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养生有“七宜”, 一一做到保健康!
12
月
7
日
周
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时节,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随之而来的就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
因此,掌握一定的养生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接下来我将为您一一介绍大雪养生的“七宜”。
一宜:防寒保暖
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天气干燥,空气湿度很低,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
特别在夜间,温度骤降,晚上睡觉要多加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通畅,这样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脑血栓形成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头部的保暖工作。外出时最好带上帽子防寒,而且最好戴能遮住前额的帽子。
头是诸阳之会,天气寒冷,会使血管收缩,人易出现头疼头晕的症状,更甚之,可能诱发脑血管病。所以,头部的保暖尤其重要。
二宜:暖足健脚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远,血液供应偏少,皮下脂肪较薄,抵御寒冷能力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其抵抗疾病能力下降,导致呼吸道感染。
尤其要注意关节的保暖,在寒冷时可以佩戴护膝,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泡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
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
三宜:饮水足量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四宜:养宜适度
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
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五指毛桃茯苓汤
进补前,先喝这碗汤,脾虚、湿气重的必入!
材料:五指毛桃30克,茯苓20克,鸡半只,姜3片(2人份)
做法:将鸡焯水,药材洗净,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攻补兼施
适合人群:脾虚湿困者,多见腹胀腹痛,食欲下降、囗甜囗腻、头身困重、大便溏烂、舌淡,苔厚腻等症。
综合调养要适中。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
五宜:通风换气
冬天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往往不愿意开窗通风,想保住那一点“热乎气”。
其实,这种做法会直接导致屋内干燥,室温上升,各种细菌病菌纷纷恢复了活力,急速入侵人体,再加上不通风,病菌在室内传播的速度就会更快。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一个屋子的人一起感冒的原因了。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因此,即便是异常寒冷的寒冬腊月也要注意定时开窗,以便排放二氧化碳和废气,提高氧气浓度。同时,让阳光照射进来,增加室内负离子含量,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宜:喝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天气干燥,如果饮食再不稍加注意,很容易上火并患口疮。
同时,冬天应少食肉食,多吃蔬菜和温性水果,宜多喝粥。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
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粥、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七宜:早卧迟起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
晚上最好在10点之前入睡,早上7-8点起床,这样不仅睡眠充足,而且符合自然作息规律。
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