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唐宋词:“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2024-02-23 21:26:58 我喜欢苏东坡。原因是他跟其他文学家、诗人、词人相比,更像是一个“人”,他除了有超凡绝俗的才华外,他还是一个真实存在,让人能够感知,能够亲近的一个人,而不是时时高处在云端的“神仙”,常人该有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烦恼,苏东坡也有,常人有的亲情友情、生离死别的痛苦哀愁,苏东坡也有。常人有的委屈、酸楚、痛苦,他不但有,甚至比常人更深重…… (傅抱石画苏东坡像)常人时不时去思考人生的种种困惑,苏东坡也思考,只是,他想得更远、更透彻,更像是正确答案,最重要的,他能够用诗词很美地表达出来,抚慰后世的来人,比如这首《临江仙·送王缄》: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殇。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要读懂这首词,就需要了解他的写作背景。这首词在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里未作编年,准确写作时间需要推算,好在顾随先生《东坡词说》中说这首词跟《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所抒写的感情接近,并且这首词有“忘却成都来十载”的话,同样是十年,所以他推断两词属稿日不会相差很远。 (1959年的顾随)那么,《江城子》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本词该当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的秋天(秋天过后,他就调任密州了),这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王缄,字元直,是苏轼亡妻王弗之弟,当时,王缄自眉山到钱塘看望苏轼,送别之时,苏轼写了这首词。综上,这首词感情线很复杂,送别的惆怅、悼亡的悲痛、仕途不得意的心灰意冷(他自请出京,是因为受王安石的排挤)、对千里之外故乡的思念,试问,种种情感交织之下,谁又能不伤感哀愁呢,且让我们看苏轼是如何表达的——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成都,指的是眉山,当时眉山县所在的眉州归属成都府路,所以称“成都”。他为什么会忘了成都呢?因为他有自己的心头之痛,他逼迫自己去忘却。原因,除了那回不去的故乡外,还有王弗。 (苏东坡与王弗雕像)王弗自1054年嫁给苏轼,一直是苏轼的贤内助,夫妻感情深笃,1065年,王弗忽然染病亡故,年仅二十六岁,丧妻之痛对苏轼的打击非常大。因此当王弗归葬眉山之后,为了摆脱悲痛的缠绕,他不得不努力“忘却”眉山。但深情哪能忘却,越是努力,越无法忘却。十年的忘却努力,实际上带来了十倍的思念之情。王缄这次来探望他,更让苏轼想起妻子的好处,提醒他想起过往生活的点点滴滴。当然不可能忘却,其实他只是把层叠纷至的悲痛一年年地累积下来,化成了长久而深厚的有节制的悲痛罢了。王缄来了,妻弟的到来是他思乡的诱因,使他不得不回忆过往,老化结痂的伤疤又被揭开,痛苦闸门再次被打开。 (苏轼故居三苏祠)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江阳,古县名,东晋时所置,治所在今四川彭山县东,是王弗墓所在,当然也可以指苏轼的故乡。那就请你将我思念的清泪带回家乡吧!王缄此来,大概是讲了很多眉山的事情,因此,苏轼会说“故山好在”,眉山依然无恙,这让苏轼感到欣慰,但也更增添了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悲凉,此时的苏轼,宦海漂泊,通达无望,赋归无日,这是真正的天涯孤客。此时的他,旅思、乡愁、丧妻之痛、仕途之悲乃至送别之伤交相催迫,何其痛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殇。离别宴上,我的悲愁你不会看到,因为我的衷肠早已断尽,再也不会有更过分的哀愁。让我们举杯吧,且尽兴饮完这离别之酒!你看,别人写愁,是说愁断肠,到苏东坡这里,他却写自己想断肠也无肠可断,因为之前肠已经断尽了,那也么,他先期所经历人生,哀愁是有多么深重啊!“殷勤且更尽离觞”简直就是借酒消愁啊。一腔愁惨,化成了不能排解的无可奈何!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传舍”一般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也就是旅馆或饭店,总之是临时的场所,是寄身之处,不他乡,是灵魂无法安放之所。这一句有典故,《汉书·盖宽饶传》:“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苏东坡化用此典,实际是在直说人生如寄!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我的躯壳就好像传舍一样在不停地看见人世的辗转、漂泊、流离,何处才能是我的家乡啊!在这最后两句,他似乎已经将整个人生看破,他寻求彻底的、最终的解决,却总也找不到答案,这是痛到无以复加之后的悲凉,甚至到了虚无消极的地步,但在当时的苏轼,他还能怎样?