
③孙家大小姐孙淑芸嫁给了王家二少爷王常生。她屋里就挂了这样六盏灯。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
④王常生在南京读书,秘密地加入了革命党,思想很新。订婚以后,他请媒人捎话过去:请孙小姐把脚放了。孙小姐的脚当真放了,放得很好,看起来就不像裹过的。
⑤孙小姐是个才女。孙家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儿读诗词。除了《长恨歌》《琵琶行》,孙小姐能背全本《西厢记》。嫁过来以后,她也看王常生带回来的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小说《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两口子琴瑟和谐,感情很好。
⑥不料王常生在南京得了重病,抬回来不到半个月,就死了。
⑦王常生临死对夫人留下遗言:“不要守节”。
⑧但是说了也无用。孙王二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婚之女。改嫁,这种念头就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出现过。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⑨从此,孙小姐就一个人过日子。这六盏灯也再没有点过了。
⑩她变得有点古怪了,她屋里的东西都不许人动。王常生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永远是什么样子,不许挪动一点。王常生用过的手表、座钟、文具,还有他养的一盆雨花石,都放在原来的位置。孙小姐原是个爱洁成癖的人,屋里的桌子椅子、茶壶茶杯,每天都要用清水洗三遍。自从王常生死后,除了过年之前,她亲自监督着一个从娘家陪嫁过来的女佣人大洗一天之外,平常不许擦拭。里屋炕几上有一套茶具:一个白瓷的茶盘,一把茶壶,四个茶杯。茶杯倒扣着,上面落了细细的尘土。茶壶是荸荠形的扁圆的,茶壶的鼓肚子下面落不着尘土,茶盘里就清清楚楚留下一个干净的圆印子。
⑪她病了,说不清是什么病。除了逢年过节起来几天,其余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整天地躺着。除了那个女佣人,没有人上她屋里去。
⑫她就这么躺着,也不看书,也很少说话。她躺着,听着天上的风筝响,斑鸠在远远的树上叫着双声,“鹁鸪鸪――咕,鹁鸪鸪――咕”,听着麻雀在檐前打闹,听着一个大蜻蜓振动着透明的翅膀,听着老鼠咬啮着木器,还不时听到一串滴滴答答的声音,那是珠子灯的某一处流苏散了线,珠子落在地上了。
⑬女佣人在扫地时,常常扫到一二十颗散碎的珠子。她这样躺了十年。
⑭她死了。
⑮她的房门锁了起来。
⑯从锁着的房间里,时常还听见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的声音。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小姐受到过较为开明的教育,接触过新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封建旧思想的桎梏,是旧中国女性的形象,结尾一段形象地写出了孙淑芸的命运,语言含蓄,内涵丰富。
B.孙小姐变得古怪了,这是因为她无力反抗命运,而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封建伦理的不满。
C.“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这句话暗示读者,王常生婚后不到三年就死了。
D.小说开头描写当地元宵送灯的风俗,颇为详细,既与小说主体有关,又体现了作者对民间文化的喜爱。
9.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鉴赏第⑫段。
10.小说为什么以“珠子灯”为题,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理由。
 
 
 
答案:
8.B项,“表达对封建伦理的不满”理解错误。孙小姐变得古怪了,“她屋里的东西都不许人动”“自从王常生死后,除了过年之前,她亲自监督着一个从娘家陪嫁过来的女佣人大洗一天之外,平常不许擦拭”“她就这么躺着,也不看书,也很少说话”,这些行为不是表现出对封建伦理的不满,而是对因为王常生去世之后对他的怀念。
9.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对屋外动物活动进行描写,写出麻雀、斑鸠等动物的充满生机的生命活动。动物们的热闹与屋中死寂的氛围、孙小姐枯寂的内心世界对比(或反衬),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孤寂,刻画了人物形象。也暗示了她在孤寂中死去的命运。
10.(1)因为珠子灯是小说线索,在小说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2)因为珠子灯表现了风俗人情、传统文化,为小说营造了一个具体可感的社会环境;(3)因为珠子灯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它的华与衰与小说人物的兴与亡是同步的;(4)因为珠子灯表现了主题,通过珠子灯这一形象,作者表现了对孙小姐悲剧命运的同情与深度思考。
(0)

相关推荐

  • ​点亮四盏灯

    第一盏,方向之灯.失败者常常预想失败的不良后果,成功者则设想成功的奖赏. 第二盏,交往之灯.结交比你更懂行的人. 第三盏,梦想之灯.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第四盏,进取之灯.回顾并更新自己 ...

  • 汪曾祺:写小说的人需这样训练自己的“语感”

    汇俊采之文 联天下书局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 ...

  • 汪曾祺先生谈:老舍与《当皮箱》

    汪曾祺先生 著名作家 北京京剧团编剧 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开会.做报告(也是由别人起草的).--但是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 ...

  • 汪曾祺:谈读杂书。

    中 國 文 人 書 房 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 ▲點擊音頻聆聽音乐 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有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 我看杂书所用的时间比看文学作品和评论的要多得多. 常看的是 ...

  • 汪曾祺《岁寒三友》《谈小说的语言、结构和首尾》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仗店揽了大活,靳彝甫靠斗蟋蟀赢 ...

  • 名家谈写作 | 汪曾祺:小说的思想和语言

    汪曾祺 有的作家.评论家问我,小说里边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说最重要的是思想.思想就是作家对生活的看法.感受和对生活的思索.我觉得,小说的形成当然首先得有生活.我比较同意老的提法:"从生活出发& ...

  • 读书|我们需要磨砺出生活的韧性——也谈汪曾祺的小说《皮凤三楦房子》

    汪(曾祺)先生小说里的人物总像地鼠般,时而从这一篇目中露露脸,时而在那一篇目中成为主角.他的小说就因这无数个人物而穿引成珠,形成一串关于高邮的乡土记忆,绘成了一幅乡土风俗画.汪先生对这风俗画里的人物, ...

  • 汪曾祺:小说的思想和语言

    如何读书.写作,以及评判一篇文章的优缺,大家见地各异,主张不一.鉴于此,中国作家网特推出"名家谈写作"系列文章,让古今中外的名家与您"面对面"倾授他们的写作经验 ...

  • 小说的思想和语言 文|汪曾祺

    文|汪曾祺   有的作家.评论家问我,小说里边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说最重要的是思想.思想就是作家对生活的看法.感受和对生活的思索.我觉得,小说的形成当然首先得有生活.我比较同意老的提法:"从生 ...

  • 张莉:从鲁迅、汪曾祺到笛安、陈春成,我看见语言里住着写作者的尊严

    "构成小说调性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我以为是语言."评论家张莉在编选<生活风格:2020中国短篇小说20家>一书时形成了这般感悟.她从鲁迅.郁达夫.汪曾祺等文学大家们的 ...

  • 小说三篇 汪曾祺

    求雨 昆明栽秧时节通常是不缺雨的.雨季已经来了,三天两头地下着.停停,下下:下下,停停.空气是潮湿的,洗的衣服当天干不了.草长得很旺盛.各种菌子都出来了.青头菌.牛干菌.鸡油菌--稻田里的泥土被雨水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