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 | 郝书许:北斗《如梦令·陈石松<虎耕图>戏题》解读
拉到底部,有赞赏
陈石松 画
一波三折,趣与理融
——《如梦令·虎耕图戏题》解读
·郝书许
如梦令-虎耕图戏题
·北斗
四尺斗方神画,谁近田头犁挂。道是为三餐,恐误山君牙下。潇洒,潇洒,脑洞大开无价。
有云:“诗有别趣”。一首诗词,若得一“趣”字,则诗意生焉。况,若能蕴涵生活之事理于趣味之内,则更为不可多得。观北斗此阙《如梦令》,可证此言。
此阙《如梦令》,如标题虎耕图戏题所说,乃为一阕题图词,题的是一幅虎耕图。且为戏题而非正题。所谓戏者,定非一本正经之谓,看官自是明白。一看戏题,必追之以趣味,若是无趣,则非为戏也。
北斗此词,果有趣否?请看词:
起拍“四尺斗方神画”,白描入笔,指明这幅画为四尺斗方,但句后二字却用“神画”状之,则足见用心,一、直接对画而言,此画的确神,大胆到把老虎当牛使,用之耕田;二、修辞上则起到夺人眼球之效果,不见图而读此词的话,定会因此二字而生一探究竟之欲望。“谁近田头犁挂”依然就图之本身白描,赶着老虎耕田的那个人是谁呢?这么牛?进一步吸引读者往下一探究竟--扶犁人是谁?
然则下面可知谁扶犁否?自然不能。二拍“道是为三餐,恐误山君牙下。”作者荡开一笔,却把画名“只为三餐”嵌入,用“道是”和“恐误”关联上下,你说只为三餐,恐怕老虎没那么容易使唤,搞不好就要被山君大人吃掉。这句看似调侃,却大为耐品,也刚好契合了画的深意。
什么深意?就是老虎可以用来当牛使吗?这里把老虎当牛使的创意,应该来源于成语“与虎谋皮”,画者为出新意变化为用虎耕田,也是一种脑洞大开。真正用老虎耕田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事实上却发生了很多把老虎当牛使的例子,比如最近两年经济不好,很多生意人为了周转需要,找银行甚至高利贷贷款,结果深陷其中,这样就变成了企业家、生意人都是在为银行或者高利贷放贷者打工,你能继续维持,自然银行或者高利贷者这种老虎就继续跟你合作,一旦有些风吹草动,那就对不起了,贾跃亭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更有甚者还有什么校园贷,不过现在打击的厉害,希望校园贷能杜绝了。当然,与虎谋皮也好,用虎耕田也罢,在现实中并不单单表现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多,比如,算了,你懂的。大家可以自己去发现,这里不在一一枚举。
另外,作者在这拍里两个关联词,用的也颇为到位,一个“道是”,其实是点明了与虎谋皮者的警惕性不高,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他们在与虎谋皮的时候的一种自我安慰心态。一个“恐误”就好似当头棒喝,是作者有意在提醒与虎谋皮者,小心不要被老虎吃掉。读者不可不察。
行文至此,感觉似乎很是沉重。似乎也脱离了戏题的趣味,所以作者在结拍笔锋又是一转,来个哈哈大笑“潇洒,潇洒,脑洞大开无价”!用来调侃画师,希望画师这幅画可以卖个天价。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放松,不至于让自己以及读得懂第二拍深意的读者陷入其中,用调侃收束全词,既扣题,又展现了趣味。
这阕词,作者从开始用“神画”二字勾起读者兴趣,用“谁”字触发读者思维,用整个二拍揭示社会现实,并暗含提示警示之意,用三拍调侃画师,幽默收束,采用了一波三折之法展现主题,诠释画意,在戏虐中揭示了深刻社会问题,虽然最终没有告诉我们谁是扶犁者,但扶犁者却跃跃欲出。趣味与事理兼容,让人们在调侃中理解深意,颇具匠心。
2019.3.15于东莞
你可能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