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云楼:拍出2.16亿高价的古籍背后,是一座藏书楼的百年文化传奇
晚清时,收藏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说的就是位于苏州的过云楼。
过云楼,不仅是一座藏书楼,还是一个文化传奇。它从创建到兴盛,而后经历过被骗走珍稀藏书,在战火中经历掠夺与保护,从最初的藏私到最后藏书于公,过云楼的坎坷经历也是近代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
过云楼的诞生
中国历史上藏书的风气由来已久,最早的官方藏书记载在南北朝时代就出现了,宋朝以后,随着造纸术的普及和印本书的推广,民间私人藏书也逐渐兴盛起来。
而在经济富裕、文化兴盛的江南地区,不论贫富,藏书之风更是蔚然成风,在古苏州城,就算是寒俭的读书人家也都会收藏个几十上百册书,更别提富裕之家、豪门大族了,过云楼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过云楼修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它的第一任主人顾文彬,字蔚如,号艮庵,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后来官至正四品。
顾文彬修建藏书楼的最初目的,是为家中子弟们营造一处良好的学习之所,所以过云楼的每一个柱子上都雕刻了劝学的故事。而过云楼的名字立意则来源于宋朝文学大咖苏东坡的《宝绘堂记》: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东坡说,书画是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事物,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也很执着于书画,得到了好书画,心中总担心某天会失去它;得不到,又总是心心念念。后来觉得自己真是可笑,都不在意生死富贵了,何必又执着于字画呢!
想通了之后,苏东坡再看到好字好画,也会喜欢也会收藏,但不再因得到或失去而影响自己的心情,书画对于东坡来说,就好像眼前飘过的烟云,来时欢喜,去时不忧。
顾文彬从东坡这段话中感悟到世事无常、聚散不定,书画与人,应该是一种珍惜有时、释然有时的关系,于是便取“过云”二字为自家藏书楼的名字。
过云楼的收藏:书画真迹、古籍善本
不同于其他藏书楼只收藏书籍,过云楼最初是以藏有大量宋朝以来的名人书法和绘画真迹而闻名的。顾文彬编撰的《过云楼书画记续记》说:“唐宋元明真迹入吾过云楼者,如千里马之集于燕市”、“综计过云楼所藏书画,约有二三千件”。
为什么过云楼会有这么丰富的书画收藏?这当然是和主人有关。
首先,过云楼历代主人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书画鉴赏大家。连国画大师张大千都称赞第三代主人顾麟士是彼时中国鉴画第一人,会鉴赏自然懂收藏,过云楼能收藏众多极品书画是情理之中的事。
其次,过云楼的收藏标准很严格:非精品不收,是精品则不在意价高。那么“精品”的标准是什么?创始人顾文彬说了:
“必要至精之品,一无毛病,爱不忍释者,方可收得,其余一概不收。”
一定要是精品中的精品,无有丝毫缺陷,让人爱不释手、念念不忘才有资格被收藏到过云楼,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一概不收。刚刚说过,过云楼历代主人都是鉴赏大家,能让他们青眼相加、爱不释手的必定是极品书画。
清 过云楼第三代主人顾鹤逸 《钿阁治印图》
除了书法和绘画,过云楼的另一大收藏就是古籍善本。相较于大名赫赫的“晚清四大藏书楼”:宁波天一阁、湖州嘉业堂、杭州文澜阁、瑞安玉海楼,过云楼在藏书界一直比较低调,因为顾氏家主对收藏的古籍善本从不轻易示人,因而其藏书情况起先并不为外界所了解。
直到第三代家主时,藏书大家傅增湘旅居苏州,以私人情谊求得入过云楼阅读藏书的机会,在顾氏家主提出的“只能在藏书楼里翻阅,不能带纸笔记录”这种严苛的条件下,傅增湘凭记忆编撰了一部《顾鹤逸藏书目》,收录了过云楼里的精品古籍,这才使得过云楼的藏书盛况为大众所知。
傅增湘的《顾鹤逸藏书目》将过云楼的藏书按照“宋元旧椠”、“精写旧抄本”、“明版书籍”、“国朝精印本”四部,共收录了5000余册珍稀古籍善本,而这还只是过云楼的部分藏书。
这些藏书可不像我们今天的书这么便宜,就拿宋版书来说,清朝的时候就有“一页宋版一两金”的说法,而任何元刻本在今天都可以列为一级文物,可见过云楼藏书之丰富。
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编撰 《过云楼书画记》
过云楼的坎坷命运
清末,过云楼传到了第三代主人顾麟士手上,顾麟士,字鹤逸,是过云楼创始人顾文彬的孙辈,他终身未仕,正是在他的打理之下,过云楼赢得了 “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的美誉。
但个人的力量始终难以与时代抗衡,战争还未爆发前,过云楼被来访求学的日本学者岛田翰以借阅的名义借走《古今杂剧三十种》、《十段锦》等元明珍本,结果岛田翰骗走古籍之后竟一去不复返,后来竟将书带回日本卖钱去了。
幸运的是后来避居日本的中国学者罗振玉又将书给买了回来,但真正的灾难还在后面。
顾鹤逸去世后,过云楼的收藏被他的四个儿子分别继承,后来战争爆发,过云楼的文物早就被日本人盯上了。不得已之下,顾家将过云楼的书画和古籍善本精选了少部分带到上海租界避难,其余的则埋在院内的地窖中。
后来果然,来不及运走和藏起的书画全部被日本人搜刮一空,而藏在地窖里的书画因为浸水也损失惨重,这是过云楼自建立以来最大的灾难。
战争结束后,顾家后人说“藏私不如藏公”,于是将过云楼的许多书画收藏捐献出来,今天我们在上海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就能见到不少过云楼的旧藏书画。
而过云楼的部分藏书则被收购入南京图书馆,2012年,过云楼旧藏的一批179册古籍,更是被拍卖出了2.16亿人民币的天价,其实,拍卖出天价的不是书,而是因为过云楼的珍藏而被传承下来的文化。
拍出2.16亿天价的过云楼藏书之 宋版《锦绣万花谷》
结语
所谓藏书楼,藏的不仅仅是书画古籍,更藏的是文化传承,过云楼的第一代主人顾文彬曾说:“书画乃昔贤精神所寄”,从书法绘画和古籍书本中,我们能领悟到往昔那些圣贤君子的高尚精神。所以书画虽然如“过眼烟云”,但它们所传递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却一直生生不息。
今天的过云楼,早已不复最初创立时的盛况,但因为它的存在,使得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有序 。而过云楼作为中国历史上众多私人藏书楼中的一员,它的兴衰传奇也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一个缩影和见证。
参考资料:
《过云楼》叶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