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压箱底儿的记忆】◆邓秀晖

作者简介

邓秀晖,笔名枫叶,湖北巴东人。语文高级教师,爱好写作,喜欢乡土文化,农村是我的故土,愿在写作中把文字沉进泥土,让情感流过乡野。

压箱底儿的记忆

2006年,我们搬进了现在的新家,一晃又是十四年了。那口木箱一直安静地放在衣柜的上面,几乎没有动过,连灰尘也没有拭去的机会,记不清什么时候锁扣也被损坏。但每当看到这口木箱,满箱的记忆就沉甸甸的。

最近需要一次房屋装修,那口木箱被我们小心翼翼地抬了下来,记忆力、好奇心、神秘感陪着我们打开了木箱。这个晚上我们就泡在木箱的记忆里,嬉笑、高兴、流泪、不能自已。犹如两个老年痴呆,时而捧腹,时而傻笑,时而老泪纵横。

木箱里装着青春,装着爱情,也装着亲情。一沓厚厚的家书里,一个发黄的信封,几行熟悉的字迹,让我眼前一亮。那是我读师范时父亲写给我的信,应该是父亲留给我唯一的字迹了。我一字一句地读着,纸巾湿透了我内心的思念。

我读师范时,父亲快六十岁了,祖祖辈辈终于出了我这个读书人,一家人都高兴不已,在父亲黄瘦的脸上被纵横交错的印记雕刻了一个永恒的笑容,从此铭刻在我的心里,在父亲剩下的岁月里,父亲就一直在我心里笑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的确很穷。自从我拿到入学通知书后,父母就没消停过,卖木材,卖山货,只差卖瓦片,为我准备路费和行李。特别是那床被盖,至今也没弄明白,他们从哪儿来的金钱和见识置办那么高档的被盖,印花的包单,绸缎的被面儿,崭新的棉絮,还有母亲匀称的针线。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如此高级的被盖,或许陪嫁姑娘的嫁妆里也难得一见。

上学时,父亲坚持要送我,总说路太远,中途还要过夜,不放心。其实我已是二十一岁的大小伙了,在父亲的眼里我离长大还差得很远。那时交通不便,建始师范在我心里也是个遥远的地方。没有直通建始的班车,连老家搭个便车的机会也没有,步行到野三关三十多公里,清早就出发,傍晚才能到。

那天晚上,母亲几乎没睡,天不亮就叫我们吃早饭了,父亲准备把我送到野三关后当天返回。等我睡意惺忪的起床,母亲把饭菜都端到桌上了,父亲早已为我收拾好行李。吃过早饭,踏着露水启程了。父亲穿着蓝色长裤,白色短褂,带着一条毛巾,很随意地挂在脖子上。一路的羊肠小道,不是下山就是上山,蜿蜒曲折,步履维艰。

行李不是很重,不足一百斤,沿途就靠路边的“懒凳”歇脚,几次我要替换父亲,他都说不重,坚持一个人背着,还边走边叮嘱:上学后,一定要使力读书,把高中没读好的补起来,家里不用担心,没得钱了就写信回来。我在后面不停地答应,但心里已不是肝肠的味道。五十七岁的父亲,头上难得找到一根青丝,古铜色的脸上千沟万壑,汗水从一个沟里流到另一个沟里,最后集中在那短粗的胡须上,呈现出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希望。

中途找了一个好歇脚的地方,我要求父亲放下行李吃支烟了再走,父亲同意了。当父亲离开背篓的瞬间,我的心酸疼酸疼的,他的短衫早已湿透了,连裤腰都是汗水。我终于找到机会背上了自己的行李,背上还有父亲留下的温度,当这两种温度重合的时候,我才感觉到肩上的重量并非父亲说的“不重”,只是父亲把这重量看得很轻而已。

我们走了八个多小时,才走完这段送子上学的路。当晚,我没让父亲连夜返回,给他说尽了好话,我们在旅社偷偷地挤在一米二的床上住了一夜。月色朦胧的夜晚,他睡得很香,我摸着他长满老茧的脚板,在月光里读着这脚板的故事,久久不能入眠。

次日凌晨,父亲醒得很早,轻轻地下床,生怕弄醒了我的瞌睡,直到对门车站有人在走动才叫我醒来。上车后,我一再叮嘱父亲要吃点东西了往回走,他一直开心的点着头,但我没想过他身上是否有钱和粮票。等汽车行驶在茫茫的大山里,我突然觉得他会饿着肚子回家。

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写信,最重要的事是问他那天吃东西没有。今天,我再次读到他的来信时,他除了告诉家里情况和鼓励我好好读书,没有回答我想要知道的问题。

我站在木箱前,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父亲的文字,那枯瘦的身影,满头的白发,戴着黑边老花镜,工工整整地给我写信的形象仿佛就在昨天。信笺上一层又一层重影的字迹,让五十七岁的我久久不能释怀。我把信原封不动地放回木箱,连同我的思念和记忆装在了一起。

(0)

相关推荐

  • 记忆中,那永远年轻的温暖/于小燕(原创)

    记忆中,那永远年轻的温暖 于小燕 十八岁那年,我在酒泉城里卖菜. 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买菜的人少.交通不发达,啥地方的人种下的菜,就得啥地方的人吃.种菜的人不多,但是卖菜难. 有时候一斤白菜五 ...

