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纳妾那些事儿:想纳妾不容易,但妻子却不会吃醋,理由很现实

首先来说,妾这个东西啊,注意喔,我说的是东西。
可能有些女权主义者不爱听,但在古代妾的地位的确就是这样,她的等价物可能就是一些东西,比如一匹马、一把剑,说不定哪天男主人一高兴,就把妾拿去换了酒喝。
说到底,在古代妾就是丈夫和妻子二人的女性奴仆,是拿钱买来的私有财产,自然有100%的处置权,基本上是想咋地就咋地。哪天没注意失手打死了,就跟打碎了一只花瓶差不多。
至于说当了妾就成了半个主子,主要还是因为妾这种女仆比起男仆来有一个优势,就是能生孩子,并在正妻无法满足性需求时顶上。而一旦有了孩子,看在孩子的面上,至少也能算她半个主子,毕竟这孩子虽是庶出,却也是家中的主子。
除此之外,妾跟男仆的区别其实就是侍候主人的方式不同,前者以色侍人,后者以力侍人。
所以说,古代男人纳个妾,就跟今天男人买个手办,养条狗差不多。只要不差钱,又有哪个女主人会为这事儿吃醋?
其次,纳妾这件事,在中国古代其实是有礼法上的严格规定和限制的。
简单来说,元朝以前只有士阶层及其以上的阶层在法律上允许纳妾,而且纳妾的数量是有严格限制的,平民不能纳妾。元朝忽必烈第一次下诏允许平民纳妾,但必须满足满40岁且无子嗣的条件才行,而且只能纳一个妾。明朝继承这一制度,并对皇族和贵族的纳妾数也进行了严格限制。到了清朝又允许兼祧的存在,说白了就是,一个男人可以分别为一个家族的两个房头各娶一妻,两个女人表面上是一个男人的两个老婆,本质上却是妯娌关系。清朝商品经济发展,不少商人有足够财力,但政治地位低下,没有纳妾的资格,而兼祧的出现,则为他们再多娶一个女人找到了法律依据。
但普遍来看,即便是在清朝,也很少有那种纳一堆妾的人,大家还是比较顾及礼法,普通士大夫一妻一妾居多,商人有时会背着别人再娶上一个老婆,不过这也说不上是什么妾,顶多叫小老婆,而贵族阶层则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娶妻纳妾。
真正想娶几个就娶几个的时代,差不多是晚清民国了。那时候礼崩乐坏,大家也没什么顾及了,只要有钱有势,娶几个都没人管。
说了那么多,我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我想表达的是,在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期,一个女人如果能嫁给一个有能力纳妾的丈夫,那么她的人生目标就绝不仅限于获得这个男人的爱这么简单,还有心思跟一个小妾置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