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旋覆花汤医案与瓜蒂散提纲

附三,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载魏生医案,噫气

  一妇女,噫气频作而心下痞闷,脉来弦溃,按之无力,辩为脾虚肝逆,痰气上攻之证,为疏旋覆花9克,党参9克,半夏9克,生姜3片,代赭石30克,炙甘草9克,大枣3枚。令服3剂,效果不显,乃请余会诊。诊毕,视方辩证无误,乃将生姜剂量加至15克,代赭石减至6克,嘱在服三剂,而病竟大减,魏生不解其故,余曰;仲景此方剂量原来如此。因饮与气博结心下,非重用生姜不能开散,代赭石能镇肝降逆,使气下降,但用至30克,则直驱下焦,反掣生姜,半夏之肘,而于中焦之痞无功,故其剂量则获效。可见经方之药量亦不可不讲求也,魏生称谢。

论;旋覆花代赭石汤中,代赭石的剂量最少,而此方却用的最多,故效不显。此细学提纲,辩证无误而剂量失误。此是没有重视原方剂量比例。还是一句话,中医一切标准,皆以仲景为准。观李可老中医医案,药方配伍经常出现23克的量,此即是仲景三两的一半,按比例减少的。李老方熬药也是水二千毫升取六百毫升,皆以仲景为准。医案一为什么用代赭石150克,且生姜半夏剂量少,又没有人参而两剂治愈,主要还是患者病轻,有脾胃之缓,只是梅核气而已。若是胸痞满闷者,也不能愈。选对了方却没治好病,就是失准,此当注意。

附四,陈松筠医案;呕眩

夏某,女,15岁,1958年患脑膜炎后,眩晕、健忘未得根治,此次伤风诱发旧病,来势颇盛,头晕且痛,眼黑而昏,闭目不能视物,如坐舟中,动则眩而扑地,虽挟乃腋亦不能行走,时时作呕,由同学背负来诊,诊见两目微红,舌苔白滑,脉象弦细而迟。此肝虚风动,脾湿生痰,风痰相结,蒙敝清窍,虽兼外感,究系实少虚多。治以敛浮镇逆,育阴潜阳,运化痰浊,兼疏外感。方用旋覆花代赭石汤加白芍,钩藤,菊花。一昼夜进药两剂,次日午后即能起床,脉症显著好转。续与原方,一周获愈。后用滋养培补之剂,调理而愈。

按语;本案咳喘日久,又见痰声漉漉,纳呆,脉细。究其病机,乃病久不解,胃气大伤,中土不运,痰浊内生,上犯肺所致。以旋覆代赭汤和胃,化痰降逆,乃治本之法。痰浊去,胃气降,则肺气肃,而咳喘自平。

论;本条眩晕,就是胃气不降,甲木升浮失根。此次伤风,诱发旧病,是外寒而表郁,毛孔收宿之义,若是表实,肺闭胃逆,必发哮喘。表郁胃逆,故来势颇盛,三阳俱逆,故见头晕且痛,眼黑而昏。如坐舟中,动则眩扑者,此是痰饮郁格,阳气不降也,痰饮内壅,故时时作呕,两目微红者,此是目赤,此是少阳经,相火上逆证,但不是少阳外感,胃逆相火上炎之证。舌苔白滑,肺津凝瘀也。弦细者,湿盛木陷,迟者本虚。胃逆不降,故见诸多上盛之证。旋覆花汤,降胃建中,开上焦痞结,降下焦逆冲。

太阳百三十二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诸亡血家,不可与。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是发热汗出之义,寸脉微浮者,肺气不降也。胸中痞硬者,是甲不降也,肺逆火蒸,故发热汗出也。气上冲于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痰,阻塞窍隧,故令肺气壅塞,不得布散也。法当吐之,宜瓜蒂散,香鼓行其滞,小豆泻其湿,瓜蒂涌去寒痰,则肺敛胃降也。

1 诸亡血家,血惯上逆,不可与之。不能吐痰,反助亡血,故此为瓜蒂之禁忌。

2 本条当区别于上条,汗吐下后,本条就是表闭肺郁,津液停瘀,是为胸上有寒。肺逆火蒸,故如桂枝证,发热汗出,吐去寒痰,则喘逆与胸痞俱愈。瓜蒂散证,此为病实,脉象多见滑象,或两寸独盛。

