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针散记:头部两侧不适症状的处理(上)
家里的昙花开了,幽幽的,有些腼腆,却又十分清新脱俗。最先发现的是老婆大人,看见一个花骨朵伸了出来,就激动地在朋友圈广而告之,有经验的朋友提醒,还有两三天呢,别急。说是不急,老婆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就怕一不小心错过了美丽瞬间。那天晚上终于开了,老婆居然不怕蚊子,候在院子里拍了好多照片。我看了有些莫名感动,也许是对花,也许是对老婆那份于花的欢喜。
这盆昙花大约在两年多前扦插回来,一直就在院子里,跟其他花草一起风餐露宿,不经意之间,却送来这样一份温暖的心情。很多事就是这样,不管我们是否在意,总是在平淡的日子里,绽放着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美丽。一如黄帝内针,在民间悄然流传那么多年,竟然是如此不凡和艳丽,即使在最普通的人手里,也依然能够绽放动人的疗效。
偏头痛是一个比较麻烦的症状,就像街头纹着身的小混混,光着膀子吹着口哨,隔三差五就要来捣乱一下,闹腾厉害时连觉也没法睡。但是遇上真正的民间高手,倒也老实,一般不敢随便生事。黄帝内针就是这样的民间高手,三针两针就可以把偏头痛撂倒。更妙的是,这样硬朗的功夫,大家很容易就能学会。
这里说的偏头痛,主要是指头部两侧区域的不适症状,涉及经络主要是少阳经,无论是手少阳三焦经,“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还是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都是少阳这位兄弟的地盘。靠近太阳穴附近的发际处,有阳明经循行经过,在辨证时作为考虑因素之一。
有一次,我正好在外地出差,一个朋友突然微信我,说女儿的偏头痛又犯了。她女儿这个病,每年都要发作几次,严重时还要呕吐,每次发作都要躺个两三天。路远八只脚,咋办?先救急再说。电话问诊,姑娘痛的位置在头右侧一片,耳朵上面那个区域最严重,这样主症就很明确了。
识证为上焦,右病左治,取左手少阳经同气,首先在手背中渚穴附近找阿是穴。中渚穴在哪呀?我愣了一下,一般的中医小白,确实对中渚穴不一定熟悉,电话里说了一通,怕理解不清楚,赶紧找度娘,用微信把截图发了过去。然后叮嘱她在穴位上下左右找痛点,找到了就用圆头的笔按压上去,千万不要怕痛,能忍受尽量忍受。按压的同时,感受一下偏头痛的地方有没有啥变化。
这样唠唠叨叨交待一番,剩下的就只能交给姑娘自己和老天爷了。过了大约半小时,朋友反馈说好多了,这次居然没有吐。到晚上的时候,姑娘的不适症状基本消除。原来要两三天的痛苦,像台风刚登陆就突然转向,走了。
姑娘对针明理吗?不甚明理。但是用指针一样有效,原因就在于她相信内针,并且不加思考、没有犹豫,直接按照要求操作,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就让黄帝内针发生了应有作用。所以说黄帝内针是一个十分简易的针法,思虑越简单,用针越有效,这在实践中屡屡验之应之。当然,像这样的方法只能偶尔应急,真正要学好用好黄帝内针,还得老老实实按规矩来。
有些人说,扎针有效就可以了嘛。扎针有效,不等于可以不遵循内针规范。黄帝内针的效,其实不用我们多去考虑,是规律作用后自然而然的果。如果不明理、不按规范来,慢慢会发现,有时扎针有效,有时会无效或效果不达预期;有些病症会有效,有些病症针入后仿佛石沉大海。我们一定要明白,学用黄帝内针不是简单掌握对治某一类病症或某几类病症,而是能娴熟运用规则规范对治一切不适之症。
用黄帝内针的方法来对治偏头痛,效果一般都比较明显。尤其像这种两侧头痛明显的症状,用的穴位不用太多,一般中渚穴、合谷穴基本就可以解决。有时候对效果好像还不满意,或者在留针期间出现反复,那么除了调针外,还可以通过上下、表里等阴阳倒换办法来强化。譬如中渚穴可以倒换到外关穴、劳宫穴,合谷穴可以倒换到曲池穴或者鱼际穴。
除了偏头痛以外,头部两侧若有其他不适症状,也一样按这个思路来对治。我们要牢牢抓住的是症,症之所在,就是相应同气点针之所在。
小贴士:头部两侧不适症状,识证为上焦,经络主要是少阳经,兼考虑阳明经。一般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取穴。手部取穴一般为少阳经中渚穴、液门穴,阳明经合谷穴;足部一般为少阳经足临泣穴,阳明经内庭穴、陷谷穴等。具体取穴可以阿是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