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重建的科学原理与住院、家庭调养经典案例,糖友多学习
2型糖尿病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猛,现在成人的发病率已经达到11.3%,还有40%左右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会有7%左右发展成为糖尿病人群,这给社会与家庭带来巨大压力。根据国内外研究,特别是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胡仁明教授的代谢性炎症综合征理论,2型糖尿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紊乱与内脏脂肪超标是炎症因子主要来源,改善炎症,血糖控制自然改善。因此,我们临床研究肠道菌群重建疗法,通过在三甲医院的临床实践,发现显著改善血糖、调整了肠道菌群。今天我介绍一下相关原理与住院、家庭调养典型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2型糖尿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根据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胡仁明教授的代谢性炎症综合征理论,2型糖尿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肥胖都是同源性疾病,与巨噬细胞极化有关,内毒素、游离脂肪酸超标是引起这些炎症的重要原因。而且,肠道菌群紊乱、内脏脂肪超标等等与内毒素、游离脂肪酸超标密切相关,调整他们,可以减少炎症因子,从而改善炎症,稳定血糖。
二、2型糖尿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紊乱
现在肠道菌群的研究很热门,大量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人普遍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症状,跟普通健康人相比,他们的肠道菌群种类不足,有害菌群增加,益生菌不足,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血糖。
三、内脏脂肪超标增加糖尿病风险
大量研究证实,肥胖特别内脏脂肪超标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内脏脂肪超标不仅降低内脏调节血糖、血脂等等功能,还分泌刺激免疫的炎症因子,造成免疫功能失调,胰岛素抵抗增加,促进血糖异常。
四、肠道菌群重建疗法改善血糖的机制
肠道菌群重建疗法是一套组合疗法,来针对性减少炎症因子:
1、使用植物导泻剂清肠,减少有害菌,调节肠道内环境;
2、补充盐酸小檗碱,抑制有害菌,调节肝功能,改善血管炎症;
3、补充膳食纤维益生元,促进益生菌生长,减少有害菌生长;
4、合理有氧运动,减少内脏脂肪,改善内脏器官功能,减少炎症因子。
五、医院临床效果
肠道菌群重建疗法在浙江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临床研究,发现平均降低血糖20%以上,显著减少用药与胰岛素,重建后的肠道菌群显著改善,益生菌增加,有害减少。
六、医院治疗典型案例
对于病程长、并发症、年纪大,用药复杂一点的病人,住院进行调养,然后回家继续干预,根据合适。
1、周某明
男,73岁,发现血糖升高20年余入院。口干、多尿、多饮、多食20余年,左眼失明,右眼有视物模糊,有手足麻木,有”高血压病“病史20余年,6年前曾患有脑梗塞,使用药物与胰岛素进行治疗,控制不佳,于2018年8月16日进行肠道菌群重建治疗,血糖改善效果显著,68单位胰岛素停用。
2、范某斌
男,49岁,发现血糖升高4年余入院,使用胰岛素与药物控制血糖,效果不佳。肠道菌群重建后血糖显著改善,减少用药,停胰岛素。
3、吴某琴
男,54岁,发现血糖升8余年入院,使用药物控制血糖,效果不佳,2018年9月15日行肠道菌群重建治疗。重建后血糖显著改善,药物显著减少。
六、家庭调养典型案例
对于部分病程不长、控制比较好、年轻的患者,可以远程指导改善,减少对工作与生活的不影响。
1、赵某
男,50岁,山东人,身高168cm ,体重83kg。经过2个月左右的整合肠道菌群重建,停药,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体重有一定减少。
2、郭某
男,52岁,杭州人,体重75kg。经过3个月左右的整合肠道菌群重建,停药,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达标,体重有一定减少。
3、任某
男,40岁,河南人,体重94.5kg。经过2个月左右的整合肠道菌群重建,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血脂达标,体重有一定减少。
因此,通过整体减少炎症因子,改善生活方式来调节血糖,而不是仅仅依赖药物来控制血糖数字,对糖尿病人健康,也许更加有意义。
@爱护120 @南方健康 @护脾养胃林医生 @药师方健 #健康#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