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释 • 放》——广州动物园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学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毕设作品:《释·放》——广州动物园景观改造设计方案毕设成员:容雯静 黄景柱 林子豪指导老师:廖旻 李剑锋 李慧 黄帼虹 陈洲
方案视频展示
设计过程
动物园是城市公园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节点。现代动物园的要求是尽量把动物的居住舒适度放在第一位,同时更加重视动物生活环境的生态自然性。
广州动物园的历史可以追究到1928年,它的前身是广州市中山四路的永汉公园。由最初的人民公园历经长达86年的曲折历史演变到现在的动物园,由最初的人民休闲公园到现如今科普动物的教育用地。
国内国外对动物园关注度有着很大区别,国内动物园更关注利益层面,不怎么在乎动物的感受以及观赏方式单一,国外动物园更关注动物和人本身,不仅给动物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注重人们的观赏体验。
并且动物园发展有着阶段性的不同,从刚开始的展示动物到现在的保护动物,从古至今不同时段有着各种各样的演进变化。
设计场地广州动物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邻十九路军陵园,南接环市东路,西邻云鹤路,北衔先烈中路。四置交通便利,建筑密度高。整个场地占地面积为420000平方米,场地巨大,可利用空间丰富。内部动物、植物种类丰富,生态系统多样化。
园内陆形起伏大,高差明显,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园内受到地形高差的影响,拥有许多高差变化明显的阶梯,在此基础上众多的阶梯形成了视觉上的阻碍以及上下阶梯加剧体力的消耗。
经调研观察,园内上午人流量较少,中午开始人流量最多。游览人群中儿童、年轻人的人流量较大,中老年人数居中。反映出动物园主要吸引对象为年轻人和儿童。在园内,儿童大多由家长和学校带领,在园内学习观赏玩耍。年轻人以游览拍照为主。老年人多为散步休息。
继续调研观察,我们由人转向了动物,整个动物园的物种十分丰富。经我们调查资料发现,一些动物因为生活习性相近,进食相似可以一起混养。可混养的动物一共有30多种,例如草食类动物中长颈鹿、斑马和羚羊可以混养。灵长类动物中白颊长臂猿和黑叶猴可以混养等等。将这些动物放在一起共同生活,释放动物自然状态下的天性。
随之我们也发现了场地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
园内现有展示方式比较传统,相对古板,缺少活力,可观赏途径单一,可观赏的角度不够多元化。在调研时发现动物都缺少活力以及自由活动的空间。
园内硬质化用地较多,多为休闲广场空间以及开阔的道路,闲置用地范围大,游客使用率低。动物占地面积较少且分散。可以给动物们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
园内路线凌乱,指导不明显,缺少一定的导向性,人们一般走大路,从而忽略了一些隐藏起来的精彩以及忽略了某种动物。
人与动物、动物园三者之间都相互联系着。游客观赏动物,以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动物园对动物们饲养管理,为动物们提供所需,动物为动物园吸引着各种人流和商业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以及提升人们的科普知识。所以说动物与人缺一不可,如果两者缺其中一个就没有动物园存在的价值。
在园内,过去动物们都生活在“囚禁”般的笼子内,我们意在使动物们有更多自由和空间,提出“动物为主,人为客”这一观念。让动物从笼子里解脱,一定程度上提供动物们更多自由,打破传统动物园格局。
主题:释·放。
释:指释出动物园更多场地空间与活力;放:指从旧的动物园格局中解放出来。释放一词包括空间、活力、自由、开放。释放动物天性,给动物园注入更多新鲜活力,获得更多自由空间。丰富游客观赏体验,释放游客的好奇心理。
细胞核的出现,丰富了整个大自然,人与动物居住其中,两者有着共同之处,但是又是那么的明显不同。动物园就像小型的大自然,将两者包含在一起,相互之间联系,循环与共生。
因此在我们的设计中引入了细胞核这一元素结合场地,将动物与人串联起来连成一体。
从元素细胞核中提取,人与动物的相互联系中演化,再到场地的结合,给广州动物园注入更多的活力。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最终提取形成设计场地。
首先我们从最根本的道路开始规划,规划一条更好地路径可以更全面地游览整个动物园。减少不必要的分叉路,减少闲置用地范围,扩大动物的活动范围和馆舍面积。让动物的生活环境更宽阔舒适,在此基础上营造空间,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观赏体验。
规划流线,丰富空间层次,营造立体空间。丰富空间形态,将细胞形态与场地结合。给动物提供更多活动区域的同时,也增加了游客游览的空间。
平面的形态采用细胞核的圆形,结合场地释放空间,营造立体空间架构,给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给动物更加开阔的活动和居住空间。
立体三维空间建筑,可以从里面向往外面观看,可以从上面往下面观看,可以从外面向里面观看,扩宽视角,增加趣味性。
三维空间的呈现,更有效地利用空间,给动物挤出更多空间。在立体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休闲空间,在休息的时候也可以体会到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用框架撑起一片天空,增加张力表达。与高差、元素的结合,圆滑的形态中包含着人与动物共存。
连接北门入口立体空间一层的出口,是从几个圆中挤出来的空间,象征着在如今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与动物都不安全,如果想继续生存,只能和谐相处,实现共存的自然环境。
不规则的立体架构,以及开阔的入口广场,既是中景,也是连接过渡区域的点线面集合体建筑。游客既可以观赏动物,也可以体会不一样的建筑风格。
以流线的缠绕贯通整个南门区域,一线两线归于此中。南门区域营造草食动物居住区域,减少对动物的干预。构建桥梁,将桥底留给动物通过,人们在桥上观看,与地形结合将建筑融入地形。
动物活动最大区域,人们可以在此体会不一样的高低错落的感觉,既可以在桥上观看,也可以在地穴中近距离观察动物。
效果展示
感谢老师的教导
感谢每一位同学的陪伴
毕设作品:《释·放》——广州动物园景观改造设计方案毕设成员:容雯静 黄景柱 林子豪指导老师:廖旻 李剑锋 李慧 黄帼虹 陈洲
视频编辑:容雯静
图文编辑:黄景柱 林子豪
设计成员联系方式:
姓名:容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