  • 【第七十一期:隆重推荐散文《清明:埋在记忆深处的父亲》作者:姚锋】

    作者简介: 姚锋,女,网名小桥流水人家.人间四月天等,山西吕梁人,公务员,常年从事文案工作.2016年进入碎玉诗词学院学习近体诗,现任主群管理.自幼酷爱文字,喜读书,善思考,数年笔耕不辍,各类作品散见 ...

  • 散文:家如果园,还有淡淡的清风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曹旭 有种说法是,放一枚苹果在洗手间,可更美那里的空气,生活更为质量.那淡淡而悠长的甜香,在岁月的疾风中,一缕缕地飘来 ...

  • 散文||跨越四十年的高考记忆

    跨越四十年的高考记忆 袁福成||江苏 1978年高考结束后不久,我怀揣高考分数通知,背着被窝行囊,从高考复习班驻地回到早已想逃离但暂时又不得不回的农村老家.农村的确太苦,农民的确太穷.但此时回家的心情 ...

  • 情感 ‖ 琐细间(七)

    江 伟 /文 1 我问老爷子:您参加工作的几十年里,获得过的最高表彰是什么? 老爷子思想了很久,估摸一是年事已高,二来可能得的不少.高的不多. 确实记不起了,但有一个奖,我印象特别的深.那是我读师范的 ...

  • 读者投稿 || 杨俊:又回老家

    又回老家 文/杨俊 五月中旬,是父亲过世三周年祭奠日,我又一次回到生我养我的老家.记忆中的老家,承载着童年的梦想,承载着童年的无忧.记忆中的老家,没有都市的繁华,也没有都市的拥挤和喧闹,只有几排低矮的 ...

  • 浓浓的黄集韵味丨吴仕钊

    浓浓的黄集韵味 --读宋鹏飞的<家在黄集> 文/吴仕钊 今天是2020年的元旦,一大早微信上的新年贺词,频频闪烁,令人快意.上午八点左右,笔者正在仲宣楼菜市场买菜,手机响了,打开接听,是宋 ...

  • 父爱是座沉默的山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少年时代是难忘的,即便在那个艰难或动荡的岁月.或许,每一代人都是这样.他们共同的社会背景,还有共同的社会阅历,有了共同的责任担当和身心感受,有了像唱起<同一 ...

  • 张秀峰:我的师范我的同学

    那一年,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小镇人们梦寐以求的师范,也是我们那个小山村第一个考上学吃上商品粮的孩子.从此我就成了人们眼里的有出息的好孩子,家家户户教育娃娃好好学习的榜样. 村里十几户人家轮流请我吃饭,东 ...

  • 当代F4齐聚!都是何香凝美术馆“压箱底儿”

    艺术家方力钧(图片来源网络) 方力钧,作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与这个潮流的其他艺术家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玩世写实主义,其中尤以自1988年以来一系列作品所创造的&q ...

  • 压箱底儿的招数告诉你如何区别手工和机器宣纸,绝不会出错

    压箱底儿的招数告诉你如何区别手工和机器宣纸,绝不会出错

  • 京城10家压箱底儿的苍蝇馆子,你吃过几家?

    本文由北京吃货小分队(ID:BJCHIHUO)原创 总有那么些馆子 藏在北京各处犄角旮旯 摸黑吃的,没招牌的,没座位的 凌晨才开始卖的,已然成为地标的 错过率100% 全靠口口相传 1小六酱肉 居民楼 ...

  • 压箱底儿干货 | 溶出曲线相似性f2因子不适用怎么办?

    张海龙 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参比制剂或自研制剂的批内差异较大,不能满足第1个时间点溶出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0%或者自第2个时间点至最后时间点溶出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10%的条 ...

  • 当代散文|记忆中的老屋

    文/侯凌肖 忆往昔岁月,融入我血脉记忆的是故乡,而对故乡最深刻记忆的又是旧宅的老屋. 记得小时候,围着张庄村有一条村寨河,宽阔而破败的土岗上栽种着槐树.柳树和白杨树.那时,村里人表述各家在村庄居住方位 ...

  • 当代散文‖【春天的记忆】◆王宁子

    作者简介 王宁子,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大王街办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鄠邑区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相继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咸阳日报><散文界><南京现代快报><金平湖& ...

  • 当代散文‖【记忆里的冬季,景似春华】◆孙传传

    作者简介 孙传传,男,1985年3月出生,枣庄市立医院临床药师.爱好写作,曾在青春期健康.大众日报.枣庄晚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十余篇. -记忆里的冬季,景似春华- 记忆里的冬季,是从落叶开始的.看到落 ...

  • 当代散文‖【酥锅,满是祖母温柔的记忆】◆韩凯

    作者简介 韩凯,山东淄博人.自幼爱好写作,尤爱以文会友.闲暇之余将写作视为第一爱好,擅长抒情式散文的写作.同时爱好与文学有关的其他艺术及表现形式.2018年携原创作品在淄博市共青团.淄博市朗诵协会.淄 ...

  • 【散文美刊】品味清晨 | 邓仕建 (诵:向日葵)

    品味清晨 作者/邓仕建 诵读/向日葵 编辑/紫烟 一大早,天空翻卷着几缕白云,金灿灿的阳光惬意地洒满大地,我怀着愉悦的心情往市场走去. 一路上人来人往,送孩子上学的,挑菜上街的,提着菜蓝的,人人精神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