在那样的时代,他的人生别无出路。 (苏东坡像)苏东坡是在人生路上左冲右突又最终完成顿悟的智者,破解人生迷局,他是绝佳的引路人。幸好他留下了诸多的诗文,当我们遇到人生困境,差不多都可以在苏东坡的诗词文章里找到解脱的窍门,有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一句诗、一阙词,但往往就是这短短的一句话,总能恰好命中要害。或许正是如此,苏东坡才显得容易亲近,让人温暖,这也正是他被人喜爱的原因,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赞 (0) 相关推荐 苏轼一生三位爱人,最爱的不是《江城子》让他“年年肠断”王弗 作为世界级的文豪,苏东坡的感情生活也是丰富的.他一生有三位爱人,王弗.王闰之.王朝云这三位女性相继伴随他走过风雨一生. 不思量,自难忘 宋至和元年(1054年),十六岁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轼.她是 ... 中国最会“泡”的城市在哪里? 中国人天生爱"泡"--福建人会泡茶,西安人会泡馍,东北人会泡澡(不是),但要说最会"泡"的人,还是苏东坡的老乡--眉山人.眉山,一座"万物皆可泡&qu ... 爱唐宋词:“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陆游一生有过八个月的边塞军旅生涯. 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二月,王炎任川.陕宣抚使,驻军南郑(陕西汉中),书召陆游为干办公事.这一年,陆游已经47岁,所以陆游收到书信后非常高兴,因为他努力半生为 ... 爱唐宋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李清照是喜欢梅花的(谁又能不喜欢呢). 有人统计,李清照现存的诗词中,提到梅花的就有三分之一,但全词句句写梅,又在每句都包含词人自己的,是这首<清平乐·年年雪里>: (梅花) 年年雪里,常 ... 【原创】内蒙古|孙建巧:爱,请深爱——读《杨绛传》有感 原创作者:孙建巧|内蒙古阿拉善盟 爱,请深爱--读<杨绛传>有感 爱,请深爱,使劲爱,哪怕来生不见,只求今生相守--杨绛随着读书会的节奏,我今天分享了<杨绛传>.这是一本让我生 ... 爱唐宋词:“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李清照18岁结婚,婚前她是富贵人家的千金小姐,婚后过了28年虽不富贵但平顺安定的生活,丈夫死后,是27年颠沛流离.漂泊无依的生活.她的一生,像三段折线. 她最大的人生转折点在她的46岁.46岁那一年, ... 爱唐宋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样的少女最迷人 李清照少年成名,在她的少女时期,她已经是闻名全国的才女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熏陶.父亲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的孙女,这使得少年李清照有机会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使她有机 ... 爱唐宋词:“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诗词是作者人生经历的凝结,因此,读诗词,一定要了解作者的人生.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顺遂的,18岁之前,她在家人的庇佑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18岁到46岁,她和丈夫赵明诚度过了28年夫唱妇随的平顺时光,4 ... 爱唐宋词:“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在两宋词史上,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的,一般认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朱敦儒,另外一个是辛弃疾. 苏东坡是新词风的开拓者,这当然是肯定的,他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甚至是他开拓了抒情 ... 爱唐宋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前半生与丈夫赵明诚过了半辈子穷尽家资的金石收藏生活,也因此,她的后半生几乎是在睹物思人的苦痛中度过的.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说: "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 ... 爱唐宋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本文要读的这首宋词,从<红楼梦>说起. <红楼梦>二十八回,贾宝玉赴冯紫英宴,席间宝玉提议行酒令: "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还要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