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孩子的压岁钱说起:家长必须做到的一件事

由孩子的压岁钱说起:家长必须做到的一件事
文/高英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一切会化为潜意识影响人的一生,包括幸福感的获得。
幸福感,是一种感性体验,是一种心理满足,是一种舒适状态。不过,幸福很难有个统一的定义,因为它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被人爱着是一种幸福,去爱别人也是一种幸福;例如,赚钱养家是一种幸福,照顾家庭也是一种幸福;例如,名利双收是一种幸福,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
如果问为人父母者,你希望孩子幸福吗?相信十之八九的家长都会作出肯定的回答,只有个别不称职的家长才会有其他想法。
既然生了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这是最起码的常识。所谓负责任,不仅仅是在孩子未成年前给孩子提供必需的物质保障,让孩子至少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而且要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也就是说,父母爱孩子,要考虑长远,为孩子的一生着想。
这其中,有一点家长必须做到,这一点关乎到孩子一生的人际关系和内心的幸福源泉,那就是对自家孩子讲诚信。
有的家长看到这里会笑了,说还以为是什么要紧的事,原来这么简单。简单么?我看一点都不简单。在一些家长那里,这并非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就拿压岁钱来说吧,家长怎么处理非常关键。站在法律的角度看,孩子的压岁钱属于亲友馈赠,当属于孩子的私有财产。然而,崇尚“礼尚往来”的人情传统让本来单纯的事情变得复杂,给别人家孩子压岁钱成了过年时大人们人情来往的必要部分,甚至成为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对于有的家庭来说,如果把自家孩子收到的压岁钱都给了孩子,就承担不起给别人家孩子的压岁钱费用,只好拿自家孩子的压岁钱去给别人家的孩子,因此,本该是孩子私有的压岁钱转变为了家庭收支中的公共财产,却也情有可原。
对于孩子的压岁钱,家长们面临的是两种选择:一是当成亲友馈赠按照法律精神把压岁钱全给孩子,一是根据自家需求不给孩子把压岁钱如上所述全部转化为家庭中的公共财产。当然,也可以是其中的一部分。
鉴于家庭是富有感情而不是要完全靠法律机制来运行的极其特别的地方,窃以为把压岁钱给不给孩子并不关键,无论给不给只要家长对孩子讲明其中的缘由即可,最关键的是千万别哄骗孩子。
我们家虽然只是温饱之家,但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一是自女儿六岁起月月给女儿发零花钱(这是我家先生的明智建议),二是把女儿的压岁钱在女儿未成年之前帮她存起来,全部归女儿所有(我家人际关系很单纯,压岁钱的收支不多)。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具有天生信任父母的本能。因此,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基本是父母说什么孩子就信什么,我女儿也不例外。当我们告诉女儿给她存着压岁钱的时候,她毫无疑问也从不过问。
直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女儿才开始关心自己压岁钱的情况,起因是有同学问她压岁钱怎么处理的。女儿这才回来跟我说,那位同学的妈妈说给同学存着压岁钱,结果当同学索要压岁钱买东西时妈妈却说给她买好好吃全花了。我听了不由笑了,的确,据说有许多家长会骗孩子说压岁钱替你存着等长大了给你,这些压岁钱却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我知道女儿也多少有点担忧她的压岁钱,便把我专门给她记录压岁钱的账本和存款单拿给她看,女儿反而表现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女儿从此有点小自豪,自己的压岁钱就是真的在存着,爸妈并没有花掉,但是她并不对同学炫耀,以免让那些被父母骗过的同学在对比之下更觉得伤心。
