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专家谢必震教授点评《乡愁里的福州》
《乡愁里的福州》读后感
谢必震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院长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读孟丰敏女士的新作《乡愁里的福州》,随着她的笔触,我们尽情地徜徉在文学与史学交融的文海之中,探寻福州城的历史故事,其乐无穷。
琉球古国与福州关系密切,从语言、宗教、习俗、饮食、艺术、音乐、戏曲、生产技艺各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乡愁里的福州》的历史叙事,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历史上福州籍册封琉球使臣促进中琉友好关系的艰难历程;柔远驿里琉球勤学如饥似渴学习中国文化和各种技艺的真实场景;乌石山、澳门街、闽安镇、尚书庙的中琉关系遗迹……
《乡愁里的福州》这部书最大的特点是文学的创作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将原本干涸枯燥的史料变成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使读者从中领略福州城离奇的往事,品味谐趣横生的传闻。读者在阅读这部书时,亦不知不觉地随作者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增长历史知识,了解福州故事。
当然,琉球与福州的故事还有许多,我们冀望孟女士还能源源不断地为读者们创作出更多的精彩大作。
感谢谢必震教授的点评。在写作《乡愁里的福州》前,我阅读了琉球研究专家谢必震教授和赖正维教授写的琉球书籍。为了了解一些情况,我又通过一些老师找到了谢必震教授的手机号,斗胆打电话向谢教授请教一些琉球问题。谢教授在电话中详细地解惑,令我十分感激,也感受到老师亲切和蔼的为人,治学认真严谨的态度。
但是,我写作过程中依然遇到许多问题,比如关于闽人三十六姓究竟是朱元璋时期一次性前往琉球的,还是几次分别前往的,是全部官方的,还是部分个人以贸易之名前往的?这个问题,历代册封琉球使者撰写的《使琉球录》多数没有说明,只有一个使者谢杰提及了。有一次我参与了谢杰后人与赖正维教授、方宝川教授的见面研讨会,便当场向他们请教。他们分别说明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并一致认为这个课题值得继续研究,也希望日本冲绳县的闽人后裔来共同探讨。赖正维教授还专门提供给我琉球册封副使谢杰的图片,和周煌在南台出使的彩图。
书稿完成后,我内心很忐忑,思来想去,需要专家给予意见,依旧把本书的初稿寄给谢必震教授指正,同时邮寄了我的《流翠烟台山》。谢教授收到书后,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并认为我从文学角度写历史题材的作品不容易,因此特意留言鼓励我:“丰敏:您好!谢谢惠赠的大作——流翠烟台山。两位名家做序,评价极高。我也选读了几篇,感到专家作家与一般的史学研究者有着极大的差别,我等产生不了那么多的思绪与文采,您将历史、传记、纪实、小说都结合在一块,真了不得。无怪谢冕先生称赞您还是一位文史家,不容易,想您关于琉球的故事也是十分吸引人的。祝您成功!必震”。
这次书籍出版后,我也第一时间寄给了这三位师大教授、琉球研究专家,后来又难为情地请谢教授点评我的《乡愁里的福州》。和此前的《福州晚报》总编室主任、作家危砖黄老师、《福州日报》副刊部主任万小英老师一样,谢教授对本书的评价更多的是赞许。这是因为他们都知道作家研究历史,再用文学语言把枯燥的历史资料变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是一件辛苦活。历史变成故事,好比厨师把食物原材料做成一道菜,还要保证多数人都觉得可口,博得一句喝彩,太难了。而我写文史,运用的笔法也比较多,把散文、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新闻深度报道、论文的各种笔法都糅合在一起。根据不同题材来灵活运用合适的笔法和风格。这也和我的工作经历有关。
我大学的专业是外语,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工作业余写小说和散文。由于我多年在报纸担任记者和杂志文字编辑,又经常写报告文学,同时还兼职电视台的栏目剧编剧,后来加入作家协会,开始走上专业写作的道路,参加各类作协采风活动,写各类命题散文或报告文学,因此熟练地掌握了多种写作笔法,有了比较丰富的写作经验,知道处理不同题材如何运用什么笔法,能让这个题材被展现得更好。
比如《流翠烟台山》中的林森,我就运用了散文、小说、剧本三种笔法,因为林森的婚恋故事素材并不容易获得,比如网络谣传的版本是林森只爱表妹,把表妹头骨放在自己的书桌上。这明显是谣言,但也有人信。一个国家元首,又信仰佛教,而且看他的为人处事,就知道不可能!那么,我必须搞清楚,林森夫人过世后,林森究竟是什么态度呢?才能为林森洗刷冤屈!于是,我购买了和辛亥革命、林森有关的各种版本的书籍,才获得了一些零星的珍贵资料,原来林森夫人过世七年后,林森在交党费时依然要求缴纳两人份,原因是他不想把他的夫人留在党外,希望无论何时,他们都在一起,哪怕缴纳党费,也是夫妻的名义。就凭这个,你能说林森只爱表妹,对妻子无情无义吗?再说,胡适写过一篇文章《国府主席林森先生》,其中提到:“说起枯岭的路上有林主席捐造的石磴子刻着‘有姨太太的不许坐’八个字,这个故事颇使许多人感觉好笑。”这篇文章说林森反对纳妾。既然如此,林森怎么可能割下表妹头骨放在书桌上,让胡适怎么看他?难道胡适不会就此写文批判他吗?
比如《乡愁里的福州》之《丰厚的大明朝贡红包》一直在探究一个问题:琉球为何那么积极地来进贡?同时,日本还要求助琉球来帮忙协调中日关系,才能达到进贡的目的,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和问题?当时,日本的各诸侯为了进贡发生了宁波争贡事件,引发了后来严重的倭患事件,从此影响了中国几百年的对外政治策略和经济发展。而这样的事件探讨,无法只用散文或随笔的笔法,还要有论文的笔法,通过诸多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例说明,并加以政治背景介绍,最后推导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当然,即使如此,也只是作者个人综合有限资料后的推论,没有什么正确与否,但给出了一个看待那段历史的一个窗口,供读者思考。读历史,不要给自己一个答案,也不要相信作者给出的结果。这些都只是仅供你参考,答案肯定比我们想象和写出来的更复杂。
所以,作家写历史,不只是写历史,还要拨云见日地帮助读者梳理真相,辨析、探究如何看待历史、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回头说谢教授、危老师、万老师对我的《乡愁里的福州》的点评,其实除了他们认同我的乡愁即爱乡情怀外,也是因为我把自己融入到历史故事中,仿佛一个亲身经历者在讲述一段有趣的故事。我写出了笔下人物的思想和情感,而福州本土作家写福州和琉球故事的只有我一个,那又是一段五百年前的故事,所以对于研究琉球很深的谢教授而言,读我的琉球故事也有另外一番滋味,也肯定了作家写历史的作用,就是不仅普及一些历史文化知识给百姓,也把历史变成故事、风景,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会觉得有意思,地方政府或许因此更加重视文化建设,让百姓提升工作、生活在福州的自豪感——福州不是文化沙漠城市,而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海滨邹鲁。
(2020年出版)《乡愁里的福州》
2018年度福州市文艺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讲述福州对外贸易、交流史,重点是介绍福州的琉球遗迹,也探讨了明清的中日琉关系。