论;痞硬之总结;桂枝人参汤,坏病之痞,补虚解外;大黄黄连汤,上热之痞,痞之濡也;附子泻心汤,又加下寒,痞硬实也;十枣之痞,水阻甲木,泻上停之水;生姜泻心汤,中虚之痞,建中补虚。甘草泻心汤,坏病之痞,救逆之方;五苓散,湿盛之痞;旋覆花代赭石汤,中虚痰饮之痞;瓜蒂散,痰饮之痞。痞者,俱是甲木之痞结,只是致痞的原因不同。重点,以上痞者,皆是甲木之痞结,但不是少阳经外感病,也不是柴胡之证。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旋覆代赭汤原方组成、医案条文、用法剂量与方解方论

    [原方组成] 旋覆花三两(9克),代赭石一两(3克),人参二两(6克),生姜五两(15克),甘草炙,三两(9克),半夏洗,半升(12克),大枣擘,十二枚. [服用方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 ...

  • 《伤寒论》113方——瓜蒂散

        第五十四方--瓜蒂散 太阳百三十二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诸亡血家,不可与. 瓜蒂一分(熬)(4克)赤小豆一分 ...

  • 【每天学伤寒】旋覆代赭石汤方

    张仲景&倪海厦 修田哥哥资料库 昨天 一七六:『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一个人伤寒,发汗,若吐,只有心下痞鞭,噫气,没有其他症状,单纯的噫气 ...

  • 气管炎,哮喘,鼻衄,吐血——生姜泻心汤

    34慢性支气管炎--姜春华医案 杨某,女,48岁.患慢性支气管炎已10年,近急性发作,咳嗽喘息,夜不得卧,多黄痰,心下痞闷,甚则呕吐痰涎,纳差,肢倦,大便难,舌白腻,中间黄,脉滑数,以旋覆代赭汤及小陷 ...

  • 《伤寒悬解》中医吐法——瓜蒂散医案两条

    附一:瓜蒂散医案,摘自网络: 陈某,女,25岁,某大学教师.幼时病哮喘,多方寻医,时效时不效,后经中医治疗五年未发.彼炯炯睿智,容光藻逸,学校之外另有兼职,皆胜任之而无倦意.近因变天哮喘复作,白昼尚可 ...

  • 《伤寒悬解》旋覆花代赭石汤医案四条与瓜蒂散提纲

    附一:黄阳生医案:梅核气 刘某,男,28岁,1981年3月12日初诊,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有时咳出少量灰色粘痰,舌苔薄白,脉缓,属梅核气,乃气滞痰郁所致.治以利气开郁,化痰散结. ...

  • 《伤寒悬解》瓜蒂散医案两条与太阳坏病提纲两条

    附一:瓜蒂散医案,闫云科医案: 陈某,女,25岁,某大学教师.幼时病哮喘,多方寻医,时效时不效,后经中医治疗五年未发.彼炯炯睿智,容光藻逸,学校之外另有兼职,皆胜任之而无倦意.近因变天哮喘复作,白昼尚 ...

  • 《金匮悬解》复解肺痈提纲,并附红楼医案

    肺痈二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其为肺痈?当有血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 ...

  • 《伤寒悬解》——栀子类汤,五条提纲

    太阳八十七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下伤中气,枢轴不运,是以腹满:阳明上逆,浊阴不降,腐败壅塞,宫城不清,是以心烦.烦极则起卧不安.栀子厚朴汤,厚朴.枳实破壅满而降逆,栀子吐 ...

  • 《伤寒悬解》厥阴篇——干姜芩连人参汤与吴茱萸汤(附医案)

    厥阴二十五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伤寒,本自内寒下利,医复吐下之,中气愈败,胃气更逆,脾气更陷,则更吐下而不止.若食方入口即吐者,此为寒格 ...

  • 《伤寒悬解》厥阴脏病——阴厥病象之当归四逆汤、瓜蒂散

    厥阴十五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肝司营血,流经络而注肢节,厥阴之温气亏败,营血寒涩,不能暖肢节而充经络,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血不足则脉 ...

  • 《伤寒悬解》少阴篇——真武汤、猪苓汤、四逆散、与艾炙提纲

    少阴十九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疼,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不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1 少阴病,二三日不愈,至四五日加重,腹疼,小便不利则知水 ...

  • 《伤寒悬解》脏病连经——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医案

    少阴二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1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热为太阳之经,沉为少阴之脏,此为少阴,脏病连经也.表阳外伤,则见经热,沉为在里,是为脏寒,脉沉发表,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