如此相安无事几年。今年秋天,刚上初中的女儿因期中考试成绩还好,拿到了二等校长奖学金三百元,当然按照惯例要和压岁钱一样给她存着。领回钱的第二天,女儿吃午饭时在学校餐厅遇到了发奖学金的老师,那位老师就问她怎么安排自己的奖学金,女儿说妈妈给存起来了,那位老师便道:“你怎么不自己花呢?”女儿无言以对,下午放学后见了我便跟我聊这事儿。
我对女儿说你不给老师解释一下咱家给你存钱不是“哄孩子式存钱”,而是真的给你存着,这下让我背黑锅了,那位老师还以为我也是个骗小孩的家长呢。其实我只是说说而已,并不当真,那位老师那样说了就那样说了吧,根本不用去较真。
没想到,这一次女儿较真了,她终于鼓足勇气说:“妈妈,我觉得老存着钱也有问题。因为我想买什么又不想跟你和爸爸要的时候,也不能拿自己的钱去买。”我听出了女儿语气里的小委屈,再看看眼前个子已经要超过我的女儿,忽然意识到孩子长大了。在我们家,孩子的合理要求是会尽量去满足的。我说这意见提得好,以后可以考虑从你存的钱中拿出一部分来由你自己支配。女儿立刻变得开心起来。我想这样也好,让孩子练习合理地花钱与习惯合理地存钱同样重要。
我个人的看法是,假如家里的经济情况不是拮据到非得花孩子的压岁钱不可,就还是给孩子存着压岁钱最终在长大后给孩子为好。这既可以培养孩子储蓄的习惯,又可以培养孩子合理运用金钱的思维。另外,即使每年孩子的压岁钱不多,但也可以积少成多,不但在孩子长大后有急需时可以动用,而且平时家里缺钱时也可以借用——借用,不是挪用,不仅要明借,而且借了一定要还。
五年前我们搬新家时,刚上完一年级的女儿曾经强烈地渴望给父母分忧,主动要求取出她的三千块压岁钱来或还债或买家具,于是我们就用她的钱买了两张新床,女儿见自己给家里作出了贡献,非常富有成就感。这一次是女儿主动的付出。今年家里还债,就跟那时刚小学毕业的女儿商量着借她的压岁钱一用后面再补上,女儿也欣然同意。现在我们已经在给女儿慢慢补还压岁钱,真的做到有借有还。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看法。究竟把孩子所得的压岁钱给不给孩子,这要各家的家长自己作主,影响家长如何做取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家里的经济情况和家长的金钱观念。无论家长作出怎样的决定,都要给孩子讲明原因,千万别哄骗孩子才是,也就是前面讲到的家长要对孩子讲诚信。
孩子不仅生来就善于模仿,而且生来就有超强的洞察力,尤其现在的孩子一般都很机灵,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假如家长一再哄骗孩子,就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那种天然而完全的信任,甚至会模仿家长反过来骗大人。我曾经辅导过小学生,不止一次看到家长以为自己把孩子哄骗得很成功,却根本想不到孩子早已识破并且已经反过来骗家长了。
那些以为孩子年幼无知和忘性大的旧有观念早过时了。奉劝家长朋友,再也不要利用这两点对自家孩子进行哄骗,否则就是在教孩子不讲诚信去骗人。当一个人既不相信别人又爱骗人的时候,人世间的真情真意以及所带来的美好体验就再也与他无缘,从此很难拥有真正的生命幸福感。
可以说,就像哄骗孩子的压岁钱这类做法,直接毁掉的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天然的信任感,也会影响到孩子长大成人后的做人理念。一旦孩子变得爱骗人,就会先去骗自己的家长,拿着自己的家长做实验,然后当他进入社会后会因不讲诚信而总是遭人质疑,就体会不到做人做事的成就感,更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他眼中的整个世界都会变得格外灰暗。
总之,家长对孩子讲诚信是必须做到的一件事情,否则后患无穷。就像前面列举的压岁钱问题,你可以把孩子所得的压岁钱充作家庭公共费用,但必须给孩子讲明原因,千万别嘴上说给孩子存着实际上却是花掉了而哄骗孩子。
同理,有些话你可以不对孩子说,但说出来就要当真,千万不可对孩子进行哄骗,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也是能不用就不用为好。毕竟,正如没有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来骗自己,也没有哪个孩子希望自己的父母来骗自己。父母与子女,永远都要将心比心,坦诚相待,而不是玩什么套路耍什么心机。
高英写于2019年12月4日上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