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阴虚证的治疗规律

脾阴虚证不仅泛指脾所主之阴津亏乏, 更包含 其营血不足, 故临证既有阴津枯涸、 干燥失润之症, 又有营养不良、 营精不充的征象; 既有阴虚燥热之表 现, 又有食运不化之征兆; 既有秘结、 阴津布敷不足 之势, 又有便溏、 不饥不食、 水谷不化之候。 其治疗 原则, 缪希壅说: “胃气弱则不能纳, 脾阴亏则不能 消, 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治脾虚之法, 而不知甘寒滋 润益阴之法有益于脾也” 。 张锡纯 [5] 亦主张: “脾为太 阴, 乃三阴之长, 故脾阴虚者, 当以滋脾阴为主, 脾阴 足自能灌溉诸脏腑也” , 这是治疗脾阴虚证的大法, 但因症状繁多, 故滋养脾阴并不单纯拘泥于滋阴之 法, 应通过症状分析, 根据辨证原则, 由此得出治疗 的规律。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治法。1. 甘寒柔润法 此法首创于缪仲淳, 提出 “法 当用甘寒” “宜远苦寒” 。 用甘能益脾阴, 寒能清热, 甘寒相合, 能滋阴清热。 适用于燥热干涸证, 症见口 干舌燥、 口渴、 便结、 舌红少津为主的脾阴虚者。 常用 沙参、 麦冬、 石斛、 生地黄、 白芍等药物。 方剂可用吴 鞠通的益胃汤(沙参、 麦冬、 生地黄、 玉竹、 冰糖) 及 笔者的滋脾益阴汤(石斛、 西洋参、 黄精、 白扁豆、 白 术、 玄参、 火麻仁)为代表。 若热象不明显, 则应酌 量使用甘寒之药, 切勿过用。 否则, 损伤脾阳。2. 甘淡育阴法 这是滋养脾阴的主要治法。 盖 甘能益脾阴, 淡能泄湿, 甘淡相合, 寓补于泻, 而且补 而不峻, 利而不猛, 能生津化液又不碍脾运。 适用于 阴亏脾虚者, 症见面色萎黄, 体倦乏力, 气短, 口干舌 燥, 舌红少苔。 常用药物有山药、 莲子、 白扁豆、 薏苡 仁、 白术、 茯苓、 甘草等。 代表方则用缪希壅的资生 丸 (白术、 人参、 茯苓、 橘红、 山楂、 神曲、 黄连、 白豆 蔻、 泽泻、 桔梗、 藿香、 甘草、 白扁豆、 莲子、 薏苡仁、 山药、 麦芽、 芡实)和喻昌辉的益脾汤(太子参、 茯 苓、 白术、 桔梗、 山药、 莲子、 薏苡仁、 芡实、 白扁豆、 石斛、 谷芽、 炙甘草) , 方中均以药用食物为君, 以此 充其化源而补其不足。3. 酸甘化阴法 常以甘药守中, 能滋阴悦脾, 佐 以酸能生津增液, 酸甘而能化阴, 使阴液易充。 适用 于脾阴虚兼脾虚运化失司而致的大便溏薄、 久溏不 止、 腹满者。 多用味甘药白术、 莲子、 山药为主; 酸药 以乌梅、 五味子、 诃子、 石榴皮为辅。 方剂可用参苓 白术散伍酸收之品。4. 滋补脾营法 用甘平或甘温, 具有营养滋补 作用的血肉有情之品为主治疗。 适用于脾营不足者, 症见面色萎黄或淡白不华、 体瘦肉削、 纳谷少思、 食 后脘胀、 舌淡少苔、 脉沉细的脾阴虚证。 药用莲子、 山药、 胡桃仁、 龙眼肉、 大枣、 燕窝、 海参、 紫河车等 为主。 方用吴澄之理脾益营汤 (制首乌、 莲子、 海参、 黑料豆、 山药、 白扁豆)和中理阴汤(人参、 燕窝、 山 药、 白扁豆、 莲子、 陈仓米) 为代表。5. 清热养阴法 寓清热、 养阴二法于一体, 以知 母、 生地黄、 玄参、 地骨皮等清其虚火, 以顾其标症, 又伍沙参、 麦冬、 玉竹、 黄精、 石斛、 西洋参等养阴滋 润之品以润其燥, 补其阴而治其本。 正如王旭高说: “补脏阴为治本之缓图, 清郁热乃救阴之先着” 。 主 要用于虚热内生的兼脾阴虚者, 症见低热, 手足心烦 热, 颧红如妆, 口干舌燥, 体倦乏力, 食少纳呆, 尿黄 便结, 舌红少苔, 脉细数。6. 化浊养阴法 用甘淡或甘平、 气味芳香之品 组成方药, 以甘淡能补益脾阴; 芳香能化湿祛浊, 合 方共奏滋补脾阴、 化湿祛浊的作用。 适用于病久阴伤 及阳, 脾失健运, 水谷不化, 浊毒内蕴而病的脾虚兼 湿浊中阻的脾阴虚证。 症见大便溏薄或溏结不调, 伴 口干、 口淡无味、 纳差, 食后脘腹痞闷, 舌淡红, 舌苔 中光剥而其余苔腻, 脉虚细。 此时运用化浊养阴法为 治, 使阴津得复, 脾之阴阳相互化生, 脾司运化功能 正常, 则浊毒自化, 诸症消除。 常用药物有太子参、 黄 精、 山药、 薏苡仁、 茯苓为主, 辅以砂仁、 藿香、 佩兰、 白豆蔻、 草豆蔻等芳香化浊药。综上所述, 脾阴虚证隶属阴虚的范畴, 同时具 备脾虚的共性, 但与脾气 (阳) 虚又有截然不同的证 候表现, 是一种独立于脾气 (阳) 虚证之外的单独证 型。 其病理变化多为阴阳 (气)俱虚, 或偏阴亏, 或偏 气虚, 或偏内热, 或偏营血虚, 或有湿邪等, 是脾阴 虚证候的临床特征。 治疗虽以滋补为主, 但滋补脾阴 的特点是: 当治以甘平为宜, 即 《素问· 五脏生成篇》 所言的 “脾欲甘” 之理。 因甘平相合, 无寒热之偏, 既 能滋补脾阴, 又可照顾脾气, 而且有养阴而不腻, 补 气而不燥之优点。 所以, 是治脾阴虚证的最佳疗法。 其他治法则是针对脾阴虚的兼症而分治之, 方可得 心应手而无谬。

