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中医

怎样学中医呢?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多人也很有见解。但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您究竟想要学成什么样的中医呢?

有的人可能会感觉奇怪,中医还分什么样的吗?一般人缺少对中医的深刻认识,而把表面似中医,骨子里不是中医的认作是中医,这样的一种对中医的错误认识,会害人不浅。譬如说,鲁迅就是反中医的,认为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鲁迅本人是学医的,但他未必真的懂医,更不可能懂中医。鲁迅所认识的中医,他所认为的中医,其实都不是中医,只不过是挂中医之名的江湖郎中。

中医自创始起,就是一门秘传的技艺,任何行业的核心技术都是不会公开传授的,也不应该公开传授,我们今天都说要保护知识产权,中医的知识产权更应该得到保护,我们要有这样的意识,要有强烈的保护中医知识产权的意识,而西医的核心技术都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的。所以您所认识的中医,基本上就不是中医。您看见的这个那个名人侃中医,那些人其实都是外行。

究竟怎么学中医呢?中医的创始人流传下来的主要著作是《伤寒论》和《素问》,《灵枢》等,这些著作都是秘传的,即便现在给人自己看书,也是看不懂的,只有前辈讲解,后辈才能传承。而一些未得真传的人,根据自己的模糊理解,自创了另外的中医,这样的中医已经走样,并且越来越经验化,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效。所以不是看得医书越多,就学得越高深,反而可能是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想把您扳回正道都不可能的了。唐宋明清的中医,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越来越退步,越来越不是中医。

博而不精,杂而不纯,后人的医书看得越多,则思想越混乱,越不可能有提高。所以您如果真的想学成一流的中医,可以先阅读中医的起源著作《伤寒论》,宋版的或者日本的康平本都可以,要反复阅读,反复思考,不管能不能理解,要反复阅读,读书要不求甚解,求于甚则必失于甚,其他的书则不必先看。

我举办讲座时,已经把《伤寒论》的要点都提炼出来了,要在临床实践中深入理解我所讲解的《伤寒论》中的病理、药理和医理,这样才能不断有收获,而不能纸上谈兵地学中医。对病理的补充理解,则在我的著作《中医分析》中有论述,至今我回头看,我的这些论述基本上都是正确的,是可以有益于学习中医的,因为我就是这样慢慢学成中医的,要理解我写作的思想。我在写作该书时,尚未细致阅读《伤寒论》和《素问》、《灵枢》等著作。

真正想要学中医,就不要叶公好龙,要知难而上,而不是做思想上的懒汉,要勤于思考,勤于分析,要孜孜不倦,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要勇于临床实践,又要谨慎用药。

有志者事竟成。

(0)

相关推荐

  • 最近学伤寒论类中医著作,其中有一本书写的特别好且实用

    最近学伤寒论类中医著作,其中有一本书写的特别好且实用

  • 高士宗

    ​高士宗,名世栻,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卒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浙江省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高士宗有着不平凡的医学人生:少时家贫,后自病幸愈,翻然悔之,殚心立志巾医事业.高士宗秉承侣山 ...

  • 中风急救——真庆幸我在学中医,一根缝衣针救回了父亲

    正值隆冬寒风凛冽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病也迎来了井喷高发期,痛惜一位朋友的父亲年纪轻轻就突发脑溢血,落下半身不遂肢体不灵便,若是平时大家都能学习点中医急救常识,发作时处理得当,或可免半身不遂偏瘫的苦痛.文 ...

  •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人似乎都知道,"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但临床用此方真的有效吗?看过很多文献说的貌似很有效,实际上,临床效验并不高. 刘渡舟刘老亦认为梅 ...

  •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爱好者别划走 1.有汗发热--营卫不和--桂枝汤--调和营卫 2.无汗发热--外感风寒--麻黄汤--发汗解表 3.白天出汗--肺卫不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

  •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是要学会辨寒热,如果你把寒热搞懂了,那么中医就学会了一半.为什么呢?寒热在中医里面讲就是阴阳,那么阴阳是什么?<黄帝内经>记载:"万物之纲 ...

  •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曾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这就表明,五官的功能直接反映了五脏的健康状况,它们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代 ...

  • 学中医,得认这个

    学中医最早是看<思考中医>,后面学人背<伤寒>.背<内经>. 后面有机缘看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徐灵胎是奇人,书也写得视野广阔,没有科班的迂腐,其路数独 ...

  • 全民学中医——中药化湿药

    细目一 概述 一.性能特点: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主入脾.胃经. 二.功效: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 三.适应范围: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 四.使用注意: 1.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2.本类 ...

  • 口腔溃疡原来是因为身体出了大事儿!【跟己安先生学中医】

    导读 小道经方粉丝"荷",学习优酷视频<小道经方>大半年,终于迈出亲自去实践经方的这一步,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实践经方 五天前,突然发觉自己的舌头非常鲜红,舌上已没有 ...

  • 学中医的22字真言(值得细看)

    学中医的22字真言(值得细看)

  • 全民学中医–中药化湿药

    细目一 概述 一.性能特点: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主入脾.胃经. 二.功效: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 三.适应范围: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 四.使用注意: 1.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2.本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