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1356 | 记者写记者节·黄俊杰:节边语丝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节边语丝

●黄俊杰

又一个记者节悄然来到我的身边,22年的记者生涯就是“弹指一挥间”。回望这一路上,所有的时光就被蒙太奇般地倒放着。一幕一幕,我曾经不断地摸索着、努力着,前进着、奔跑着;有付出,有感悟,有收获,也就有了“记者节日边上”的如下“语丝”。

(一)

●正如人有品质,新闻也有品质。不管是传统的媒体新闻,还是目前全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都应当重视新闻的品质。新闻的品质,决定了新闻的影响力。

●新闻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新闻在向社会大众进行内容运营时,一定要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引导社会大众从善向善,而不是一味地迎合社会大众。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必定行而致远。

●11年前,我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观点为指导,尝试将“自然生态”的概念引入新闻领域,提出了“新闻生态环境”的概念,并且认为:新闻生态环境是指报纸和视频传媒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其中,“人”是整个新闻生态环境的核心。新闻的生态环境应有这些要素要求:第一,新闻能够出色地担负起社会责任,为政治服务,为公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第二,新闻能够反映社会事实和社会真相的“全部真实”,让公众了解实情;第三,新闻能够展现崇高的道德,主导时代主流精神和正确舆论;第四,新闻坚持以人为本,表达一切的重要观点,体现出一种积极的互动;第五,新闻能够体现出一种和谐,展示出“更聪明、更公正、更正直、更有理性、更富于同情心、更富于理解力、更富于公信力和影响力”。

●让新闻与受众“无缝对接”,时事版的内容运营必须实现“四化”建设:一是要以百姓的意识和百姓的眼光,最贴近地关注百姓衣食住行,实现视觉“百姓化”。二是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诚实的态度,报道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实现报道“诚实化”。三是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像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追踪”就一直在坚持监督,实现监督“有效化”。四是要用生动、活泼、平实的语言,直接、清新而有力地表述,实现文风“平实化”。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要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地用专业自信,树起新闻威信。一般地说,深度决定威信,合力提高威信,品牌强化威信。

●全媒体形势下,新闻只有给读者受众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显示它存在的价值,才能增强它的生命力。“优质服务”主要在这三点:一是实现角色上的转变,通过自己独特的新闻眼光与触角,以瞭望者的姿态,多开展问题式报道和研究性报道,从提供信息转变成做一个深刻思考的“解析者”。二是实现制作上的转变,要灵活处理新闻信息,最关键的是要善于统筹策划,实现由信息的被动记录者和传播者,转变成为新闻信息的设计者。三是实现功能上的转变,让读者受众除了关注到新闻的贴近性外,还能获得到新闻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把说话者变成“指导者”。

(二)

●要有效地克服“新闻耳” 钝化和非“新闻耳”现象,就要善于打造灵敏的“新闻耳”。主要有四点:理性分解。这要求记者做到“四个善于”,即善于弃假取真,善于弃轻取重,善于弃无取有,善于弃表取里。情感接受。要求记者在谈话采访中,自始至终投入情感,全身心地进行沟通,致力与被采访对象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能让他畅所欲言的气氛。意识服从。这是一种“此时有声胜无声”的倾听技巧。采访需要记者的耐心,沉住气让采访活动引向深入,引导被采访对象说得更有条理、更加全面、更加透彻和更有价值。语境创造。谈话采访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必须创造一个不会影响语义的表达和理解,由能有效促进沟通的良好语境。

●要激活“新闻眼”, 学会善于观察,精于发现。 首先就是要做“有心人”,其次要做“内行人”,再次要做“挖矿人”,花心思、花精力去寻找、挖掘新闻。

●要学会把握“新闻沸点”。 新闻沸点,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社会焦点和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必须把握这三个特点:一是展示了时代性、社会性和普遍人性。二是展示了抓住人心的热度。三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来把握“新闻沸点”。这样,使新闻拥有更多的读者群,扩大它的覆盖面。

●网络信息时期,一些新闻在制作手段明显存在一种涨风式表述的“硬伤”。这种“硬伤”的表现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故意以偏概全,哗众取宠。在制作上,或者故意煽情,以偏代正。或者以小代大,耸人听闻。这类标题的特点是“题不惊人誓不休”,往往是用放大镜形式对存在的事情进行渲染,在夸大的渲染中造成耸人听闻、令人惊吓的目的。另一类表现的是,用语有意拔高,夸大其词。例如,某地一篇写全市金融系统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日”活动启动的消息,标题和内容一同表达的是“我市小微企业融资不再难”,把一个刚刚启动的活动,等同于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难题。真令人哑然失笑。

●在多年的编辑版面实践中,我升华总结出一种比较实用又有创意的思维,我把它叫做“片性思维”。所谓“片性思维”:以连片的、系统的眼光,对新闻材料或新闻稿件进行有效而合理的整合,善于在事物之间寻找横向的、微妙的、感性的联系,使各个分散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稿件在特定的新闻版面和新闻栏目中,发挥出超过原来的舆论引导力量和社会价值影响,让一篇篇看似孤立的稿件在新闻版面和新闻栏目里“活”了起来。这种思维能够很好地避免新闻材料或新闻稿件的浪费,能够使之从低浅层次解脱出来,从而体现报纸自己的个性风格,提高新闻的价值和品质。

可能你会读:
文学看台1355 | 戴国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文学看台1354 | 忧乐:幸福源于强大的祖国
文学看台1353 | 林培琼:牛嵴岭夜行记
文学看台1352 | 凤河抒情/揣爱航归蚊澳岛/坐月子与客家娘酒【杨永可李雪君洪天丽】
文学看台1351 | 刘祖建:母亲的深夜
文学看台1350 | 郑海潮:奔驰节节望乡愿
文学看台1349 | 张碧芳:秋未央
文学看台1348 | 林煜琮:寻根博美傍热土
文学看台1347 | 章为华:我的祖国我的家
文学看台1346 | 花纹:我多么需要/美好的草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