(0)

相关推荐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小儿泄泻】

    小儿泄泻 一.概念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其病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为主,病变在脾胃,基本病机为脾虚 ...

  • 技法思维篇:中医临床的治疗规律

    一.痰之治疗律 痰乃津液所化,多因风寒湿热之盛,七情饮食之郁,以致气逆液浊,变成多量稀黏之汁,或吐咯上出,或凝滞胸膈,或留于肠胃,或客于经络四肢,随气升降,遍身上下,无处不到,其所见诸症,为咳,为嗽, ...

  • 戊戌年三之气时病特点及治疗规律

    运 自小满起,正式进入戊戌年二之气,至大暑(7月23日)三之气结束,前后一共60天左右. 影响这六十余天的时病变化因素如下: (1)火运太过.戊戌年为火运太过之年,太过的火运,影响全年,六气太过则为邪 ...

  • 肝肾相关的病机及治疗规律探讨

    圣手道医 今天 谭程 I 摘要:肝属东方甲乙木, 为阴中之阳脏; 肾属北方壬癸水, 为阴中之阴脏.肝主藏血, 肾主藏精, 肝肾同源, 精血互化, 二者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故肝肾同病极为常见.探索肝 ...

  • 秦伯未论痰之治疗规律

    痰乃津液所化,多因风寒湿热之盛,七情饮食之郁,以致气逆液浊,变成多量稀黏之汁,或吐咯上出,或凝滞胸膈,或留于肠胃,或客于经络四肢,随气升降,遍身上下,无处不到. 其所见诸症,为咳,为嗽,为喘,为呕,为 ...

  • 房定亚教授治疗膝关节炎的治疗规律。

    研究房定亚教授治疗膝关节炎的治疗规律.方法:将房教授诊治的膝关节炎患者共45例143诊次的病历采用结构化病历模板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病例采集系统,运用Weka3.4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

  • 李光荣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规律。

    李光荣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规律.方法将李教授诊治的PCOS患者共54例638诊次的病历采用结构化病历模板录入数据库,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李教 ...

  • 李光荣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规律

    李光荣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规律.方法将李教授诊治的PCOS患者共54例638诊次的病历采用结构化病历模板录入数据库,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李教授 ...

  • 卵巢早衰与PGRMC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及中药治疗规律分析

    第一部分卵巢早衰与PGRMC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研究背景卵巢早衰(POF)病因尚不明确,约30%的卵巢POF患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颗粒细胞凋亡致卵泡闭锁过多是卵巢早衰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越来越多的参与 ...

  • 乳腺癌不同时期形神变化特征及中药治疗规律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不同时期形神变化特点及中药用药规律.资料与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在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以乳腺癌为第一诊断住院的患者.根据纳入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