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六家吴历最高拍卖纪录作品《夏山图》2875万成交 赏析考辩
吴历创作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夏山图》可以说是在美术史研究上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因为此图临摹黄公望的《夏山图》,但黄公望的《夏山图》至今下落不明。而此图又是当年其师傅王时敏传授的情景,也弥补了黄公望原作下落不明的遗憾,能让后人想象其貌。
吴历 《夏山图》 立轴 设色绢本
吴历此画在2011年5月19日北京瀚海春季拍卖会以2875万元价格成交,创造了吴历至今的最高拍卖纪录。
2011年5月19日 夏山图拍卖名录截图
这幅作品90年代曾经是青岛博物馆的馆藏,于2004年12月29日以咨询价现身上海新世纪拍卖行,当时流拍。后于2005年7月30日又现身北京中贸圣佳拍卖行,以咨询价880万元成交,当时拍卖名录将作者误为“汤怡“。
2005年7月30日夏山图拍卖名录截图
比较离奇的是,在北京瀚海拍卖成交后7个月,此作又现身上海宝龙拍卖行,而成交价只有1725万元。
2011年12月22日夏山图拍卖名录 截图
查阅吴历作品资料,博物馆馆藏资料,以及美术刊物,均未有资料证实吴历曾作过多幅《夏山图》,而拍卖名录里的作品无论尺幅(关于尺寸,瀚海标注为153*97cm,宝龙标注为153*98cm,中贸圣佳标注为152*97cm)还是画面内容,或者装帧磨损折痕,落款均可以认定为同一幅。
2005年7月30日 880万 裂痕部分
2005年7月30日 成交880万,画作中间正上方非常明显的裂痕部分。可以说和其他两个拍卖一模一样。如下图:
2011年5月19日 2875万 裂痕部分
2011年12月22日1725万 裂痕部分
三幅画无论裂痕、裂翘,还是年久保存不当造成墨迹、颜色的剥落,皆一模一样。至于价格为何在一年内相差甚多,且价格是下降的,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存不存在资本运作洗钱的嫌疑不得而知。
吴历《夏山图》局部
吴历(1632年—1718年)是清初六家之一,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江南常熟(今属江苏)人 。年少时向王鉴学画,后经王鉴介绍拜师王时敏。著有《墨井画跋》。吴历画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较真实,安置得宜,还富有远近感,用笔沉着谨严,也善用重墨,积墨,山石富有立体感,风格浑朴厚润。
吴历《夏山图》局部
吴历画风临摹古人却不拘囿古人,能融汇诸家之长,自主创新,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方绘画风格,比如构图和明暗关系处理方面,得评价:“作画每用西洋法,云气绵渺凌云,迥异平时。” 他的山水非常注重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实感,十分难得。
吴历落款题识 王时敏题跋
这幅作品是吴历跟随老师王时敏学画,王时敏拿出自己珍藏的黄公望的《夏山图》让吴历临摹,算是教学,也算是吴历学画的作业。从吴历自提款识来看:”宋元名家皆以北苑为宗,惟子久深得其微妙。此幅夏山图笔法飞舞,神采奕奕,真希世之宝。丙午九秋日属临,不敢固辞,聊以效颦,未能得其神韵,深用自愧。吴历。“吴历看到了稀世珍宝,不敢固辞,潜心临摹数天方成此作。王时敏看了很高兴,题跋”渔山与此图血战累旬,咄咄逼真。遂令子久重开生面,虽其灵心妙悟不繇与古人有徇知之合,不然何以浑化入神至此。王时敏题。“可以说这个评价是非常非常高的,“何以浑化入神至此”,看王时敏为其他画作题跋很少有这么高的评价。
吴历《夏山图》局部
吴历此作构图非常讲究,设色又极富丽,层峦叠嶂,气势磅礴。纵观吴历生平,因为他中年信奉天主教,所以50岁便去了澳门入教修道,毕生致力于宗教活动。所以他50岁到70岁这一阶段作品很少,70岁以后的晚期作品,虽笔墨更加苍劲浑重,但在当时作品价格不及他中年时期。晚年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所以晚年生活清苦。他画这幅《夏山图》的时候,方35岁。如果中年时期坚持作画,很有可能他的成就将会是清六家的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