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曹禺与郑秀
“六十年的朋友不容易呀!”躺在北京协和医院病床上的曹禺深情地注视着我的父亲杨村彬和母亲王元美。曹禺因肾功能问题住院多年,父亲和母亲每次去北京总要去医院探望他,他常常说这句话。我母亲与曹禺认识六十年了,和郑秀认识更是六十多年了,他们都是我父母的好朋友,郑秀是曹禺的原配夫人,他们有两个女儿,解放初他俩就离婚了,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的一段姻缘呢?
女中高材生郑秀
1927年我母亲在北平灯市口的贝满女中读初中就认识了郑秀,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她们被分配住在学校二楼的同一间宿舍,同屋还有个女生,郑秀是三个人里年龄最大的,她很严肃,像是这间宿舍的室长,她分派大家轮流值日,收拾房间,可她要求很高,总嫌别人做得不好。
当初我母亲与郑秀关系并不融洽。郑秀在班上是有名的书虫,用功至极;而我母亲爱玩,各种球类都喜欢,课间休息都要去练投篮,还喜爱文娱活动,跳舞、演戏等等,两个人的兴趣完全背道而驰。
她们两人又是怎么会发展成为好朋友的呢?读高中时郑秀已经不与我母亲住同一间寝室了,一次在大考前,郑秀忽然问我母亲:“你功课都温习好了吗?”我母亲说:“有的还没看过一遍呢。”郑秀就约她当晚一同去开夜车。母亲很犹豫,但也有些好奇,想不出熄灯后她能到什么地方去开夜车?郑秀像大姐姐似的很自信,带着命令的口吻说:“晚自习后,你跟着我一块去!”那晚母亲跟着去了,原来在学校后院的几间小琴房里,外面黑黢黢的,里面已经有人在温习功课了,她们用布挡着窗户,包着灯泡,坐在里面看书很安静,母亲开始感到郑秀自信得很可爱,对她的印象有所改变。
中学毕业我母亲被保送燕京大学,而郑秀考取了清华大学,当时清华大学刚开始招女生,全校女生很少,贝满有三位考上清华,除郑秀外还有石淑宜、贺恩慈。
曹禺当导演
1932年我母亲17岁就进入燕京大学主修国文,仍喜欢搞戏,创办了话剧研究社,与刁光覃、夏淳一起演出了田汉的《南归》;系主任郑振铎老师邀请了北昆的韩世昌、白云生等老艺人来校演昆曲,母亲又创办昆弋研究社。话剧研究社筹备演出多幕剧《晚宴》,有同学到清华大学找导演,就把曹禺请过来了。
曹禺矮矮的小个子,圆圆的脸,戴副眼镜,眼睛特别大而且明亮,穿件蓝布大褂,大襟上别一支钢笔,围一条羊毛围巾,是典型的北平学生模样,他的外貌很不起眼。
一见面曹禺就问打算用多少时间排《晚宴》?当得知排一个月,他就很果断地说:“不行!这么个多幕大戏,一个月排不出来的。”我母亲当时只是爱好,其实不懂话剧艺术,感到他也太严肃了。曹禺说一个月顶多排一个独幕剧,他就推荐了《伉俪》,是他从英文独幕剧《Whose money》翻译的,他说这是个喜剧,很有趣,保证三分钟有一个笑料。母亲他们就只得同意换戏,但是不明白曹禺怎么有這么大的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