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个!佛山桑园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佛山桑园围
佛山桑园围位于南海区和顺德区境内,始建于北宋徽宗年间,属于中国古代河口三角洲大型基围灌排工程,近千年来发挥着灌溉、防洪排涝、水运等效益,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至今仍保障着6.2万亩农田的灌溉供水和防洪排涝安全。
孕育蚕桑经济
滋养岭南文化
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基围水利工程
佛山桑园围将由此走进世界视野
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水文化标志
下面
点击照片
点亮佛山桑园围
俯瞰佛山桑园围西堤景观,右边是西江。/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我国水利、文化等学术界一致认为:
佛山桑园围是广东省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也是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历史文化遗存最多的项目。
据悉,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体系主要包括灌排工程体系和相关文化遗产两部分。其中,灌排工程体系由围堤、古河涌水系、古窦闸控制工程等组成;非工程遗产包括与桑园围相关的碑刻、文献、水利管理与水神崇拜建筑设施,以及古桥、古树、古井等相关水利文化遗产。
位于西樵民乐村的民乐窦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窦闸,是我国水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民乐窦旁,还保留着完整的石碑,记录了窦闸上百年的历史。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有书籍记载桑园围的建设过程。/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李云鹏表示:
西樵山下,方塘片片。南海绿委办供图
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利用是对灌溉工程遗产最好的保护。
为了系统性保护桑园围,传承古代治水智慧、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验等,佛山市水利局、市文广新局等为桑园围“量身定制”了保护规划,计划通过科学有序地保护、利用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综合价值,丰富灌溉工程遗产的内涵,培育桑园围的文化品牌,将遗产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助推佛山经济社会文化转型发展和灌区乡村振兴。
其中,市水利局编制的《佛山桑园围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2020-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科学有效的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形成完善的遗产保护管理利用体系、宣传教育和研学游体系,促进遗产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使桑园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节点。
在原址上重建的河清水闸,进一步加大了防洪灌溉作用。/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佛山市水利局局长李永生表示:
对桑园围的科学可持续保护、综合利用,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防洪、供水、排涝等水利建设紧密衔接,并结合遗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利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遗产区域环境整治、碧道建设、生态景观提升、遗产修复与展示等工作,全面推动桑园围建设成为历史厚重、文化突出、安全高效、和谐美丽的生态围区。
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岭峰建议:
应依托现有的遗迹,建设一批水利博物馆、展示馆,普及水知识,讲好桑园围故事和粤港澳大湾区治水历史。
烟桥古村整体格局与桑园围河涌水系密切融合,充分体现了水利工程对区域环境的优化。/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摄
新闻知多D
今日精选
① 广东男子体内惊现大量“瓜子”活虫,只因吃了……这习惯很多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