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刘洁瑜:湖北业主
刘洁瑜:记忆中的春节
刘洁瑜:终觉温暖在侨区
................................................................................
................................................................................
生火记
○刘洁瑜
................................................................................
上古神话里燧人氏“钻木取火”,祝融“击石取火”之后,人类的生活里便离不开火。火不仅象征着文明与希望,光明与温暖,燃烧与力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里,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上个世纪70年代,从我记事起,家里用的是土灶,燃料主要是柴草。那时父亲总在周末休息日时,邀上几个工友拉上两辆板车到甲东林场去买木柴。可以当作柴火砍下来的树大都是木麻黄,100斤刚砍下的木麻黄大约三块钱左右,一板车大约1000多斤,几十块钱,回来后几家人平分。这样满满的两板车木柴晒干,几家人大约可以烧上一两个月。买来木柴,还要自己加工锯开,把木麻黄树干,用两个小脚凳架起。父亲和工友两个人,一人在前面按住固定前端,一人拿着手锯,用脚踩着树干的后端固定,“刺啦,刺啦,刺啦”手锯拉动,锯末纷撒中,树干变成了一截截的圆柱体。要是碰上大的树干,那就得四个人,两人固定树干两端,两个人一上一下地拉锯子。木柴锯开,圆滚滚地烧不动,还得劈开。父亲把一段树干竖放在地上,扬起斧头,用力一劈,树干脆脆儿破开成两半。父亲又把两半树干合拢竖放,又一斧头,“噼啪,嘶啦”,声如裂帛,树干破开成四瓣,朝四方躺倒,砍下不久的树干里水份依然饱满,有原木芳香溢出。小树干破成四瓣,刚好可以塞进灶膛里,要是大树干,那就得多劈几斧头了。父亲一下下挥动斧头,汗水从额头渗出,渐渐地汇成一滴滴,沿着脸颊鼻尖滴落。劈好的木柴还要放在门前的空地上晒几天,晒干了再一摞摞搬进柴草棚里囤积。夏天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在劈好的木柴上,也在父亲汗涔涔的背上洒落斑斑点点的光圈。树木的生长速度远比当作柴火烧掉的速度慢,当林场没有木麻黄树干买的时候,父亲和他的工友们会辗转几个地方到邻近华侨农场的一个乡里买来榨干汁的甘蔗渣,晒干,也可以烧上一阵子。因为路远,父亲他们得在清晨担风浴露出发,夜晚才披星戴月而归。......................................................土灶的胸膛极具包容性,只要和植物有关的,都可以收集起来当燃料:破得不能再修的木家具劈开可以烧上几天,粮食丰收时的粗糠,花生或豆子的壳和植株晒干,写完废弃的练习本,都可以当燃料。有时姐姐和她的小伙伴们会带上草筢子到单身职工宿舍区去筢草,其实也没有什么草,是木麻黄掉落满地的针叶子。我和哥哥做的行当不同,我们每人拿一根粗铁线,铁线的一端弯了个圈,可以手握,另一端则磨尖了,用来插树叶。矿场里种了很多桉树,落叶时节,满地红的黄的叶子。桉树叶子宽大厚实,尖尖的铁线一插一个准,“扑哧,扑哧”很快就插了满满一串。树叶花花绿绿,又参差不齐,串成一串,就像过年时拿在手里燃烧的烟花串。铁线上串满的树叶用手一捋,“刺啦”一声全部飘进随手提着的小篮子里,我们便又继续前进插树叶。我们插的树叶和姐姐筢的草,还有废弃的本子什么的,这些都不耐烧,塞满灶膛,不用一分钟就烧完了,人要一刻不离地守着往灶膛里添树叶。但容易着火,用来起火最好,把这些用火柴点燃了,架上木柴,等木柴烧起来了,那就可以烧上一会儿,人就可以走开做其他事了,过一会儿再来添一根木柴。后来,我们改用蜂窝煤球。做蜂窝煤球的那个场离矿场不远,出门就可以买到,父亲再也不用跑远路找柴火买了。有时为了节省一点工钱,会买一些煤炭回来自己做成蜂窝煤球,那个也是要花上一天的时间。后来父亲太忙了,就不做了,直接买了煤球囤放在柴草棚里。煤炭炉是红泥做的,高高的,中间一个圆柱空心,大约可以放四个蜂窝煤:最底层是一个烧过的煤炭渣,第二第三个是已经燃烧但还没烧完的,火种的延续就靠这两个中间的煤球,第四个才是新加上的。炉子接近底部开了个圆形的炉门,有盖。火大火小可以通过盖子来控制:盖紧密了火就小,煤球烧得慢些;打开盖子火最大,煤球也就烧得快,一个煤球黑不溜秋的,烧完了就变成淡红色的煤炭渣。控制得好的时候,煤炭炉可以天天不熄火,不用像土灶那样每顿饭都要起火。但煤球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硫气体却是臭得受不了,我们把煤炭炉放在院子的通风处,一开炉烧火,就把屋里的门关上。换了煤气炉后可就方便多了。打开煤气罐,扭开煤气炉的开关,“啪”的一声,着火了,开煮,干净利落,还没味。煤气炉不锈钢的面亮晶晶,美观大方;滴落油滴抹布一擦,方便快捷。煤气炉的更新迭代更快,从原先的一个不锈钢面加一个炉心一条煤气管,到后来的面板材料越换越高档,设计上也越来越美观,越来越安全,越来越方便清洗。前几天打电话给老父亲,说起以前烧火做饭的事。父亲哈哈大笑,说:“有什么好说的呢?经济决定一切,落后就要奔波。现在煤气管道比起当年的煤气罐更方便,都不用换煤气罐了;电磁炉微波炉更方便,看不见火也能做饭了,心愿咯!”听着父亲爽朗的笑声,仿佛看见他红光满面的笑容,我在电话这头也笑了。放下电话,我不禁想:再多些年,又是怎样的光景呢?对于老百姓而言,经济越发展,日子越滋润。然而经济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技人努力,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离不开所有人脚踏实地的拼搏。活在当下,我相信,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