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瘦西湖为何是大运河的“申遗点”?央视《远方的家》继续讲述扬州运河故事

扬州发布记者 刘旺

今晚,CCTV-4《远方的家》系列节目《大运河》播出第34集《水廓帆樯运河事》,继续讲述扬州城的运河故事。

镜头带着观众游览了大王庙、瘦西湖、挹江门、运河三湾、江都水利枢纽等景点,听顾风讲述申遗故事,了解南水北调第一站是怎样运作的。

千年邗沟

扬州是大运河的起源地

央视摄制组邀请到顾风老师为他们介绍扬州和运河的故事。顾风老师先带着摄制组来到大王庙,参观古邗沟遗址。

“扬州建城史可以追溯到春秋吴国建设的邗城,距今2500年。扬州城的北面是长江的古岸,江岸高地上的水流下来,就形成一个自然的沟壑。到了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利用邗国的这个城邑,营造成城池,派人把自然形成的沟壑,和江淮之间的小湖泊连起来,形成了一条运河,就是最早的运河。”

顾风介绍,夫差曾通过运河率领大批军队,前往北方与诸侯会盟。到了西汉初年,另一位吴王刘濞开邗沟支道“运盐河”,从茱萸湾向东通往海陵仓。

“从运输角度来讲,水路运力是很大的,十辆车没有一条船装的东西多;另外运输成本低,船靠自然的风力和人工背纤,是古代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在当时,这条运河支道,也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感念夫差和刘濞对今天扬州发展奠定的基础,人们在古邗沟与扬州古运河的交汇处,建起一座大王庙,以纪念两位吴王。

顾风带摄制组参观大王庙。

大运河申遗扬州牵头

瘦西湖是重要的“景观遗产”

离开了大王庙,顾风带着摄制组游览了瘦西湖。蜿蜒曲折的河道串起虹桥、长堤春柳、小金山、白塔、莲花桥等名园胜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岸园林群落,主持人唐天骄对“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描述赞叹不已。

在大运河申遗时,瘦西湖是一个重要的“申遗点”,主持人唐天骄询问顾风老师,当时为什么会选择瘦西湖作为申遗点。

摄制组参观游览瘦西湖五亭桥。

顾风介绍,瘦西湖是运河的支流,现在其水系和大运河仍是相连的,是活水。大运河是一个带状的巨型活态遗产,当时在整理材料时,大运河缺少“景观遗产”,最后专家组决定把瘦西湖当作遗产点。

申遗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来到瘦西湖,他们很快就领略了她的东方特质,因为瘦西湖特别具有中国式的美感。

“所以我们说,瘦西湖对大运河申遗是一个有力的支撑。”顾风说。

大运河申遗最早源于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3位专家联合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发起的倡议,因为地域范围大,需要有一个城市牵头组织大运河申遗工作,扬州与运河同生同长,扬州段运河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在当代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年,扬州正式成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

顾风在大运河申遗现场。

2013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并被审核受理。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多哈召开,会上对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进行评审表决,顺利通过。

罗哲文在大运河申遗之前去世了,文艺界的同仁订做了一批黑色纪念T恤衫,带到卡塔尔,在审议大运河的材料时,顾风带着这件纪念T恤去了现场,带着罗老一起见证了大运河申遗成功。

顾风在申遗现场展示罗哲文纪念T恤。

江都水利枢纽位于运河水脉的源头

保证大运河能够常年通航

离开了瘦西湖,摄制组带着观众游览了运河三湾,介绍了扬州人通过“舍直取弯”来提高水位的智慧。最后,摄制组来到了江都水利枢纽。

邵伯铁牛。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副主任周灿华把摄制组带到了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他向主持人介绍了江都水利枢纽工作的方式。

“苏北地区在古代比较干旱,所以江苏省在上世纪50年代规划建设了江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水抽到北方去。”

摄制组来到南水北调东线源头。

周灿华介绍,江都水利枢纽,以4座抽水站为主体,当北方缺水时,4座抽水站把长江水抽进高水河,沿着大运河送往北方;当东部沿海地区缺水时,打开江都东闸和西闸,就可以沿着新通扬运河,把水送往里下河地区;当苏北地区或淮河上游降水过多时,江都水利枢纽还可以把涝水排进长江,降低水涝造成的损失,在排涝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洪水发电。

“一台机组1秒钟可以抽30立方米的水,全部机组开机,1秒钟可以抽500立方米水,调水的能力很强,是中国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也是亚洲最大的泵站枢纽。”

周灿华向主持人介绍江都水利枢纽工作方式。

周灿华介绍,大运河之所以常年都能够通航,其实和江都水利枢纽也有关系,因为水利枢纽提高了大运河的水位,大型货船才能够在大运河里畅行无阻。

相关新闻>>

央视《远方的家》系列节目今起聚焦大运河扬州段,讲了啥故事?

【视频】扬州这座船闸全球通勤量最大,央视《远方的家》今天聚焦了它

编辑  曹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