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的传说:故宫的角楼真的是鲁班显灵“造”的吗?
故宫里面故事多,不光宫殿的故事多,就连它四个角上的角楼也有很多的故事和传说。如今,这四座角楼俨然已经成为了故宫的标志性建筑,每个去故宫的人,都会举着自拍杆“咔擦咔擦”的狂拍它们。
可是宫殿君想问问各位,大家知道这四座角楼为什么要建成这样吗?
故宫的角楼,建成于明朝永乐年间,它在建筑特色上叫“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其整体结构呈一个三层屋顶的小殿,最上层的屋顶是纵横搭交的歇山顶,由两坡流水的悬山顶与四面坡的庑殿组合而成,因为屋顶上有9条脊,所以又称其为“九脊殿”。整个角楼建的别致精巧,屋檐间斗拱相连,错综复杂,可谓是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的难得佳作。
有古建专家指出:
其实角楼并不是真正的楼,从它的外面观看,三重檐飞翘的屋檐,层层叠叠共计有28个翼角,16个窝角,28个窝角沟,10面山花、72条房脊。但是当你进入角楼的里面时,就会发现,屋内干净利落,没有一根落地的柱子,更没有楼梯、楼层,称其为角楼大概是因为它建在城墙上。
(李乾朗手绘故宫角楼剖视图)
那这些角楼是做什么用的呢?
其实它们就相当于“哨所”,守城的士兵们可以在里面休息、驻守、远眺,四个角楼配合着宫墙和护城河,组成了一个牢固的防御体系。
那问题来了,既然仅仅是“哨所”,为什么要建的如此精美,这样岂不是华而不实,浪费人力物力?
关于角楼为什么要建成这样,其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当年永乐皇帝打算迁都北京后,就命人加紧修建紫禁城,同时还特别吩咐管工的大臣,必须要在紫禁城的四个角上都建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楼作为哨所,护卫宫城,期限为三个月,如果建不成就将管工大臣处死。这位倒霉的管工大臣领命后,心烦不已,因为他压根没见过皇帝所说的“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建筑,但没办法啊,皇帝让建就必须得建,否则只能死。这位管工大臣于是召来了北京八十一家木厂的建筑师,询问他们看法,结果这些建筑师门也没思路。
正在众人都为这事郁闷的时候,其中一个工匠打算上街走走当排解。正当他闲逛时,忽然见到了一个卖蝈蝈的摊前挤满了人,他也挤了进去,
“哇!这装蝈蝈的笼子好精致啊”他赞叹道。听到了这样的赞叹,卖蝈蝈的老板抬起眼打量道:“年轻人,这笼子我可是费了很多心思编的呢,你要不带一个回去玩玩?”这位工匠听后,心想反正也不要几个钱,就买回去玩玩吧。就这样,他买下了蝈蝈笼。
正当他提着这个造型别致的蝈蝈笼准备回工地时,突然间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赶紧将这笼子拎到眼前细细打量,咦,这笼子的造型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吗!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他欣喜若狂的飞奔回刚才卖蝈蝈的摊位前,想再好好问问那位白发苍苍的老板具体是怎么制作这笼子时,只见摊位前空空如也,而从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见过那位卖蝈蝈的老板。
而这位工匠也凭借着蝈蝈笼的启发,建成了如今精美绝伦的角楼,逃过了一死。这之后,就有人传言说那位卖蝈蝈的老板就是鲁班爷下凡来帮助这些穷苦工匠们的。
当然,这传说始终是不真实的,故宫角楼的建筑到底是不是来源于蝈蝈笼的启发,现在也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信,这是咱们中国古代工匠们智慧的结晶,“鲁班”也是工匠出身,他就代表着全天下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关于故宫的角楼,到底是谁设计的,又是谁建的,现在已无从考证,不过宫殿君在查阅资料时还意外的发现了角楼建筑的一个“小秘密”,就是这角楼之所以建成“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其实是有说法的,9、18、72这三个数字都是“9”的倍数,而9在《周易》里是极阳数,一般代表着皇帝和皇权,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初建角楼时非要强调那个“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